目录
刘 明莹
目的:探究翳风穴放血拔罐结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成寿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2年2月-2024年5月收纳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1:1原则分为对照组(n=30,电针治疗)与观察组(n=30,翳风穴放血拔罐结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B评分比较并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B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并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翳风穴放血拔罐结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显著改善面部神经功能,安全绿色有效,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蔡 丽叶, 魏 娜
目的:探究康复管理在肝胆胰术患者中的运用效果及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24年1月-2024年11月收治的74例肝胆胰术患者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有2组,是对照组(常规管理,n=37例)、观察组(康复管理,n=37例)。结果: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胆胰术患者实施康复管理,可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显著。
|
阿 茹娜, 朴 琴姬, 李 燕
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是一种少见的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肺组织为特征的肺部疾病,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征,其不典型的临床症状容易被误诊为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本文报道1例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老年男性,以咳嗽、咳痰伴气短、胸痛10d入院,其早期经多项检查发现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明显升高后明确诊断,及时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且效果良好。急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早期全面检查十分重要,本文旨在提高临床上对此疾病的敏感度,建议排除其他疾病的同时,必要时可采用电子支气管镜结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嗜酸粒细胞计数检查及时诊断尽早确诊。
|
贾 小珊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后,其心功能的具体改善效果,提供新的护理方向和依据。方法: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间,从我院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肌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比较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比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通过对关键临床治疗进行对比,来多维度评估护理效果。结果: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显著提升了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LVEF在干预6个月后达到57.8%,优于对照组的49.7%。HRR恢复速度更快,干预后1分钟和2分钟心率分别下降22.1次/分和30.3次/分。6分钟步行距离增至485米,NT-proBNP水平降至187.4 pg/mL。运动诱发心绞痛发生率降至14.3%。所有指标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效果显著,该护理干预措施优化了左心室功能和自主神经调节,还提升了运动耐力与心血管适应能力,降低了运动相关风险。此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早期护理干预的价值,为心肌梗死康复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策略。
|
刘 雪梅, 石 鹏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联合手术室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术后康复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选取96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联合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通过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联合手术室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李 晓娟
目的:探析剖宫产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在患者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预防中的作用。方法:从2024年3月至2025年3月收治的剖宫产术产妇中择取100例进行研究,在抽签法下进行分组,向其中的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向其中观察组提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剖宫产产妇提供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在工作人员端正工作态度、重视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预防的角度,做好术前的准备,同时在术中规范操作,结合护理学知识工作并在术中与医生开展良好的配合,让所有工作均可以按照设定好的路线进行,消除术后患者患上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李 玉香, 袁 萍泰, 吉 成玲, 许 玉英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实践。方法:纳入2023.12-2024.12于本院就诊的68例心梗并发心衰患者,采用数字表分组方式,将其设置为对比组(34例、常规护理)、探究组(34例、循证护理)。针对应用实践效果开展研究与分析。结果:探究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更优,并发症发生率(5.88%)相较于对比组(35.29%)更低,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97.06%)相较于对比组(82.35%)更高,(P<0.05)。结论:针对心梗并发心衰患者,循证护理的实施,能够促进心功能的有效改善,且有利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降低,对生活质量优化以及患者满意度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
罗 娅涓, 刘 珍
本文聚焦于护理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现状与优化策略。分析指出,尽管人文关怀在护理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仍面临意识薄弱、教学资源与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及社会文化影响等多重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对策,包括强化人文关怀教育理念,丰富教学资源与创新教学方法,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以及营造尊重、包容的社会文化环境。这些对策旨在提升护理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培养其同理心、沟通能力和尊重意识,以适应多元化护理环境的需求。通过实施这些优化策略,本文期望为护理教育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有益参考,推动人文关怀在护理实践中的深入实施,进而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未来,护理教育应持续关注人文关怀的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和完善人文关怀教育体系。
|
彭 国菩
目的:分析渐进式护理干预配合疼痛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5月—2024年5月我院接收的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渐进式护理干预配合疼痛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功能、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渐进式护理干预配合疼痛干预可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关节活动功能,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宋 汝阳
通过关注老年慢病患者的故事和经历,叙事护理能够在康复过程中发挥独特作用。它不仅帮助患者重构疾病叙事,提升自我认知,还能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引导情感表达,满足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需求。特别是在老年群体中,叙事护理为缓解常见心理困扰、提升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支持。通过这种方式,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深刻,康复过程更具人文关怀和实效性。
|
孙 彩虹
目的:探究人性化关怀护理用于门诊抽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12月200例门诊抽血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人性化关怀护理。对比护理质量、抽血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抽血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在护理质量、抽血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及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抽血成功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抽血患者护理中,人性化关怀护理可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等。
|
邵 晓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个性化营养干预护理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康复过程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有效的干预策略。方法:本研究于2023年5月到2024年5月期间进行,纳入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则接受个性化营养干预护理,并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在体力恢复、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整体治疗效果显著。结论:个性化营养干预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康复,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吴 晓, 黄 波
目的:观察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MRI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12月在本院进行MRI增强扫描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中增加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结果:两组的检查准备时间对比,P>0.05。观察组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心率异常及血压异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SAS、SDS评分对比,P>0.05。两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OQ中生理、心理、环境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GOQ中社会文化舒适度评分对比,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MRI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可以缩短检查时间,减少生命体征波动,获得良好的图像,并调节其心理状态,提高检查的舒适度。
|
肖 海霞
目的:探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对新生儿发育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护理策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三组共计63名产妇(其中药物治疗组21名,未接受药物治疗组21名,对照组21名),观察其甲状腺功能以及新生儿发育情况。结果:研究发现,三组孕妇在年龄、孕周、体质、患者类型、居住环境等基线资料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甲状腺功能指标方面,药物治疗组的TSH(促甲状腺激素)、FT4(游离甲状腺素)、F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未接受药物治疗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同时,药物治疗组的产科合并症发生率,如先兆子痫、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等,均显著低于未接受药物治疗组。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在药物治疗组也远低于未接受药物治疗组。此外,在新生儿一年后体格发育情况的对比中,药物治疗组的新生儿头围、体质量、身长均显著优于未接受药物治疗组。结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对新生儿的发育有显著影响。及时并正确的药物治疗,对于改善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孕妇及其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石 鹏, 刘 雪梅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质量差异,评估其在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法。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期间护理质量、术后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评估护理效果。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5.32±3.4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患者满意度为92.5%;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6.45±4.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患者满意度为75.0%。结论:PDCA循环法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尹 红
目的 研究针对性护理对胆结石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2024年8月本院接诊胆结石患者70例进行研究,均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各35例,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耐受度、情绪状态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胆结石患者,建议在围术期为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以此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术后疼痛,患者的负面情绪能够得到改善,且患者对护理服务较为满意,可以做好配合,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黄 琼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干预对老年疝气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疝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参照与研究组,每组40例,病例选取时间段为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术后疼痛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睡眠质量、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对比护理效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指标数据优势明显(P<0.05)。同时,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疼痛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睡眠质量数据显著优于参照(P<0.05)。 结论 对于老年疝气手术患者来讲,在应用延伸护理后,有利于术后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因此值得临床医学广泛推广与应用。
|
黄 荣, 吉 蕾
目的 观察PDCA循环模式护理应用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的效果,以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84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摸球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个小组,一组42例患者摸到红球,将其作为对照组,一组42例患者摸到白球,将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实施PDCA循环模式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存质量上,分别从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活力及总体健康几个方面进行评分,观察组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护理满意度得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实施PDCA循环护理模式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尤其是焦虑及抑郁表现可显著缓解。在生存质量上分析患者各个方面均得以提升,最终赢得患者的满意。
|
任 欣欣, 申 惠
目的:分析对骨折合并糖尿病手术治疗患者应用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对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基本资料做初步分析,从中抽取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选取阶段介于2023年8月-2024年9月之间,根据抽样调查法,将上述86例患者进行等量均分,常规组计入43例,开展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计入43例,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评估两组血糖指数变化情况、骨折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血糖指数变化情况对比,数据基本接近,P>0.05;干预后,两组血糖指数变化情况对比,实验组血糖水平更低,P<0.05;常规组骨折相关指标(切口拆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实验组对比,实验组数据结果有更优显示,P<0.05;常规组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根据结果看,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和控制血糖水平,促进手术切口与骨折部位的快速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杜 菊芳, 陈 秀芳, 邓 玉洁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孕妇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本院接诊高危妊娠孕妇11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干预),各59例,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在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方面,观察组护理后均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高危妊娠孕妇,建议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以此可以帮助改善孕妇的心理状态,稳定孕妇的情绪,且可以提升其睡眠质量,促使其身心不适得到缓解,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贾 莹
目的:循证实践在妇幼医院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收入患者有84例,研究时间为2023年3月-2024年9月,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先入院42例对象,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后入院42例对象,接受循证实践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对比综合护理有效率:对照组综合有效36例(85.71%),观察组综合有效41例(97.62%),观察组综合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临床指标:干预前,两组对象SF-36 指标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以上指标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综合护理满意率:对照组综合满意34例(80.95%),观察组综合满意40例(95.24%),观察组综合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实践护理措施可以提升妇幼医院患者的临床急诊护理效果,患者接受护理后的临床综合护理有效率和满意率较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结果显著,可推广。
|
郭 柯兵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消化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2024年1月-12月收治医院内,共80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及观察组,常规组护理措施以常规护理为主,观察组护理措施以综合护理为主,观察出血改善及预后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生活质量改善效果高于常规组,止血时间、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常规组缩短,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通常容易引发上消化道出血,为了实现患者有效康复,积极开展综合护理,促使患者心理状况得到改善,并缩短止血时间和消化道恢复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
包 静
目的:构建基于循证医学的透析患者低血压护理路径,并探讨其实施效果,为提高透析患者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期间进行透析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低血压护理路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低血压相关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医学构建的透析患者低血压护理路径,能够有效降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黄 桂凤, 彭 秋月, 陈 秋婷
目的:分析小儿保健推拿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60例进行儿童保健干预的婴儿,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儿童保健护理,观察组则加入小儿保健推拿护理。比较两组婴儿干预前后生长发育指标的变化,并统计两组婴儿干预期间疾病发生情况,最后比较两组家长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小儿保健推拿护理的应用,可以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家长满意度。
|
张 莉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对干眼症患者的影响及其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干眼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取不同护理方案后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干眼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改善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
叶 剑容, 岳 鑫, 赵 积锋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火针联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长期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火针联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观察指标,包括症状积分、鼻腔生理功能指标及复发率等。治疗周期为8周,随访6个月以评估长期疗效。结果:实验组在症状改善、鼻腔生理功能恢复及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联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显著的长期疗效,能有效缓解症状、改善鼻腔功能、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潘 敏敏, 温 敏敏, 李 长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病房作为数字化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改变着骨科的医疗护理模式。本文综述了骨科智慧病房的概念、架构组成、功能应用、实施效果、面临挑战及发展前景,旨在为推动骨科智慧病房的建设与完善,提高骨科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
徐 芒, 蒋 月, 黄 佳欣
慢性疼痛,大多是由外周或中心的身体感觉神经遭受破坏或病变的后果,在临床上最常用的慢性痛种类包括痛性多发性神经系统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癌性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和中风后痛等。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外囊泡,转运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已经成为细胞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同时这些货物在各种条件下储存稳定,这表明多种外泌体中的内容物可以作为一种稳定的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预测发挥巨大的潜力。本文旨在就国内外对于慢性疼痛情况下外泌体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罗 燕华, 俞 成林
本综述全面阐述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AHFS)的诊治现状与展望。详细介绍 AHFS 的发病机制、临床分型以及多种诊断方式,包括症状体征判断、生物标志物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深入探讨治疗手段,涵盖药物治疗、器械辅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应用与进展。同时,对未来 AHFS 诊治领域在精准医疗、创新药物研发、远程医疗监测及多学科协作等方向的发展进行展望,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且具有前瞻性的参考,以提升 AHFS 的诊疗水平。
|
李 志强, 陈 红跃
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TC)是中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逐渐上升,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槲皮素的抗甲状腺癌研究引起关注,槲皮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作用。槲皮素在体外模型中能够有效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与侵袭,并促进细胞再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的激活、非甾体抗炎药激活基因-1(NAG-1)的表达调控,以及与热休克蛋白90(HSP90)和异质性核糖核蛋白(hnRNP)等相关的信号通路。此外,槲皮素对内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干预表现出一定效果,提示其在抑制肿瘤侵袭和转移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槲皮素还能够增强常规化疗药物的疗效,同时降低耐药风险,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前前景。此外,纳米递送系统的应用有望克服槲皮素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提高其抗肿瘤效果。本综述旨在为槲皮素在甲状腺癌的药物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推动其作为一种潜在的辅助手段在甲状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
段 惊雷, 邓 玮
本文以中国居民医疗需求意向为研究及分析对象,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应阐述及分析。从人口社会学因素、健康状况因素、经济因素、医疗保险和保障因素、供给因素五类因素上分析,体现了中国居民医疗需求意向的偏向性。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利用率,本文建议相关部门可重点关注老年人、儿童的健康需求,促进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的推进,对特定人群实行个性化医疗卫生服务,加强中国农村基层医疗服务质量,配备基础医疗器械,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增加居民对医疗服务的信任和满意度,从而推进健康中国行动。
|
王 轲, 戚 莉君, 严 琴琴, 郝 艺翔, 赵 瑞, 任 赫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医学临床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探讨了 AI 在医学临床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多种应用形式,包括辅助教学、模拟临床场景、疾病诊断与预测等方面。分析了 AI 应用于医学教育所面临的技术局限性、伦理与法律问题以及对医学教育者角色转变的挑战。展望了未来 AI 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旨在为推动医学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提供有益参考。
|
高 舒亚
脑梗死疾病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生多与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软化或坏死等情况相关。这种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例如:年龄、疾病、遗传等,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则会使患者出现缺血性软化、坏死等问题,阻碍血液循环,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若患者的病情状况进一步发展,患者的死亡率也相对较高,因此需要积极对患者提供治疗。目前,临床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措施现已逐渐完善,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生存率,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本文针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及风险因素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依据。
|
刘 丽, 窦 鹏挥, 王 晓悦, 李 逸飞, 王 尊宪
当今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三维后装放射治疗为放射治疗中的重要治疗方法,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我国老龄化加剧且恶性肿瘤成高发趋势背景下,放射治疗在临床上的地位越发重要。本文将对三维后装治疗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临床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
何 玉凤, 黄 艳, 蒙 思源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是一种由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引发的严重疾病,其特征为免疫细胞异常增殖并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导致多器官功能损伤。近年来,靶向治疗在HPS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依马利尤单抗作为首个靶向γ-干扰素(IFN-γ)的单抗药物,已被批准用于治疗难治性或复发性原发性HPS,其联合芦可替尼或PD-1单抗等治疗方案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未来,随着对HPS发病机制认识的加深和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联合治疗方案将成为探索的重点,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
齐 雪妃, 李 莹莹, 孔 祥琳
医德医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筑牢中医药院校医德医风教育是发掘培养中医药后备人才、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前提。本文旨在探讨新医科背景下,医德医风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从思想、教育、制度、实践四个方面探究如何筑牢医德医风,以期通过中医药院校以德施教、立德树人,努力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快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
刘 桂芳
目的 观察中医适宜技术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35,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医适宜技术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干预)和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6分钟步行距离。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N末端B型脑钠肽低于对照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小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适宜技术联合运动康复训练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
|
胡 袁媛, 张 晨, 楼 丽华
介绍楼氏乳科中医药治疗乳头溢液的临床经验。楼丽华教授认为,乳头溢液多与肝、脾、肾三脏相关,临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证主张将其分为肝郁痰凝、脾虚湿阻、肝肾阴亏三型,分别以楼氏消癥汤、楼氏固稷汤和楼氏定水方加减治疗。
|
赵 琴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4年1月-2024年12月10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指标差异,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面情绪、生活质量变化,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与生活质量,促使患者早期康复出院。
|
白 露, 沐 君旭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面临蛋白质-能量消耗(PEW)、微炎症状态、贫血及心血管并发症等复杂病理问题。中医药通过补益气血、健脾益肾、调节免疫等策略,在改善透析并发症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中医理论认为MHD病理机制以“本虚标实”为核心,气血失衡是重要病理特征。中药调理的核心机制体现在多靶点、多途径的综合调节作用,包括抗炎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补益气血等。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在贫血管理、睡眠障碍干预、肌肉痉挛缓解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并能通过综合干预方案如内瘘保护、营养支持等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现代药理学研究揭示了中医药的多靶点作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验证了其优越性。然而,当前仍存在辨证分型标准不统一、作用机制研究不足等问题,未来需加强多中心大样本循证医学研究,构建标准化诊疗体系,实现个体化精准干预。
|
陈 文华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食疗方法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市某中医院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研究组(10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降糖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食疗方法。结果:研究组在糖尿病治疗效果、血糖代谢指标和生活质量综合评价均显著由于对照组。结论:中医食疗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能够有效改善血糖控制、证候表现及生活质量,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提供了有力证据。
|
吴 利芳, 覃 颖, 韦 莹
目的:探讨护理实习生对就业期望及临床带教指导,为完善临床实习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及增强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2月在本院急诊科实习的410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对就业期望问卷包括稳定取向、经济取向、发展取向、兴趣取向、家庭取向、地域取向、环境取向7个维度对护理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 410名护理实习生就业期望得分分别为(4.19±0.31)分、(4.18±0.42)分、(4.19±0.33)分、(4.15±0.43)分、(4.19±0.18)分、(4.18±0.62)分及(4.14±0.61)分,护理实习生就业期望均与工作稳定、收入高、环境好、有发展前景等呈正相关。结论 护理实习生的就业期望均比较高;带教过程中应树立积极向上的工作目标,引导护生合理自我定位,提升其职业价值观。
|
梅 晓红
目的:探究PBL教学法在新疆少数民族护生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收集我院2023级的护理本科2班学生为观察对象,共计100例,将1班学生作为对照组(n=50,常规教学),2班学生作为观察组(n=50,PBL教学法),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整体教学效果、考试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对于带教老师的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PBL教学模式可作为内科护理学教学的首选方法。该模式以临床案例为引导,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能够全面提升护生的专业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
曹 佳昳
目的:分析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对学生学习思维模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1月-2024年12月100名药学专业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课程设置模式,观察组则采取优化课程设置模式。比较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的差异,并比较两组学生干预前后批判性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通过优化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可推广使用。
|
国 文萱, 李 成浩, 金 爱花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由免疫介导的,胰腺呈弥漫性或局灶性肿大的影像学表现,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组织学表现为典型特征[1],其临床症状为梗阻性黄疸、腹痛,大部分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其临床特征与胰腺癌(PC)相似,故明确诊断对患者的治疗意义重大,AIP常伴有胰腺外器官受累,其中胆管最为常见,IgG4是AIP的特异性血清学指标,通常,AIP患者转氨酶升高明显,而CA19-9升高远低于PC。AIP发病率低,临床上较为罕见,对其认识及治疗手段尚不成熟,易误诊为胰腺癌[2],延误病情或造成不必要的手术。现就本例IgG4相关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进行报告,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疾病认知,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
|
吕 娅, 周 俐燕
本文总结1例72岁外阴角化型鳞状细胞癌(高分化)患者行改良性外阴癌根治术后的综合护理经验。针对患者高龄、术后多创面管理、淋巴结转移及化疗需求,护理重点包括精细化切口管理、个性化功能康复、化疗副反应预防及心理支持。通过多学科协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化疗依从性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高龄外阴癌患者围术期护理需注重多维度干预与个体化方案制定。
|
王 韶婧, 崔 吉丽, 崔 演
本文报道一例73岁男性左肾盂及输尿管高级别尿路上皮癌(pT3N0M0)患者,术后4个月即出现广泛转移。基因检测显示FGFR3 c.746C>G、TERT启动子突变,且PD-L1阴性(TPS<1%)、微卫星稳定(MSS)。一线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及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失败,二线维迪西妥单抗初期获部分缓解,但最终因胆道梗阻死亡,总生存期13个月。本病例揭示了高危尿路上皮癌术后辅助治疗的必要性及PD-L1阴性/MSS患者免疫治疗耐药的临床挑战。
|
白 露, 魏 丽
目的:研究在慢性肾衰血液期腰痛治疗中针灸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2月本院收治的28例血透期腰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疾患评定(JOA评分)、腰部活动度及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JOA评分及腰部活动度显著提升(P<0.05),KDQOL-SF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针灸治疗可有效缓解血透期腰痛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阎 帅颖, 安 京华
神经内分泌肿瘤(NEN)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种肿瘤,它可以在全身各个部位生长,其中消化系统是最常见发病区域,而十二指肠NEN(D-NEN)则是相对少见的。本文报告 1 例 61 岁的男性患者,因多次呕血入院,既往患有高血压、胃切除术病史。通过内镜检查、全腹部增强 CT 及病理检查,确诊患者患有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并在转院治疗后发现腹腔淋巴结有转移现象。文章则深入探讨了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并对十二指肠NEN的分类、发病率、好发部位及临床症状进行了详细分析,特别强调了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亚型及诊断上的难处。随后指出CT检查对此肿瘤的诊断特异性不强,内镜检查与病理活检为重要诊断手段,超声内镜对于在分期和评估内镜切除可行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在文中对NENs的多种治疗手段进行介绍,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
耿 芊, 王 敏, 师 孟圆, 王 辰, 来 娟
本研究介绍1例气道异物梗阻患者采取坐位海姆立克急救成功后的护理经验。患者获救后并发癫痫,护理团队迅速评估、采取对症治疗和安全放护,有效控制癫痫发作和意外损伤,为同类病例护理提供参考。
|
李 彩华, 耿 昌仙, 夏 瑞仙, 杨 敏, 苏 颖燕
目的:深入探究彝药血竭外用搽剂用于定向透药技术在肾绞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肾绞痛提供更为全面、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 2023 年 9 月至 2024 年 9 月在我院行彝药血竭外用搽剂用于定向透药技术治疗肾绞痛的 9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详细分析,精准统计患者的镇痛药物使用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85 例患者肾绞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镇痛药物使用率显著降低,疼痛缓解时间大幅缩短,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良好。5 例患者表示症状无明显缓解,2 例患者症状加重,改用其它方法治疗后症状缓解,1 例发生药物过敏反应,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92 例均未出现异常电流刺激反应及皮肤烫伤等不良反应。结论:彝药血竭外用搽剂用于定向透药技术在肾绞痛患者治疗中,能有效降低镇痛药物使用率,显著缩短疼痛缓解时间,极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具备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王 燕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深入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及其价值。通过精心设计的研究方法,我们选取了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年龄范围在40至70岁之间。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包含4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服务,而实验组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额外接受优质护理服务。研究过程中,我们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关键指标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记录,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0.0%,这一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此外,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约为(12.5±2.3)天,这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6.8±3.1)天,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达到了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围术期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
邓 晓炼, 向 征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微信延续性护理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 80 例 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微信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健康信念水平及血糖指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健康信念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 2 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微信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 2 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信念水平,改善血糖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崔 星龙
目的 分析针对1到4岁儿童发育迟缓的康复治疗及实施效果。方法 以本院儿童康复科2022年1月-2024年12月收治的1到4岁发育迟缓儿童为研究对象,共计选取10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这些儿童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接受家庭参与式康复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儿童发育状况以及总体疗效进行评估,调查两组儿童家长对康复治疗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能力、社交行为发育状况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研究组以上各方面的发育状况均更好,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疗效评估发现,研究组总体疗效更佳,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满意度调查发现,研究组儿童家长的满意度更高,和对照组儿童家长满意度的计算结果呈现出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针对1到4岁发育迟缓儿童,康复治疗是帮助其改善发育迟缓状态的有效途径,家庭参与式康复治疗是一种可行的康复治疗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儿童的全面发育,提升儿童家长的满意度,建议相关科室广泛应用与推广。
|
绽 玲玉
目的 分析门诊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门诊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共计72例符合标准的患者被纳入研究。根据所用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组,72例患者被均分至对照组和研究组。为对照组开具的治疗药物有降糖药及硝苯地平缓释片,研究组除这些药物外,还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两组用药时间均为4周。对两组用药前后的血糖、血压情况、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用药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两项血糖指标及收缩压、舒张压两项血压指标差异均不明显(P>0.05);用药4周后,研究组的血糖和血压下降明显,各指标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虽略高于对照组,但统计分析发现两组该项指标数值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中,使用降糖药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能够取得理想的降糖、降压效果,并且这种用药方式的安全性也较高。
|
谢 晴, 龚 苇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链式专案管理下的延续护理对生理指标、心理指标、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2024年4月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链式专案管理下的延续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有所改善、SAS和SDS有所降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也有明显降低(P<0.05),但以上指标观察组改善均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溃疡恶化率更低(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优良率均更高(P<0.05)。结论:链式专案管理下的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症状、控制血糖水平、改善不良情绪、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能够控制病情的恶化。
|
刘 红
目的 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本院接诊子宫肌瘤患者7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和观察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各35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在临床指标、卵巢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子宫肌瘤患者来说,建议选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以此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后续恢复时间都可以显著缩短,且能降低术中出血量,患者的卵巢功能得到改善,术后不容易出现并发症,临床治疗安全性较高,建议进一步普及推广。
|
廖 柳月, 陈 秀妹, 周 黔华, 刘 芳
目的 观察蔓芙莱多酶联合汰可分碱性清洗剂对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机械臂的清洗效果。 方法 将2024年1月-2024年6月我院手术室使用后的污染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机械臂120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件。对照组采用蔓芙莱多酶清洗剂进行清洗,试验组采用蔓芙莱多酶与汰可分碱性清洗剂联合清洗,分别采用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法评价清洗合格率。 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清洗合格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采用蔓芙莱多酶联合汰可分碱性清洗剂对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机械臂进行清洗,能明显提高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机械臂的清洗质量,有利于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
|
张 如忠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术配件的创新已成为提升手术效率、改善患者安全和优化医生工作环境的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手术配件在现代医疗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其创新的必要性与设计原则,并通过具体案例,如马镫型气动脚架、模块化骨科牵引架、骨科手术体位辅助固定配件和独创马步椅子,展示了创新手术配件在临床中的应用和优势。文章还讨论了这些创新配件的市场反应及行业影响,分析了其在医院手术室管理中的推广情况和普及应用。此外,本文还展望了未来手术配件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创新配件对医学研究和手术室配置的启示。创新的手术配件不仅改善了临床操作的精准性与效率,还推动了医疗行业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
|
付 帮翠
目的:分析知信行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4年1月-2024年12月100例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加入知信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率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与自护能力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知信行健康教育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知信行水平,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术后用药治疗,可推广使用。
|
甘 金兰, 李 有达, 梁 庆美
目的:评估本实验室在传染病核酸检测能力考核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及结果解读的准确性,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2023年度重点急性传染病检测能力考核的核酸检测盲样结果报送表数据,包括10个样本的检测结果,涵盖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霍乱弧菌、猪链球菌等8种病原体。结果:在10个样本中,8个样本的检测结果与预期靶标一致,其中新型冠状病毒样本的ORF和N基因的Ct值分别为26.43和27.11,诺如病毒GII型的Ct值为25.2,肠道病毒EV71型的Ct值为25.6。2个样本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本实验室在传染病核酸检测能力考核中表现出良好的质量控制和结果解读能力,能够准确鉴定多种病原体,为临床诊断和疫情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
李 翀
目的探讨个性化氧疗联合体位干预对Ⅱ-Ⅲ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相关生化指标的改善价值,期望为临床护理干预方案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6例符合标准的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与研究两组,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动态血氧监测指导下执行阶梯式氧疗,并配合体位调整策略。干预周期内,持续观察LVEF、6分钟步行距离、NT-proBNP等指标变化,同时评估治疗有效率、mMRC评分、HR状况与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结束后,研究组LVEF较基线有明显提高,6分钟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有延长,NT-proBNP水平持续下降。除此之外,生活质量与mMRC评分改善更为显著,心率状况趋于稳定,综合有效率优于对照。结论个性化氧疗配合体位干预在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中展现出多维优势。此模式可显著改善心功能,提升运动耐力,优化血清生化指标,具备可推广性,值得在更大样本及多中心临床中进一步验证。
|
金 海萍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10月期间本院呼吸科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30例呼吸科医务工作人员参与该次研究,将患者与医务人员按照随机数数表法1:1原则分为对照组(患者40例,医务人员15例,采用常规护理管理)与观察组(患者40例,医务人员15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管理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对比中,对照组为20.00%,高于观察组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风险管理技能各项指标评分中,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管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护理管理中成效显著,不仅能大幅提升医务工作者管理质量与风险管理技能,还能显著降低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高 枫, 朴 艺花
本综述聚焦于重症肺炎患者血清中炎症标志物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 6(IL - 6)与心梗三项,即心肌肌钙蛋白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 MB(CK - MB)、肌红蛋白(MYO)之间的动态关联,以及这些关联对心肌损伤预后产生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相关研究文献,深入探讨其内在机制,旨在为临床早期识别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伤患者、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陈 莉
【目的】分析2019-2023年阿克苏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2023年死因监测系统数据,按照ICD-10编码分类。计算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ASRC),应用SPSS26.0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α=0.05),年度变化百分比(APC)通过线性回归模型计算。【结果】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由256.81/10万升至290.03/10万(APC=2.62%,p=0.15),整体趋势平稳;标化死亡率由233.29/10万降至188.92/10万(APC=-0.96%,p=0.42),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34岁以下人群死亡率显著上升,80岁以上人群死亡率增幅最大,心脑血管疾病前五位死因占总死因顺位96.32%。【结论】阿克苏市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病仍是防控重中之重,未来实施有效的管理策略将减少疾病的发病与死亡,提高居民生命质量。
|
司 茜
目的:了解心理疏导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胸痛缓解的效果,进行不同护理模式对比研究,探讨心理疏导的临床价值,以进一步为老年冠心病患者制订科学的护理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选择本院于2023年5月-2024年5月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治疗3个月。通过胸痛评分量表(VA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评估。结果:在胸痛发作频次中,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胸痛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且胸痛时间也短于对照组,在治疗后3个月内有明显区别(P<0.05)。在胸痛程度评分中,治疗后的VAS评分,实验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在心理状态中,SAS评分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在SDS评分中,实验组患者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中,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疏导能有效降低冠心病老人胸痛感、舒缓情感,将其有效运用到临床上可作为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何 虹
目的:探究信息化护理干预对慢性肾盂肾炎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尤其对其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透析充分性、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慢性肾盂肾炎腹膜透析患者30例给予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n=15)和实验组(n=1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通过纸质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和记录;实验组利用智能终端将透析过程中需要观察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记录,同时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方式推送至智能终端,以更好地指导患者正确调整透析。主要观察2组患者治疗6个月内的腹膜炎发生率、透析充分性(Kt/V)、生活质量评分(KDQOL-SF)。结果:两组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透析充分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研究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腹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透析充分性(Kt/V)明显改善,P<0.01;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尤其是健康领域、精神领域(P<0.05)。结论:信息化护理干预可促进慢性肾盂肾炎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此研究为腹膜透析患者护理干预管理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同时也将进一步证实信息化在慢性疾病护理管理中的巨大潜能。
|
余 美, 巫 丽娜, 蒋 莹, 穆 冠今, 莫 丹丹
本文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赖健康教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健康信念模式与糖尿病饮食依从性的关联、糖尿病饮食依从性的现状剖析健康信念模式在糖尿病饮食依从性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步骤以及相关案例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分析。旨在明确通过实施健康信念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饮食合规性,指导科学饮食,实现对血糖水平和并发症的有效控制,为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
王 娟
目的:探索重症心肌炎患者在CCU应用ECMO期间的精细化生命体征监测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5年1月本院CCU收治的重症心肌炎ECMO患者62例,随机分为参考组(n=31)和干预组(n=31)。参考组实施常规监测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强ECMO相关参数监测,并实施个性化护理。将重要临床指标作为依据,对比两组患者的表现。结果:干预组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优于参考组(P<0.05);血氧饱和度、PaO₂/FiO₂比值较高,呼吸频率更稳定(P<0.05);凝血指标控制良好,血栓及出血发生率降低(P<0.05);肾功能及肝功能损伤较轻(P<0.05);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精细化生命体征监测结合个性化护理可改善重症心肌炎ECMO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提高氧合水平,优化凝血功能,减少器官损伤及护理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
李 丹丹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本研究作者选择的10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统计术后感染的患者例数,通过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法,对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术后感染患者有1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有10例(62.5%),手术切口感染患者有3例(18.8%),泌尿道感染患者有2例(12.5%),颅内感染患者有1例(6.3%);单因素分析结果:感染患者和未感染患者的性别、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类患者的年龄、侵入性操作、GCS评分、经验性应用药物、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脑出血两、合并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75岁、侵入性操作、GCS评分<8分、白细胞技术≥10×109/L、按照经验给予抗菌药物、合并基础疾病、血清白蛋白<40g/L属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出血患者术后感染率相对较高,相关危险因素较多,护理中需要对存在高危因素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重视,严格护理,降低术后感染率。
|
卢 英花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焦虑SAS水平特征差异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4年7月至2024年10月就诊于该院的IBS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评定患者SAS评分指标;通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IBS-SSS 与SAS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肠道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加重焦虑情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S患者中,患者的焦虑程度与IBS 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反映患者病情的潜在心理学指标。
|
乔 倩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心功能指标及再住院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再住院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0%。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心功能指标,提高生活质量,有效降低再住院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邬 欣
目的:分析Henry入路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入院后,均行Henry入路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比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结果:(1)手术后,60例患者掌倾角、 尺偏角均更大,分别为(12.96±0.49)°、(21.64±0.56)°,均大于手术前的(1.31±0.13)°、(6.98±0.41)°,P<0.05;60例患者桡骨茎突高度为(12.67±0.29)mm,长于手术前的(3.62±0.32)mm,P<0.05。(2)6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56.34±0.61)h,术中出血量(68.93±0.79)mL,骨折部位愈合时间(2.68±0.13)个月,住院时间(12.31±0.16)d。(3)手术后,患者Gartland-Werley评分、DASH评分分别为(2.61±0.25)分、(4.20±0.13)分,均低于手术前的(25.61±3.34)分、(15.32±1.13)分,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应用Henry入路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有利于促进骨折部位愈合,促进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
曲 倩倩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习医学心理学对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及行为的影响,分析心理相关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方法:本研究在芜湖某高校同一年级采用整群抽样的研究方法抽取了400名大学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已经完成学习医学心理学、正在学习医学心理学及未学习医学心理学的不同专业学生,采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问卷、大学生心理咨询信任度量表探究大学学习医学心理学与否对专业心理求助及求助行为的影响,研究其相关性。回收有效问卷366份,有效率91.5%。运用软件SPSS17.0进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和对咨询的信任度都处于中等水平。2.大学生在寻求专业性帮助态度上有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3.学习医学心理学与否在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态度和咨询信任度上有明显差异,完成学习医学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在学中的学生态度和信任度都明显高于未学习的学生。4.大学生专业性心理求助态度和咨询信任度存在相关性;结论:学习医学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专业态度上有积极影响,且提高其对心理咨询的信任度。
|
魏 东丰
目的:基于《人体工学护腰坐姿椅》团体标准(T/ACCEMXXXX—2024),评估思菲其护腰坐垫对缓解孕妇腰部压力、改善坐卧舒适度及保障母婴安全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00名孕中期孕妇(孕周18-35周),随机分为实验组(使用护腰坐垫)与对照组(普通坐垫),进行4周干预。通过压力传感器矩阵测量腰部压力分布,标准化问卷评估舒适度,并结合团体标准检测材料安全性与力学性能。结果:实验组腰部压力峰值下降26.7%(P<0.01),舒适度评分达9.5分(满分10分),母婴安全指标均符合标准限值(甲醛≤0.100 mg/m³h)。结论:思菲其护腰坐垫通过铁骨智撑体系与超羽感包裹技术,显著缓解孕妇腰部压力并提升舒适度,符合人体工学与安全性要求。
|
张 素云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在心脏瓣膜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患者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纳入3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提高,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可有效促进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曹 静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循证组(循证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各45例。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循证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基础护理、操作护理、消毒管理、风险管理评分高,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董 川
目的:研究手术室舒适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7月于本院行剖宫产手术产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室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产妇。对照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室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及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应用手术室舒适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切口愈合,提高产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
刘 开春
目的:研究蜂蛰伤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实施优质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23年5月—2024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0例蜂蛰伤过敏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炎症反应、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炎症指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急诊护理干预可加快蜂蛰伤过敏性休克患者恢复进程,有效减少炎症因子,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
龚 雪晴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用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护理当中对提高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经护理,两组自我效能感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这两项指标评分均展现出更高的水平,P<0.05;两组SF-36中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以上评分均展现出更高的水平,P<0.05。结论:在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及自我管理能力,更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
杨 春艳, 张 建芹, 马 云, 田 丹丹, 杨 俊蓉
目的 探讨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干预对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4 年1 月 - 2024 年 12 月期间行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的 28 例 50 - 65 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14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 ESCA)、生活质量(采用肾脏疾病生活质量简表 KDQOL - SF)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 ESC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 KDQOL - SF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7.1%,低于对照组的 28.6%(χ2 = 3.06,P<0.05)。结论 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干预可有效提高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自护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申 惠, 任 欣欣
目的:探究饮食连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病例资料,从中选择116份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选取阶段介于2023年7月-2024年8月之间,采用抽样调查法,对参与本次实验的116例观察目标进行平均分配,给予对照组58例,护理方法为一般护理,给予观察组58例,开展饮食连续护理干预,对两组血糖水平、血脂指标水平、护理质量(饮食定量、饮食结构、饮食卫生、饮食禁忌)进行评价。结果:饮食连续护理后,两组血糖水平比较,明显观察组数据结果更佳,P<0.05;对照组血脂指标水平与观察组相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数据有更高表现,P<0.05;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少于观察组,组间对比,有突出性差异,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进行饮食连续护理,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各项血糖指标水平和血脂指标水平,还能够提高护理质量。
|
陈 雨桦
研究旨在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24年1月至12月,80例40-75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实验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能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
张 晓芸, 张 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育龄期女性乳腺泌乳性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超声检查诊断为乳腺泌乳性腺瘤的25例患者,妊娠期8例,哺乳期17例。所有患者超声检查共发现29个肿块。所有肿块均行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或手术切除后病理学检查。评估乳腺泌乳性腺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征及超声诊断符合率,并追踪病变转归情况。结果: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18个(62.07%),11个(37.93%)边界尚清晰或欠清晰;低回声19个(65.52%),等回声或高回声10个(34.48%);44.83%(13/29)可见分叶。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增多23个(79.31%),阻力指数(RI)为0.45~0.62。25例患者超声诊断为泌乳性腺瘤29个,病理诊断为泌乳性腺瘤23个,诊断符合率为82.76%(24/29)。对所有患者进行12~24个月的随访,7个(24.14%)肿块消失,18个(62.07%)肿块缩小50%,4个(13.79%)肿块大小无明显变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泌乳性腺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还能够监测病情变化,指导治疗,提高诊断准确率。
|
胡 定云
目的 探究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负面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在我院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治疗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60例,按照数字表达法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30例)则加入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为基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面情绪数据;对两组患者依从性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HAMA等心理状态数据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等心理状态数据较对照组降低显著,组间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较对照组提升显著,组间比有差异(P<0.05)。结论 对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治疗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护理过程中加入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其负面情绪,同时提升了其依从性,值得临床上借鉴。
|
吴 丽娜
本研究旨在探讨低剂量布比卡因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研究对象为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肛肠手术(主要为痔疮手术)的80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0至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剂量麻醉方案,而实验组则采用0.5%布比卡因1.0至1.5毫升的低剂量方案,患者采取左侧卧位,穿刺点定于L3—L4。本研究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包括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平面)、术后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为(5.2±1.3)分钟,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8±1.6)分钟;麻醉维持时间为(125.3±15.6)分钟,与对照组的(128.6±16.2)分钟无显著差异;麻醉平面均为T10—S5。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实验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3.2±0.8)分、(2.8±0.7)分、(2.2±0.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8±1.1)分、(4.2±1.0)分、(3.5±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例),低于对照组的25%(1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明,低剂量布比卡因在肛肠手术中具有快速麻醉起效、有效控制术后疼痛以及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优势,显示出较高的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
马 金花
目的 观察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对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确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各有32例患者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一的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应用拉贝洛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血清因子水平、不良妊娠结局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值均较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治疗后患者的血压值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给予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水平,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整体治疗效果十分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尹 越胜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效果。方法:研究以高血压患者为例,均是2023年至2024年收治我院接受治疗,病例数100例,按照药物给药方案不同分组,分别为常规组(单独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与联合组(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缬沙坦),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常规组,血压及血脂水平均相比对照组降低,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用药选择方面对于病情控制有着影响作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和缬沙坦联合用药方式可增强血压控制效果,帮助稳定血脂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吴 凤霞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对红霉素引起的小儿消化道副反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红霉素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缓解时间方面,观察组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的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中度及重度肠道不良反应概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蒙脱石散联合常规治疗可显著提高红霉素所致小儿消化道副反应的缓解率,缩短症状持续时间,且安全性良好,为临床优化红霉素用药方案提供了有效参考。
|
胡 义思
目的 比较一下传统药和新型抗抑郁药舍曲林治疗抑郁症时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是68名抑郁症患者,随机把他们分为两个组,一个组用老药治,一个组用舍曲林治。结果 研究发现,用舍曲林治疗的病人,在治疗3周后和6周后身体状况,体重,认知问题,睡眠问题,绝望程度都比另一个组轻,且这个区别是有统计学证明的。从化验结果也看出,用舍曲林的病人在治疗1周后和6周后,身体行为毒性,血检毒性,神经系统毒性,心血管系统毒性也比另一个组轻,这个区别也有统计学支持。结论 新药舍曲林的疗效很好,并且带来的副反应少于老药,因此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
张 贤义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与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月-2024年12月100例急性胃肠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加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症状缓解时间差异,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后CRP、IL-6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药方案的治疗效果好,可快速缓解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
冯 玲凤
目的:评估系统性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于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选取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配至实验组(接受系统性护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了为期6个月的多维度干预方案,包括药物依从性监督、个性化膳食计划制定、动态运动指导以及生物反馈训练。对照组则继续维持标准门诊随访模式。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以及血清生化指标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降低了14.6±3.2mmHg,舒张压降低了8.9±2.1mmHg,这些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实验组的用药依从性优良率提高至86.7%,而对照组则维持在53.3%(χ2=4.62,P=0.032)。结论:整合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增强降压药物的疗效,提升血压控制质量。
|
韦 校
目的 给予剖宫产产妇舒芬太尼复合纳布啡自控镇痛(PCIA),并评估其对产妇产后疼痛评分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选择在本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共计160例,时间介于2023年6月到2024年8月,机选法分组,对照组(80例)应用舒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观察组(80例)应用舒芬太尼联合纳布啡,对各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不同时间点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HR在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最低,而MAP在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术后6h到48h各时间点的动态和静态VAS评分最低的是观察组,且P<0.05。结论在剖宫产产妇产后PCIA中,舒芬太尼联合纳布啡的镇痛方案效果更好,能使术后疼痛程度得以减轻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
吴 岳
目的:探究脊柱微创通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3年6月收治的35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由同一治疗组对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选择显微镜辅助下经脊柱微创通道行椎间盘摘除手术治疗。详细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的JOA和VAS评分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相关手术指标,对患者术中及术后的手术并发症进行记录。结果: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和VAS评分相比,术后患者症状得到显著改善(P<0.05)。术后回访患者,均无邻近节段退行性病变。结论:脊柱微创通道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反应,具有更好的神经恢复效果,促进患者全面康复,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优势,值得应用并推广。
|
李 娜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干预脑梗死急性期手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就诊于医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手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tDCS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tDCS治疗,共治疗14 d。对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手部分(FMA-H)评分、10 s抓握测试(HGRT)、Barthel指数(BI)评分、Jebsen-Taylor手功能测定(JTT)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H评分、HGRT次数、BI评分高于对照组,JTT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tDCS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手指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
陈 白云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危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在雾化吸入治疗应用方面的实践经验与反馈。方法: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省内1家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呼吸科及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就其对雾化器的态度、技能掌握程度以及知识应用情况展开横断面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220份调查问卷中有200份有效,有效率达90.91%。研究表明,各级医院的护士对雾化吸入的基本常识掌握率较高。然而,雾化技术普及程度较低。目前超声雾化和氧气雾化是两种最常用的雾化方法,在各级医院中使用的比例较大;但是,由于所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尚未普及,护士的接受度并不高。结论:需要加强对呼吸科和重症医学专业护士雾化吸入知识的教育、培训和考核,改善护理人员对雾化吸入的态度,提高雾化吸入护理质量,为规范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
高 鑫磊, 李 瑞凤
近年来,儿童肠易激综合征因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起到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肠易激综合征之间的关系及相关因素分析的研究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于儿童群体的研究数据及论著都远远不及成人。
|
玛丽艳木· 毛拉麦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前已被列为人类的第三大疾病死亡原因,每年约有上百万人死于慢阻肺,且约有90%以上死亡患者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肺结核是高发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我国的肺结核发病率约在全世界位居第三。尽管这两种疾病在急慢性期表现、致病诱因等尚存一定显著的差异,通常将肺结核与慢阻肺视为鉴别疾病或合并疾病,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肺结核的基础感染,随着病程的推移,会增加慢阻肺的发生风险,且近期慢阻肺全球倡议(2023年)中提出,肺结核是慢阻肺的高危因素、鉴别疾病与潜在共病。究其原因可能与肺结核感染后,对肺部组织功能的严重影响破坏等有一定关联,致使肺部的免疫微生态循环遭到破坏,从而导致气流受限的不可逆损伤情况产生,而诱发慢阻肺。本文将从临床研究入手,对肺结核继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高危病因与致病机制进行分析,探讨慢阻肺的病理驱动进程,实现对疾病的有效预防与联合控制治疗,帮助患者良好抑制疾病发展,实现肺通气水平的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