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期刊系统

目录

林 文凤, 刘 永红, 莫 琳珊, 陈 怡, 刘 金晓, 张 敏, 何 孟怀
目的探讨输液点滴计数报警器在静脉输液的应用,为临床提供便捷、精确、安全的静脉输液计数工具。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静脉输液患者150例进行自身对照试验,采用输液点滴计数报警器显示滴数150例次,人工计数方式计算输液滴数150例次,比较两组数据调节输液滴速所需要的时间。结果输液点滴计数报警器计算滴数与护士人工计数方式计算输液滴数耗时比较,t=13.6027,P<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输液点滴计数报警器计算输液滴数具有准确性高,操作快捷,减轻护士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输液安全,减轻医疗资源负担等优点,适合临床静脉输液广泛使用。
PDF
袁 文琪, 陈 靓靓, 许 丽芳, 肖 夜馨, 申 湘慧, 岑 依阳, 郑 涵文, 艾 珏萍
目的观察推拿㨰法干预对急性期骨骼肌钝性损伤家兔模型局部肌肉组织中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平均分成3组即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各10只。治疗组予造模、治疗处理,模型组予造模、不治疗处理,空白组不造模不治疗处理,采取自制重力铅锤击打兔右后下肢股四头肌肌腹和腓肠肌肌腹,建立股四头肌钝性损伤模型和腓肠肌损伤模型,疗程3天后全处死,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家兔血清中IL-6、IL-1β、TNF-α的含量,采用Westernblot检测家兔膝关节软骨组织TLR-4、MyD88、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IL-6、IL-1β、TNF-α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血清中IL-6、IL-1β、TNF-α的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软骨组织TLR-4、MyD88、NFκB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软骨组织TLR-4、MyD88、NF-κB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急性期骨骼肌钝性损伤模型家兔股四头肌和腓肠肌修复过程中,运用推拿㨰法治疗,有助于修复受损的骨骼肌,使炎性细胞减少,促进骨骼肌恢复痊愈,改善家兔运动功能,利于辅助治疗,值得临床实践运用。
PDF
丁 燕, 陈 秀平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法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消极状态及心理韧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5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更年期综合征女性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正念减压组,每组40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治疗干预,正念减压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正念减压疗法。比较两组更年期症状量表(MRS)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心理韧性量表(CD-RISC-10)评分。结果:干预后,正念减压组MRS评分、HADS评分评分低于常规组,CD-RISC-10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可显著改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消极状态及心理韧性状态
PDF
和 倩
目的:探讨个体化体检在儿童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儿童健康管理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在本辖区接受普通体检的2515例在册管理儿童作为对照组,2024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接受个体化体检的2846例在册管理儿童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普通体检模式,观察组采用个体化体检模式。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儿童健康管理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儿童观察组体检依从性和家长对体检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提升,观察组儿童观察组体检依从性和家长对体检服务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儿童健康问题发现率39.53%及干预有效率87.73%高于对照组的35.48%和76.01%(P<0.05)。结论:个体化体检模式用于儿童健康管理中效果良好,能提高儿童健康管理率,增强儿童体检依从性,提升家长对体检服务的满意度,同时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有效干预儿童健康问题,值得推广应用。
PDF
沈 佳
目的:了解医患沟通对精神疾病患者治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杭州富阳区第三人民医院2023年1月~2024年3月收治的96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用随机分组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医患沟通不同维度下的医患沟通频率、时间、态度、能力、信任度、尊重感以及这两种因素对患者治疗满意效果的服务满意度展开分析,并且利用SPSS26.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检验,主要观察上述变量对于治疗效果满意、服务态度满意的影响。结果:医患沟通态度、医患沟通能力、信任程度和尊重感明显地提高治疗效果满意度,但是沟通频率与沟通时间没有达到显著性。结论:优化医患沟通质量,尤其是增强信任与共情能力,比单纯延长沟通时间更能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体验。
PDF
衡 艳婷
目的:围绕感染科护士在职业暴露领域面临的挑战,探索高效的防护策略,降低暴露风险,提升专业防护能力。方法:从2024年1月至12月,选取感染科护士60名。通过随机分组,形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防护措施,包括基础知识培训和标准化操作。实验组则融入多维度干预措施,如针对性防护课程、精细化操作规程及心理疏导支持。结果:数据表明,实验组的职业暴露事件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尤其在针刺伤和体液接触方面,差异显著。防护知识掌握程度上,实验组在对职业暴露风险点识别、规范操作流程等方面考核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遵循防护措施上表现更为严谨,规范性与依从度均有提升。研究还发现,实验组护士在应对职业压力时,展现出更高的适应力和心理韧性。结论:通过引入系统化、多层次的防护策略,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提升其防护技能和心理适应能力。应重视防护培训内容的深度和操作规范的优化,同时加强心理健康干预,以构建更完善的职业防护体系。
PDF
龚 珊鸿, 梁 丹, 龙 炜, 黄 美芳, 陈 秋萍, 唐 婵娟, 李 雪梅
目的:探究壮医锤痧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8名CS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壮医锤痧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以及颈椎病临床评估量表(CASC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VAS、ND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两组CASCS评分均升高。结论:壮医锤痧疗法能够有效缓解CSR患者的疼痛症状,显著改善颈椎功能障碍情况,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工作能力,以及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PDF
朗加 多吉, 达娃 卓嘎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乃为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群体当中所具备的应用价值以及临床效果予以深度探究。所采用之研究方法系前瞻性分析方式,择取了处于2021年12月起始至2024年12月截止这一期间内在我院接受医治之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此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被随机性地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自涵盖40例患者。对照组之患者接受了传统意义上的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而实验组之患者则选用了PFNA内固定术。在研究过程当中,针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展开详尽记录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呈现出,实验组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小于0.05)。除此之外,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P小于0.05)。术后6个月之时,实验组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达到88.5±5.2分,高于对照组的79.3±6.1分,此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鉴于此等结果,得出结论为,PFNA内固定术在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实施治疗方面拥有显著优势,此等优势包含手术创伤程度较小、骨折愈合速率较快、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良好等,故而该技术值得在临床领域进行推广应用。
PDF
杨 菲
目的分析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期间的安全护理与出血风险管理策略。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使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最后比较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治疗依从性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PDF
郝 俊杰, 丛 美玉, 孙 红花
溶瘤病毒(OVs)在癌症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尤其是在多模式治疗策略中。尽管现有的临床试验表明OV治疗相对安全且不良反应较少,但在肝癌治疗方面,OV的临床应用仍面临显著挑战,尤其是在从前临床研究到临床验证的转化过程中。未来的研究应集中于优化OV的治疗效果,探索不同类型和修饰的OVs,以提高其在肝癌中的疗效。为了验证OVs作为有效治疗选择的潜力,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至关重要。此外,尽管OVs的安全性令人鼓舞,但需要注意样本量和患者选择的局限性。因此,弥合基础科学与临床应用之间的差距是实现OVs在肝癌患者中成功应用的关键。
PDF
苏 莲子, 许 玲
目的回顾性分析致心律失常心肌病的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表现,探讨CMR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20年7月-2023年6月在我院行CMR检查并诊断为致心率失常心肌病患者20例。从心脏形态结构(心肌脂肪浸润、房室大小)、功能(室壁运动)、心肌组织学特性等方面对心室受累程度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双室受累9例,单纯右室受累6例,单纯左室受累5例。双室受累组9例中,均表现为右室流出道增宽、左右室壁变薄、左右室壁收缩运动减低,7例左室腔扩大,出现右室壁心肌脂肪浸润、延迟强化均为5例,左室壁心肌脂肪浸润、延迟强化均为7例;单纯右室受累组6例均表现为右室流出道扩张,右室腔扩大及室壁收缩运动减低,2例右室壁心肌脂肪浸润,4例表现为右室壁与心外膜脂肪分界不清;单纯左室受累组均表现为左室壁变薄或偏薄、不同程度左室壁或室间隔脂肪浸润及延迟强化,4例左室腔扩大。结论CMR检查在致心率失常性心肌病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能较好评估心室受累情况。左心室是否受累不能用于ARVC病程判断,右心室受累ARVC患者主要表现为右心室腔扩大、室壁变薄及不同程度右室流出道扩张,而左心室受累ARVC主要表现为特征性左心室心肌脂肪浸润及延迟强化。
PDF
焦 红萍
目的:探讨心血管重症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预后和长期心功能恢复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干预方式的实施效果,评估早期康复护理在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的实际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开展,纳入30例心血管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个体化的早期康复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心功能改善、活动耐力提高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心血管重症患者的预后,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PDF
朱 停
目的了解PDCA护理对支气管哮喘(BA)患者的影响。方法筛选我院在2024年2月-2025年2月收治的104例BA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PDCA护理。结果研究组气道功能更好(P<0.05);研究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更高(P<0.05)。结论PDCA护理模式对BA患者的效果理想,可以有效恢复气道功能,提升依从性,加强生活质量,应该推广。
PDF
魏 善取, 徐 蓓蓓, 刘 文成
本研究对2023年9月至2025年2月期间临床诊断的50例足踝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肌骨超声检查并分析相关数据。旨在探究肌骨超声在足踝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及优势,以及对其好发部位的思考。结果表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阳性体征丰富,第一跖趾关节发病常见。肌骨超声能早期发现病变,有助于鉴别诊断和评估病情,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痛风性关节炎好发于足踝部,其解剖位置特点导致该部位易发病,如尿酸盐易沉积、关节腔易引发炎症、滑膜血管分布影响尿酸盐代谢、日常活动易受刺激、受力因素影响病情等。此研究为临床提供了可靠依据,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发病机制和制定防治策略。
PDF
王 云飞, 赵 胜楠, 苏 玉风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策略及其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本院11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55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B组(55例)在A组基础上予以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策略,对比2组的血糖水平、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护理后的血糖水平低于A组,P<0.05。B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B组总满意率高于A组,P<0.05。结论:将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策略运用于糖尿病,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波动,防止病情恶化,还能够改善其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PDF
苏 圣惠
目的:粪便隐血试验在消化道出血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4年1月—2025年3月我院接诊的疑似消化道出血患者共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行粪便隐血试验检测,对照组采用胃肠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在消化道出血早期诊断中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结果:观察组粪便隐血试验检测阳性52例,阴性8例,对照组胃肠镜确诊出血60例。粪便隐血试验诊断消化道出血的敏感性为86.67%,特异性为80.00%,阳性预测值为88.14%,阴性预测值为77.42%。与胃肠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粪便隐血试验在便捷性和早期提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论:粪便隐血试验在消化道出血的早期筛查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作为初筛手段用于临床早期诊断,为进一步检查提供重要依据。
PDF
李 元葵
目的:研究CRP/Alb比值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22年3月-2024年3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时的CRP、Alb水平并计算CRP/Alb比值,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RP/Alb比值,并分析CRP/Alb比值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的CRP/Alb比值显著高于存活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Alb比值与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CRP/Alb比值可作为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有助于临床早期评估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PDF
刘 欢, 严 炎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干预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钙磷代谢的影响研究。方法:研究纳入了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血液透析7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以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选取血液透析,观察组选取个体化透析方案+药物治疗,个体化治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滤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钙磷代谢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为91.43%,而对照组为65.71%(P<0.05);治疗前,两组钙磷代谢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钙、血磷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心衰3例,心肌梗死2例,心绞痛2例,心律失常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观察组心衰1例,心肌梗死0例,心绞痛1例,心律失常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5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的GQOL-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透析方案(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药物治疗不仅能有效缓解钙磷代谢失衡,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PDF
李 满桂, 解 承娟, 马 萍, 陈 骄华
目的通过总结青海省首次血友病患者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凝血因子管理经验,为青海省今后各医疗机构开展同类手术及围术期凝血因子管理提供详细的方法和新思路,助力提升青海省关节炎患者TKA术治疗水平。方法本研究选取青海红十字医院于2024年8月1日收治的1例血友病性骨关节病患者。收集患者围手术期专科查体、检查、检验结果及治疗。结果使用PPK公式通过围手术期动态实时评估,深入探讨青海地区血友病患者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凝血因子管理方案,确保手术成功。结论本研究中个性化的凝血因子使用策略,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患者的健康,为青海地区及其他地区的血友病患者膝关节置换手术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同时亟待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从而更全面、准确地分析高原环境下血友病患者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凝血因子状态。
PDF
王 连喜
在医疗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与医疗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公立医院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医学科技人才作为公立医院发展的核心动力,其梯队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通过剖析某妇幼保健院医学科技人才梯队建设的现状,深入挖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设策略,致力于为公立医院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PDF
陈 靓靓, 袁 文琪, 杨 心悦, 肖 思雨, 陈 金铃, 李 奇, 王 忠良, 艾 珏萍
目的观察乌头汤对膝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大鼠滑膜组织TLR4信号通路关键因子(TLR4/MyD88/NF-kB)的调控作用,从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36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模型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造模后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造模后乌头汤灌胃),干预2个月后比较各组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特征指标差异,并观察大鼠膝关节关节软骨病理形态变化。结果:(1)大鼠滑膜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iNOS、TNFα和IL-6质量浓度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组iNOS、TNFα和IL-6质量浓度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iNOS、TNFα和IL-6质量浓度均显著降低(均P<0.05)。(2)相比空白组,模型组TLR4、TRAF6、NF-kBp65均有显著升高(均P<0.05);相比模型组,治疗组TLR4、MyD88、TRAF6、NF-kBp65均有下降(均P<0.05)。结论乌头汤通过影响TLR4信号通路改善膝关节功能障碍程度,提高关节活动度。
PDF
袁 星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标准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对心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其对左心室射血分数、运动耐力及心肌酶谱恢复等关键指标的影响,旨在为后续康复方案的优化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研究纳入202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首次发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制定个体化的早期康复训练计划,包括床旁活动、步行锻炼及心肺功能指导。干预周期设定为三个月,定期评估心功能指标与运动能力变化。结果:干预1个月与3个月时,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0.2±3.7与55.6±4.1,明显优于对照组(45.8±3.5与48.2±3.8)。6分钟步行距离亦显示出显著差距,实验组在两个时间节点均优于对照组,差值具临床意义。心肌酶谱恢复时间方面,实验组表现出更快的下降趋势,提示组织损伤恢复更为迅速。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具备确切价值,能够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同时,促进心脏收缩功能与体力恢复。该干预模式不仅改善运动耐受,还可能通过降低心肌代谢负荷,加速心肌修复进程。研究提示,应将早期康复纳入标准化治疗路径中,为个体化心脏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PDF
伍 思鹏, 梁 哲龙
围产期是女性生理和心理发生显著变化的特殊时期,产妇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分娩过程和母婴结局。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Spinal-EpiduralAnesthesia,CSEA)作为一种高效的分娩镇痛技术,不仅能有效缓解分娩疼痛,还对改善产妇围产期心理状态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系统综述了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对围产期产妇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及优化策略,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PDF
彭 建萍, 黄 建华
目的:探究全麻术后行褐藻多糖雾化液体敷料加温雾化吸入治疗咽喉干涩、水肿出血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6月医院重症ICU收治的全麻手术气道插管术后患者共120例,经随机数表法分组研究,各组60例。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治疗,试验组在以上基础增加褐藻多糖雾化液体敷料加温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第3天的呼吸道症状综合疗效、呼吸道症状消失情况、炎症指标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第3天,试验组的呼吸道症状综合疗效(100.00%)高于对照组(95.00%),P<0.05;试验组的咽喉干涩(85.00%)、水肿出血症状消失率(83.33%)均高于对照组(70.00%),P<0.05。拔管0.5h、2h、24h,试验组的IL-1、IL-6、IL-8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第3天,两组均未发生任何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术后行褐藻多糖雾化液体敷料加温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气管插管术后患者的咽喉干涩、水肿出血,减轻呼吸道炎症,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PDF
孙 佳佳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对其左心室射血分数、运动耐量、BNP水平及再住院率的影响,探索渐进式康复训练对心功能恢复的潜在效益。方法:在研究方案获得批准并正式立项后,筹备小组会将之前确定的2024年1月12月这一研究时段内所有符合研究预案中准入和排除标准的36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预后护理方式的不同编入了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的对照组。以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组接着,在研究存续期间,研究人员会以边治疗边记录的方式,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运动耐量测试评估步行能力,并通过血清学检测BNP水平。此外,记录30日再住院率以评估长期效果。结果:经过8周的干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无论是哪一项的观察指标都更令人满意。具体而言,研究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更高;6分钟步行距离更长;BNP水平下降幅度更大;30日再住院率更低。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储备;提升患者的运动耐量;降低患者的心脏负荷;避免患者之后再住院。
PDF
吕 耀东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褐藻多糖、海藻酸钠雾化液体敷料雾化吸入对预防插管患者肺炎发生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于本院重症监护室(ICU)及全麻手术气道插管术后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气道插管术后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试验组采用褐藻多糖雾化液体敷料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气促、咳嗽、湿啰音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期对比两组插管患者肺炎发生率及呼吸道症状临床综合疗效。结果:试验组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后其气促、咳嗽、湿啰音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插管后7d内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呼吸道症状临床综合疗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褐藻多糖雾化液体敷料的应用能够加速减轻插管患者的呼吸道症状,降低肺炎风险,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临床疾病治疗时间,值得在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全程病患中推广、应用。
PDF
吕 齐法, 叶 涵
目的:观察对急慢性咽炎患者实施褐藻多糖雾化液体敷料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3.12-2024.6,半年内收治的140例急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试验组(70例,实施褐藻多糖雾化液体敷料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急慢性咽炎患者实施褐藻多糖雾化液体敷料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更佳,可显著改善炎症反应引起的咽喉干痒、黏膜充血、声音嘶哑、咽喉红肿疼痛等症状,有效降低炎症介质、炎性因子的浓度水平,促进粘膜创面愈合,湿化痰液,湿润呼吸道,而且不会引起不良反应,有较高应用价值。
PDF
周 剑, 吴 雪梅
目的:将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切入点,探讨口腔种植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2024.04-2025.03收治的78例牙周病患者为观察主体,依据病程时间、牙齿松动程度等组间均衡可比原则,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牙周基础治疗,n=39)和观察组(口腔种植技术,n=39),对比临床疗效、牙周指数、咀嚼效率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经口腔种植技术干预后的临床疗效高达97.44%,而参照组牙周基础治疗效率为79.49%(P<0.05);干预后,观察组菌斑指数、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咀嚼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根据牙周病患者个体差异开展口腔种植技术,有助于改善牙周健康,降低牙周疼痛水平,进一步提高牙齿咀嚼效率。
PDF
张 弦, 杨 莉
目的:探讨硫代硫酸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6月-2024年12月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伴有皮肤瘙痒的98例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9例)和观察组(n=49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治疗上加用硫代硫酸钠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瘙痒程度、生活质量、生化指标及安全性。结果:两组干预后瘙痒程度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观察组瘙痒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生化指标得到改善;观察组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磷、PT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2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08%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将硫代硫酸钠用于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瘙痒症状及生化指标,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PDF
王 丰, 杜 静海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究褐藻多糖雾化液体敷料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化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1年(研究截取时间: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符合本次研究需要的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与联合组,参照组使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联合组则增加褐藻多糖雾化液体敷料联合使用,治疗结束后,分析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咳痰改善情况、气管黏膜损伤情况、呼吸功能改善情况的影响。结果:在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相较于参照组,接受综合治疗的联合组患者咳痰症状得到更有效的控制,气道黏膜损伤也得到了抑制,呼吸功能也更好(P<0.05)。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褐藻多糖雾化液体敷料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咳痰症状,促进气道功能的全面恢复。
PDF
万 栋栋, 魏 大理
目的探讨插管患者术后雾化吸入美舒坦®褐藻多糖雾化液体敷料促进气道粘膜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以2023年11月-2024年4月为研究时段,临床观察共纳入90例气管插管患者,根据插管后是否采取雾化吸入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插管术后未采取雾化吸入,观察插管术后雾化吸入美舒坦®褐藻多糖雾化液体敷料,每组含患者45例,综合各指标分析两组气道粘膜创面愈合情况,并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CRP、IL-6及PaCO2水平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2d、第3d呼吸道症状综合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d、2d、3d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治疗后WH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患者术后雾化吸入美舒坦®褐藻多糖雾化液体敷料可有效治疗咽喉部粘膜红肿疼痛,促进气道粘膜创面愈合,调节炎症因子及血氧饱和度,有利于预防感染并显著改善呼吸道不适,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PDF
童 达, 邱 婧
目的:探讨美舒坦®褐藻多糖雾化液体敷料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缓解全麻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6月,到本院进行全麻手术需要进行呼吸道插管的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研究组采用美舒坦®褐藻多糖雾化液体敷料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3天内出现喉部疼痛不适、声音嘶哑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全麻术后出现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第三天呼吸道症状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第三天呼吸道单项症状消失情况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症状均有一定改善效果,研究组患者3天内出现喉部疼痛不适、声音嘶哑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全麻术后出现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美舒坦®褐藻多糖雾化液体敷料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全麻术后并发症具有显著的优势,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新方案,有望提高患者术后的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
PDF
李 嘉根, 曾 伟
目的:分析褐藻多糖雾化液体敷料雾化吸入治疗全麻手术气道插管术后患者的效果,对其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针对我院近期全麻手术气道插管术后患者,选择其中满足条件的6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组,组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例数各30例,所有接受常规术后治疗和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生理盐水雾化治疗,实验组接受褐藻多糖雾化液体敷料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得出,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差异明显(P<0.05);术后3天,实验组呼吸道症状消失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呼吸道症状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3天,实验组呼吸道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全麻手术气道插管手术后,进行褐藻多糖雾化液体敷料雾化吸入治疗,可以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快速缓解呼吸道症状,降低呼吸道症状严重程度。
PDF
李 桦
目的:收集肿瘤科术后患者褥疮发生率现状,探析全新生物玻璃软膏创口敷料对褥疮预防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4.1-2024.9间于肿瘤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术后均给予褥疮预防,及给予常规术后实施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减压垫和监测皮肤状况等护理干预。电脑自动编号后,将单号纳入对照组(50例,护理措施基础上联合使用藻酸盐敷料),双号纳入观察组(50例,在常规预防褥疮护理措施基础上联合生物玻璃软膏创口敷料预防及治疗)。对比两组肿瘤科患者术后褥疮防治情况、不同敷料治疗褥疮的结果、褥疮痊愈时间、治愈率及敷料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同期分析两组患者换药期间疼痛评分及SAS、SDS评分及治疗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内患者术后无褥疮发生例数多于对照组,术后褥疮预防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敷料使用后创面肉芽色泽鲜红红润,价格便宜,无不良反应发生,适用范围广;观察组创面水肿消退、表面结痂、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换药期间患者疼痛评分、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敷料治疗褥疮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科患者术后使用生物玻璃软膏创口敷料可有效预防褥疮发生,同时敷料可加快创面愈合速度,有效控制患者术后疼痛,治疗满意度佳,且敷料具有价格低廉、无不良反应、适用范围广,推广价值高。
PDF
侯 熙智, 胡 宏亮
目的:分析褐藻多糖雾化液体敷料与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进行气道管理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1月—2024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双腔气管插管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组实施褐藻多糖雾化液体敷料与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比较两组的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96.55%)高于对照组(7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咽痛评分及缓解时间改善更佳(P<0.05);观察组的声嘶、喉哑程度均比对照组更轻(P<0.05);观察组的喉部粘膜反应分级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对双腔气管插管患者实施褐藻多糖雾化液体敷料与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道症状,还能有效减轻这些症状的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与应用。
PDF
付 宏波
目的:探究烧伤残余创面应用生物玻璃软膏创口敷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24年01月到2024年10月收治60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软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试验组实施生物玻璃软膏创口敷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治疗效果、细菌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与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相关指标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烧伤残余创面患者实施生物玻璃软膏创口敷料治疗,患者的疼痛显著减轻,且减少并发症,提高创面愈合率以及细菌清除率,促进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改善,值得推荐。
PDF
程 森, 易 光俊
目的:探讨美舒坦®褐藻多糖雾化液体敷料雾化吸入治疗全麻术后声音嘶哑的效果,旨在为本病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由抛硬币法分组,观察组(美舒坦®褐藻多糖雾化液体敷料雾化吸入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各自分得36例全麻术后声音嘶哑患者,就2组声音嘶哑与咽喉疼痛情况、咽喉肿胀程度、疗效和治疗安全性等临床研究数据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1、3d的声音嘶哑、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均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3d后的咽喉肿痛0级率、声音嘶哑症状消失率(52.78%、86.11%)明显比对照组(27.78%、63.89%)高(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0.00%:5.56%)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全麻术后声音嘶哑患者美舒坦®褐藻多糖雾化液体敷料雾化吸入治疗,可促进其声音嘶哑与咽喉疼痛症状早期消退,改善其咽喉状况,提高疗效,且有较高安全性,值得实践、推广。
PDF
姜 楠, 梁 哲龙
阿片类药物长期以来一直是围手术期镇痛的主要选择,但其滥用风险和不良反应促使医学界探索替代方案。本文综述了阿片类药物节约化策略(Opioid-SparingAnesthesia,OSA)在麻醉实践中的实施效果,包括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多模式镇痛方案、无阿片麻醉(Opioid-FreeAnesthesia,OFA)以及辅助药物的应用。通过分析临床研究数据,评估这些策略对术后疼痛控制、阿片类药物消耗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片类药物节约化策略不仅能有效控制术后疼痛,还可显著减少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加速患者康复,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方案中具有重要价值。
PDF
严 春香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深入探究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技术在口腔正畸学领域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研究者选取了在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期间,年龄在8至14岁之间的150例口腔正畸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包含75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接受传统的口腔检查方法以及曲面断层片来进行正畸诊断和治疗,而实验组的患者则在传统检查的基础上,额外应用CBCT技术进行辅助诊断和治疗。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在正畸诊断的准确性、治疗方案的制定合理性、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正畸诊断准确率达到了94.67%,这一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3%(χ2=8.231,P<0.05)。在治疗方案的符合率方面,实验组为92.00%,也高于对照组的76.00%(χ2=7.143,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牙列整齐度和咬合关系的改善程度上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χ2=5.143,P<0.05)。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CBCT技术在口腔正畸学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它能够显著提高正畸诊断的准确性,优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升治疗效果,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CBCT技术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
PDF
肖 宏育
目的:通过对比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治疗在精神科焦虑障碍患者中的短期疗效,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74名精神科焦虑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情绪心理和4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83.78%(P=0.0419);在生活质量上,观察组在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四个领域的评分在治疗后均显著提高(P均<0.01);在情绪心理状况上,观察组的抗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心理抵抗力量表(CDRISC)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在治疗依从性上,观察组的依从性(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8.38%),(P=0.0455)。结论:对于精神科焦虑障碍患者,认知行为疗法在短期内疗效较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情绪心理状况,并具有更高的治疗依从性,优于药物治疗。
PDF
王 晶晶
目的:分析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2月50例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取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与麻醉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可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PDF
万 力, 刘 露, 杨 玉丹, 刘 湘燕
目的分析重度失血性休克(HS)患者手术室细节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72例重度HS病患,具体时间段在2023年1月-2025年1月之间,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为常规手术室护理,而研究组为手术室细节护理。结果研究组抢救效果更好(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更高(P<0.05);研究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重度HS病患施以手术室细节护理的效果理想,能明显加强抢救成功率,减少休克纠正及住院时间,控制并发症,并提高护理质量与满意度,可以推广。
PDF
马 卓尔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联合用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4年1月-2025年2月入院治疗的8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抽签法分组,有2组,有40例采用厄贝沙坦与尼群地平治疗、有40例采用厄贝沙坦片与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分别是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血管不良事件、疾病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内皮素-1、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片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改善血压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应用价值显著。
PDF
吴 旭, 王 诗妍, 许 银实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作为一种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近年来在儿童麻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与成人相比,儿童各器官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对麻醉药物的代谢、药效学及不良反应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DEX在儿童患者中的器官保护作用备受关注。本文系统综述了DEX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肾脏及免疫系统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PDF
杨 枫
目的分析全科医生模式在老年慢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23年9月-2024年9月到本院就诊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中择取研究对象,筛选后,最终入组患者共7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这些患者均分至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两组全科医生模式治疗和常规治疗。自行设计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用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及健康状况改善情况,并根据患者症状及体征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用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及健康状况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评分则均有提升,研究组提升更明显,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研究组明显更佳,经计算,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疾病治疗中,全科医生模式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能够使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升,进而促进其健康状况的有效改善,相比于常规治疗,其总体治疗效果更佳,因此建议广泛推广。
PDF
朝 鲁门, 嵇 增云, 陈 紫薇, 郝 俊生, 包 红英, 拉喜 那木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嘎日迪五味丸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等6个生物碱成分。方法: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0.1mol/L醋酸铵(每1000mL加冰醋酸0.5mL)(A)-乙腈:四氢呋喃(25:15)(B),梯度洗脱(0~50min,18%B→28%B),检测波长为235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40℃。结果:嘎日迪五味丸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分别在0.0263~0.3944、0.0085~0.1280、0.0023~0.0340、0.0021~0.0317、0.0020~0.0300、0.0021~0.0318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回收率分别在96.4%、97.5%、101.4%、94.6%、、97.2%、95.5%,RSD分别为1.1%、0.8%、1.0%、1.3%、0.9%、1.4%(n=6)。结论:该方法简便、稳定、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嘎日迪五味丸中生物碱成分的质量控制。
PDF
赵 燕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疗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如今,最重要的要求是使现代临床检测技术实现准确、有效、快速的疾病检测,以充分满足急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求。为了适应现代医疗对临床医学检查的需要,中国在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方面建立了临床医学检查学科,以培养更多的临床医学检查医生。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复合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检测技术即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本文在分析临床医学检查项目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临床检查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PDF
贺 莉
目的:经腹部和经会阴超声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4年1月-2024年12月100例疑为前置胎盘孕妇,入选者均行腹部超声、会阴超声检查,并以手术病理检查或产后证实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腹部超声联合会阴超声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单一腹部超声、单一会阴超声,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腹部超声联合会阴超声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推广使用。
PDF
姚 亚涌
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重点分析其对传统影像学检查难以识别的致密型乳腺组织及微小病灶的检测优势。方法:基于326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三年期临床数据,采用FLIRThermoCAMP640系统采集双侧乳腺的热辐射信息,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2项热特征参数与病理结果的关联性,对比红外热成像、超声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重点评估致密型乳腺(C/D型,占比63.2%)、≤1cm病灶及多灶性病变的检测差异。结果:恶性病变组的热特征参数具有显著特异性:最大温差为(2.1±0.6)℃,高于良性病变组的(1.3±0.4)℃;热梯度变异系数为0.38±0.12,高于良性病变组的0.21±0.09;热区形态复杂度为4.7±1.3,高于良性病变组的2.1±0.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致密型乳腺亚组中,红外热成像的敏感度为91.2%,高于超声检查的83.5%;联合检测使总体AUC提升至0.913,高于超声检查的0.817;对≤1cm病灶的特异度为78.2%,高于超声检查的69.4%。红外热成像对多灶性病变的检出率为86.7%,较超声检查的73.3%提高了13.4个百分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捕捉肿瘤代谢导致的热力学异质性,为乳腺癌筛查提供了功能学层面的补充依据,该技术在致密型乳腺组织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对微小病灶具有稳定的识别能力,且与超声检查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有望对现有乳腺癌筛查体系进行优化。
PDF
王 东晓
目的分析影响临床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为优化血液检验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对2024年10月-2024年12月在本院行血液生化检验的27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其中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的患者资料,深入分析原因。结果2763例患者中,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的有80例,占比2.90%。分析原因,涉及患者因素,包括检验前服用药物、未能严格进行饮食准备、精神高度紧张与过度运动;标本采集及送检环节因素,包括采集时间不当、采集操作不规范、标本发生溶血、送检时间过长;检验过程中因素,主要是标本处理错误。结论临床血液生化检验中,各个环节的操作不当都可能使得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因此一定要对各个环节的工作做出规范,以最大程度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PDF
左 梅
探讨在脊柱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实施疼痛专项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研究开始后,按照预案要求,研究小组于2023年4月至2025年4月间,共计挑选出52名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柱肿瘤患者,并根据研究选题,遵照公平、公正、平均分配等原则,将其分别编入实施标准化护理的对照组,以及在标准化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疼痛专项护理内容(如术前心理疏导、术后动态评估反馈等专项护理措施)的研究组。在此期间,研究人员会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疼痛变化。以SF-36生活质量量表分别就两组患者干预后生理与心理层面的生活满意度等问题展开评估。结果:通过此次研究得到的数据,可以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术后72小时,研究组静息状态下VAS较术前有明显下降。同时,患者的平均下床时间提前3.2天。此外,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情感职能维度得分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令人满意。结论: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面对记住肿瘤患者,将疼痛专项护理融入围手术期的标准化护理方案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疼痛”,减少术后并发情况,加速功能重建。
PDF
朱 小园
目的基于问题导向管理模式对体检中心的护理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3月-2025年3月我院体检中心收治104例的体检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管理,而研究组为基于问题导向的管理模式。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更高(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频率更低(P<0.05);研究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基于问题导向的管理模式对体检中心的护理效果理想,能够明显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并提高最终满意度,应该推广。
PDF
张 秀娟, 徐 健
目的对早期主动护理、营养指导干预联用于重症胰腺炎术患者治疗中的价值予以探析。方法纳入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患者(n=76)为对象,并于2024年4月至2025年4月期间展开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完成组别划分,即观察组(早期主动护理+营养指导)、对照组(常规护理)两组,各组均38例,对比组间干预指标。结果观察组CT严重指数、症状缓解时间、并发症状况与对照组相比,P<0.05;经干预,观察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胰腺炎患者手术治疗期间,早期主动护理与营养指导干预的联合运用能够使其不良心理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有效缓解症状且并发症明显减少,推广可行。
PDF
杨 婕, 陶 明月, 李 娜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应用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我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方式采用随机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组进行常规护理,后组进行综合护理,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腹痛、胃出血、胃穿孔观察组的发生率更低,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心理状况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于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后可看出,负面情绪得以改善,首次排气以及排便等时间更短,生活质量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应用价值广泛。
PDF
熊 欢欢, 张 益玲
目的:探究尿毒症血液透析的理想护理,分析生活希望计划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择取2023.1-2024.12收治的65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经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33例)、观察组(生活希望计划护理,n=32例)。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希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疲乏评分与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生活希望计划护理可提高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希望水平,减轻疲乏感与不良情绪,应用价值显著。
PDF
饶 玲
目的了解静疗护理SOP在肺癌化疗中的影响。方法筛选在我院接受化疗的88例肺癌病患,具体时间为2024年3月-2025年3月,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而研究组为静疗护理SOP。结果研究组自我效能和癌因性疲乏评分更符合正常值(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更低(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更高(P<0.05)。结论静疗护理SOP在肺癌化疗病患中的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癌因性疲乏,减少并发症,提高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可以推广。
PDF
罗 伊
目的:研析集束化护理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使用的效果和影响。方法: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在2024年8月到2025年5月收集的6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作为研究案例,盲选法分组,分别是常规护理对照组和集束化护理研究组,每组30例。分析和比较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凝血功能、心理状态以及满意度差异。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呈P<0.05;凝血功能指标得到改善,其结果较优,焦虑抑郁分值低,满意度分数高,相比P<0.05。结论:脑出血手术患者中实施集束化护理有显著效果,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改善凝血功能,缓解心理状态。
PDF
卢 媛媛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实施气压式循环促进仪、结构式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4.1-2025.2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对象,通过抽签法均等分组,有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采用气压式循环促进仪、结构式心理护理,比较分析各组的护理相关数据。结果:护理2周后,观察组不良情绪低于对照组(P<0.05)、上肢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联合实施气压式循环促进仪、结构式心理护理,可减少不良情绪,改善上肢功能,提高满意度,应用价值显著。
PDF
吴 颖
目的:分析护理质控管理中高频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探讨针对性管理对策,为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23年1月—2024年12月护理质控记录中的高频不良事件案例共528例,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对事件进行归因分析,按照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制度等维度分类统计,并提出相应管理对策。结果:528例高频不良事件中,人员因素占比最高(47.16%),其次为管理因素(23.11%)、制度因素(16.86%)、设备因素(8.52%)和环境因素(4.36%)。结论:通过对护理质控管理中高频不良事件进行系统归因分析,针对性地实施人员培训、优化管理流程、完善制度体系等管理对策,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安全与质量。
PDF
刘 婷婷
目的了解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脊柱术后复杂并发症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我院在2024年1月-2025年1月收治的56例脊柱手术病患,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而研究组为MDT模式护理。结果研究组复杂并发症出现率更低(P<0.05);研究组VAS和脊柱功能评分更加标准(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更高(P<0.05)。结论MDT模式在脊柱术后护理的效果理想,可以有效控制复杂并发症的出现,恢复脊柱功能,减轻疼痛程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应该推广。
PDF
李 佳
目的:分析积极心理学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月-2024年12月100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入积极心理学干预。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心理学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可推广使用。
PDF
李 冬招
目的:探究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24.1-2024.11医院收治的60例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0例,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30例,整体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小儿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治疗期间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护理效果与家长满意度,应用价值显著。
PDF
黄 义萍
目的: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月—2025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与干预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用SAS、SDS评分量表评估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变化。结果: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
PDF
胡 停
目的探讨基于CDDS超纯透析液降磷效果的高磷患者全程化护理模式构建与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高磷患者,期限为2025年1月-2025年4月,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全程化护理。分析疾病管理知识与行为、心理状态及血磷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疾病管理知识与行为评分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SAS评分及SDS评分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血磷水平更低(P<0.05)。结论对基于CDDS超纯透析液干预的患者实施全程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疾病管理能力,降低血磷水平,改善其心理状态,值得应用。
PDF
杜 灿
目的了解优质护理管理下质量持续改进对子宫肌瘤病患的应用。方法筛选我院在2024年1月-2025年1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病患,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而研究组为优质护理下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结果研究组心理状态更好(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管理下质量持续改进对子宫肌瘤病患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确保护理质量,稳定心理状态,提高满意度,应该推广。
PDF
陈 坤坤
目的:分析FTS医护一体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4年1月-2025年5月100例脊柱结核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FTS医护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术后预后指标与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TS医护一体化护理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术后预后情况,缩短住院时间,促使患者早期出院。
PDF
聂 华
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从2024年1月-2024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患者中择取研究对象,按照一定标准筛选,最终入组患者共180例。其中90例为2024年1-6月收治,作为对照组,此期间本院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另外90例为2024年7-12月收治,作为研究组,此期间本院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记录两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调查两组对不同护理管理方式下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经计算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未见院内感染病例,对照组则有2例。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89%,对照组为80.00%,组间数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护理管理,精细化护理管理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院内感染控制效果,并可切实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建议医院广泛推广。
PDF
靳 继峰
目的分析精准化护理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23年6月-2025年1月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选取86例。设计对照试验,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至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手法复位治疗,治疗期间,分别予以两组精准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接受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情绪变化进行观察,于手法复位治疗后1d、1周及1个月分别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在患者出院前对其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后,两组焦虑情绪均有改善,相应评分均下降,研究组降至更低,和对照组形成明显差异(P<0.05)。两组手法复位后1d,疗效评估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周及1个月,研究组疗效评估结果均更优,总有效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计算护理总满意率,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中,辅以精准化护理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提升治疗效果,患者对这一护理方式的认可度较高,可推广使用。
PDF
张 改花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个性化针对性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并依赖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针对性护理的内容。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4年6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心律失常患者,按每组24人的方式随机编入分为研究与对照两个研究小组,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与基础健康指导;研究组则接受同等治疗的同时增加个性化护理,涵盖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动态心电监测等内容。干预后,所有患者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研究组在心律失常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以及心功能指标上均有显著改善,且其生活质量评分和药物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些数据表明,个性化护理不仅能够有效减轻症状,还能从多个维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此次研究,针对性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的干预效果得到了充分验证。
PDF
徐 建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对于危重科长期卧床住院患者在预防压疮方面的效果。方法以2024年2月至2025年1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住院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65。对照组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压疮发生情况、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中仅有1例出现I期压疮,发生率为1.54%,对照组I、II、III期均有病例出现,总发生率为20.00%(13/6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经过护理后评分均相应地降低,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有优势,组间差异显著(P<0.05);计算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得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危重科长期卧床住院患者中采取集束化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显著减少压疮的发生,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赢得患者的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PDF
王 娜
口腔消毒供应室负责诊治所用器械的清洗与消毒灭菌等处理,其服务质量如何,与口腔医疗安全、医疗水平等密切相关。口腔消毒供应室服务涵盖多个维度,包括工作流程、人员操作、环境管理等,因此,在质量控制上需重视全程管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是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也同样适用于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改进中。本文以此为方向,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综述如下。
PDF
赵 欢欢
目的:肿瘤内科患者的出院并不意味着护理工作的结束。许多家庭在患者回家后缺乏有效支持。医院内的专业照护与家庭护理之间存在脱节,部分患者因指导不足而在康复过程中反复受挫。情绪波动、护理盲点、家属无力应对等情况频发,使得治疗延续受到影响。当前的护理模式未能解决患者生活与照护的全链条问题。本研究的核心是构建一个具备延展性与实操性的指导体系,成为改善家庭护理现状的关键方向。方法:本研究时间为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研究对象为某院肿瘤内科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出院时提供基础健康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持续性的健康宣教护理指导。内容包括疾病管理方案、情绪调节方法、常见风险处理技巧等。指导方式采用一对一讲解、视频学习、实操演练多种模式交替进行。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出院后的自理能力明显增强。对身体状况的认知更加明确。在生活安排上表现出更强的主动性。家属逐步掌握护理要点。对于异常表现能够作出及时反应。照护过程中的沟通更加清晰,减少了因理解偏差带来的不必要干扰。部分患者表达出更强的信任感与依赖感,愿意配合家属进行康复安排。结论:健康宣教不仅补全了家庭护理的知识短板,也重塑了照护的结构逻辑。患者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家属也不再局限于简单执行指令。这一模式拓展了护理工作的实际边界。将专业知识融入家庭日常,使照护行为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该策略不仅为当前肿瘤护理提供了有效支撑,也为未来护理体系的延伸提供了实践样本。
PDF
王 娟, 王 婷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23年9月到2024年12月收诊的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分析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实施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患者对护理措施更为满意,有推广意义的意义。
PDF
李 玉琴
目的探讨基于基于心理疏导的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用常规门诊护理的对照组(n=24),与采用心理疏导护患沟通模式的观察组(n=24),对比两组患者护患矛盾率、患者投诉率,以及患者焦虑量表(SAS)及抑郁量表(SDS)评分。结果采用心理疏导护患沟通模式的观察组护患矛盾率、护患投诉率均为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8%和16.7%,p均<0.05。此外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中采用基于心理疏导的护患沟通,能够有效提高拉近护患关系,更令患者满意,值得推广。
PDF
张 苗苗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综合护理干预对肿瘤内科晚期患者厌食症状的改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其在营养指标与生活质量方面的实际成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住院的30例晚期肿瘤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厌食症状。通过随机分组设定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人。对照组接受基础饮食指导及常规症状护理。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引入心理疏导、家庭营养协同干预及个体化饮食结构调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食欲变化进行评价,同时检测干预前后血清白蛋白水平,并应用QLQ-C30量表分析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在食欲改善、营养状态提升及生活质量维度上均呈现出优于对照组的结果。干预结束后,其VAS评分显著提高,白蛋白水平恢复趋势明确。QLQ-C30评分显示在社会功能、情绪状态及整体健康感知方面存在积极转变。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不仅改善了晚期患者的进食意愿,更在心理和生活功能层面带来实质性优化。未来应进一步拓展干预路径,并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间的动态互动,以构建更具温度与实效的支持体系。
PDF
李 佳霖
目的深度剖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下止血治疗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与价值。方法一共纳入样本量共计120例,研究时间共计12个月(即2022年1月到2023年12月),运用黑白球法进行样本量的分组,以构成同等组别即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并系统性评估最终的护理效果与应用价值。结果组间比,止血成功率最高、再出血率最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最低均是观察组且(P<0.05)。结论针对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优质护理的应用展现出显著优势,具体表现为能够显著降低其再出血率、提高止血成功率、减轻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PDF
陈 秀平, 丁 燕
目的:研究多学科协作下同伴支持护理对妊娠高血压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应对方式、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5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多学科协作下同伴支持护理。对比两组对疾病应对方式、母婴结局、负面情绪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1)护理后,两组疾病应对中的屈服、回避评分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疾病应对中的面对评分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母婴结局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负面情绪评分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护理总满意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妊娠高血压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应用多学科协作下同伴支持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及母婴结局,减轻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PDF
李 娜
目的:探讨优化的血栓预防护理方案在脾切除术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干预效果,评估其对患者凝血功能和住院舒适度的综合影响。方法:将2024年1月至12月间接受脾切除术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强化血栓预防策略。结果:实验组DVT发生率显著降低,仅为6.7%。对照组达到26.7%。实验组凝血指标恢复更为迅速,且保持更优状态。住院期间,实验组在多时间点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提示,系统性干预有助于减少血栓事件的同时提升患者体验。结论:优化后的护理路径对脾切除术后血栓预防具有积极作用。该方案不仅有效控制DVT风险,也通过强化动态管理提升了凝血功能的稳定性。护理措施的主动介入改变了以往被动观察的方式,为血栓防控提供了更为积极的临床依据。在术后早期阶段引入精准护理,有望成为未来围手术期护理管理的重要方向。
PDF
李 奇, 费 文靖
目的:探究系统化护理在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3年7月至2024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接受系统化护理)和对照组(n=40,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可显著改善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率提升20%),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并提高护理满意度至97.5%,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PDF
明 晓丽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在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行膀胱灌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3.10-2024.10于本院就诊的64例膀胱肿瘤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采用数字表分组方式,将其设置为对比组(32例、常规护理)、探究组(32例、延续性护理)。针对护理效果[自我护理能力(ESCA)、生存质量(EORTCQLQ—C30)、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开展分析。结果:探究组患者出院6月后ESCA及EORTCQLQ—C30各维度评分均更高(P<0.05),探究组患者依从性(93.75%)相较于对比组(75.00%)更高(P<0.05);探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针对TURBT后行膀胱灌注的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实施,能够对患者依从性起到积极改善作用,促进患者自护能力的增强以及生存质量的优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PDF
杨 霖, 吴 宁海
目的:探析骨外科手术患者使用生物玻璃软膏创口敷料进行创面护理的安全性,以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23.12---2024.04收治的50例骨外科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目标对象。将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使用常规创面护理)和研究组(25例,使用生物玻璃软膏创口敷料进行创面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经过护理干预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且研究组患者创面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和生命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层面上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对骨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时,使用生物玻璃软膏创口敷料进行创面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创面情况,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确保治疗干预的有效性。
PDF
衡 艳婷
目的:探讨感染科患者心理状态对护理干预效果的具体影响。强调综合心理护理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依从性方面的实际价值,旨在为临床护理路径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思路。方法:研究对象为某院感染科在2024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包括常规监测、药物使用指导和生活支持。实验组则引入系统化心理干预策略,涵盖情绪状态识别、认知功能调适、负面情绪疏导以及个体化社会支持机制的建立。结果:实验组在干预结束后表现出更优的心理健康水平。SAS与SDS评分显著下降,反映出情绪负担减轻。SF-36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依从性得分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为93.33%,较对照组66.67%有显著优势。睡眠质量改善及疼痛感知减弱亦体现出干预效果的多维度价值。结论:感染科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常规护理不足以覆盖患者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将心理干预纳入整体护理体系,有助于提升综合治疗效果。强化情绪调控、社交资源整合及认知重构,是优化临床护理模式的重要路径。该研究提示,护理工作中需从生理与心理双重视角出发,构建多层次干预体系,以实现更高水平的护理质量与患者恢复效果。
PDF
孟 娇娇, 蔡 春玉
急性肺栓塞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由于临床首发症状隐匿且不典型,成为住院患者非预期死亡和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我院近期收治该疾病一例,给予溶栓及抗凝治疗2个月后复查CTPA病灶完全吸收,查阅中国知网相关病例短时间内几乎完全吸收的病例并不常见,仅本案1例,患者至今生存良好,因此报告。
PDF
周 明泽, 金 京春
卵巢癌是妇科疾病中导致死亡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1]。以上皮性卵巢癌最为普遍,死亡率最高[2]。卵巢透明细胞癌在所有卵巢癌中的占比约为5%左右[3],来源于苗勒氏管上皮[4],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有发展迅速,易化学耐药,易复发等特点[5-6]。本文就回顾性探讨并报道1例妊娠期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为主要表现的隐匿性卵巢癌的病例。
PDF
赵 朋飞, 陈 洁玲, 马 骏
自身免疫性胃炎(AIG)是一种以胃黏膜萎缩、内因子抗体(IFA)阳性、抗壁细胞抗体(PCA)阳性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其临床危害不仅局限于消化系统,更可通过维生素B12缺乏引发血液系统及神经系统连锁反应。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和脊髓亚联合变性(SCD)作为AIG的重要并发症,若未及时诊治可导致不可逆神经损伤。中医药在调理脾胃、改善贫血及神经修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总结全国名中医马骏教授的辨证论治思路,报道1例AIG相关多系统损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旨在探讨“胃-血液-神经”跨系统损伤机制及中西医协同治疗策略。
PDF
尹 洁晶, 李 秀菊, 郭 子华
目的:基于《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研究开封市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发病规律。方法:选取开封市第二中医院和开封市中医院2012年1月20日~2024年1月20日12年入院数据资料,运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研究在不同运气时段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是否有统计学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与五运六气规律的相关关系。结果:开封市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在少阳相火司天时段发病是其他时段的年的2.284倍。结论:开封市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与五运六气变化相关,受少阳司天影响最大。
PDF
曾 红梅
目的:研究五加生化胶囊联合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对出血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两年内于我院分娩且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72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采取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病例数各36例。研究1组给予缩宫素治疗,研究2组给予五加生化胶囊联合缩宫素治疗。对比效果。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1组低于研究2组,P<0.05。两组用药30min、用药1h出血量相比,研究1组均大于研究2组,P<0.05。两组止血时间、血性恶露持续时间相比,研究1组均长于研究2组,P<0.05。两组子宫收缩良好率对比,研究1组低于研究2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研究1组高于研究2组,P<0.05。结论:五加生化胶囊联合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可有效减少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安全可靠。
PDF
李 小艳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穴位按摩联合中医循证护理对小儿腹泻的应用效果,以及对生活质量改善的作用。方法以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最终确定的病例数为96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8。对照组给予单一的中医循证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穴位贴敷及穴位按摩。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具体的指标涉及患儿护理前后中医症候评分、免疫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中医症候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均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生活质量评分上表现为观察组明显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计算最终的护理满意度得出,观察组的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小儿腹泻实施穴位贴敷、穴位按摩联合中医循证护理方案能够大大改善中医症候及免疫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PDF
王 诗妍, 吴 旭, 金 香兰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CognitiveDysfunction,POCD)是老年患者手术后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为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等多领域认知能力下降。近年来,铁代谢紊乱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其中血清铁蛋白作为反映体内铁储存状态的重要指标,其水平变化与POC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系统综述了血清铁蛋白在老年患者POCD中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证据及潜在干预策略,旨在为POCD的早期识别和防治提供新思路。
PDF
钟 小强
超前镇痛作为一种创新的疼痛管理策略,指在手术前、中、后期给予镇痛和镇静药物,以达到充分有效的预防术后痛的目的,减轻疼痛刺激向中枢神经系统的传递,消除应急反应对人体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将超前镇痛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现状及其在口腔门诊诊疗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口腔医生提供科学的疼痛管理指导,提高口腔门诊诊疗效果,满足患者的舒适化诊疗要求,促进超前镇痛在口腔门诊诊疗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PDF
张 加星, 梁 哲龙
环泊酚作为我国首个自主化合物创新静脉麻醉药物,是在丙泊酚基础上进行构效升级的新型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体激动剂,其效价强度约为丙泊酚的4-5倍。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快速发展,优化围手术期用药、推进患者器官功能早期恢复、降低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环泊酚的药理学特性、在ERAS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优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研究表明,环泊酚具有起效迅速、苏醒快、清除率高、循环呼吸抑制轻、注射痛发生率低及脂类蓄积少等特点,在非气管插管手术镇静、全麻诱导与维持以及ICU机械通气镇静等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符合ERAS理念对麻醉药物的要求。
PDF
马 琴
子宫腺肌症是妇科常见疾病,该病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引起不孕症、子宫内膜癌,因此需要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是目前子宫腺肌症的常用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康复速度快的优势,在基层获得广泛使用。但是该术式仍旧无法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因此需要做好临床护理干预,促使患者早期康复。文章主要就HIFU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护理要点展开综述。
PDF
胡 萌, 张 广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中约20%的患者会发展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DiabeticNeuropathy,PDN),表现为下肢远端对称性疼痛、灼烧感、刺痛及感觉异常。目前PDN的治疗以药物为主,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及阿片类药物,但存在疗效不足、副作用明显等问题。近年来,神经调控技术如脊髓电刺激(SpinalCordStimulation,SCS)和微创介入疗法如腰交感射频消融术(LumbarSympatheticRadiofrequencyAblation,LSRA)在PDN治疗中展现出显著优势。本文将从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综述这两种疗法在下肢PDN治疗中的应用。
PDF
高 佳宁, 张 银花
高血压是全球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与血液流变学改变及慢性炎症状态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edCellDistributionWidth,RDW)作为血液系统的重要参数,可能通过影响血液黏度、微循环障碍及氧化应激反应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本文系统综述了HCT及RDW与高血压的关联性及其潜在机制:HTC升高通过增加血液黏稠度及内皮剪切力异常促进血管重构;而RDW扩大与慢性炎症、氧化应激和铁代谢紊乱相关,可能通过加速动脉硬化及微循环障碍驱动血压升高。临床研究表明,HCT及RDW异常是高血压的独立预测指标。深入解析红细胞参数与高血压的因果关系,为疾病风险分层及精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旨在总结高血压与HCT及RDW的研究现状,探讨其潜在机制、临床应用。
PDF
赵 家明, 姜 春善
肌红蛋白是一种低分子色素蛋白,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细胞中。正常机体肌红蛋白代谢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然而当脓毒症时可引起骨骼肌和心肌损伤,肌红蛋白大量释放入血,动态平衡状态被破坏。大量研究证实,脓毒症患者血液中肌红蛋白的水平变化与其预后密切相关,及时有效的监测血液中肌红蛋白水平变化,能够显著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降低脓毒症病死率。因此,肌红蛋白水平变化可作为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及相关治疗措施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PDF
王 晨陈, 金 春梅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Carbapenem-resistantEnterobacteriaceae,CRE)的感染已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之一。CRE不仅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表现出耐药性,而且对其他抗菌药物也表现出耐药性,因此治疗选择受到了极大限制,进而导致医疗花费的增加以及患者死亡率的上升。尽管目前对于CRE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耐药性极其复杂和持续变化,其中产碳青霉烯酶为CRE最重要的耐药机制。本文对CRE产碳青霉烯酶的研究进展进行主要综述,从而减少CRE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PDF
李 源涵, 权 修权
在全球范畴内肝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确诊时便处于晚期阶段,其治疗及预后不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肝癌细胞呈现出高表达趋势,且与肝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紧密关联。本文针对以EGFR为靶点的靶向药物应用于肝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作用于受体胞内区域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作用于受体胞外区域的单克隆抗体等药物的作用原理、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研究展望等方面。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