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期刊系统

目录

覃 双桥
本研究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固相萃取(SPE)的地表水新型有机污染物筛查方法,并开展来源解 析。通过优化Extrelut NT固相萃取柱参数(洗脱溶剂为6 mL正己烷+6 mL二氯甲烷,上样量1 L),方法检出限达 0.005~0.032 μg/L,回收率72.5%~91.3%。对某流域12份地表水样本检测显示,共筛查出23种有机污染物,其中农药类 (占比38.2%)、塑化剂(27.6%)和多环芳烃(19.5%)为主要污染物。来源解析表明,工业废水排放贡献41.7%,农业 面源污染贡献32.3%,生活污水排放贡献26.0%。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为地表水有机污染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PDF
马 涛, 曹 贵华, 杜 丹, 万 俊彦, 敖 敏*
目的 评估湿润烧伤膏在儿童包皮环切术后创面愈合中的辅助效果,并探讨其对创面愈合时间、感染发生率、瘢痕形成 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选取乐山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在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期间行包皮环切术 的100例儿童病例,根据是否使用湿润烧伤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湿润烧伤膏组)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每组50 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感染发生率、瘢痕形成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创面愈合 时间(20.4±3.4天)显著短于对照组(23.2±1.6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8%)和 瘢痕形成率(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和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 (12%)明显低于对照组(26%),尤其在创面渗液发生率方面,观察组(6%)显著低于对照组(20%),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0.05)。结论 湿润烧伤膏在儿童包皮环切术后创面愈合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其能够加速创面愈合,减 少术后感染、瘢痕形成及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创面治疗方法。尽管如此,仍需进一步的多中心、大 样本研究来验证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PDF
李 勇
目的 本文在研究中将针对白山市的水痘流行病学特征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制定科学的预防策略。方法 本文在研究中选 取的研究对象为2020年-2024年白山市的2731例水痘患者,采取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水痘的人群、时间、地区等流行病 特征展开深入分析。结果 研究数据显示,在2020年-2024年,白山市共计出现了2731例水痘患者,水痘的发病率最高达 到了74.77/10万,发病率较高。从人群特征结果来看,白山市的水痘病例重点分布在男性群体中,发病率高于女性,白 山市的水痘病例以6-10岁年龄为典型特征,职业主要分布为学生。从时间特征结果来看,白山市水痘病例时间分布在4-7 月和11月到次年1月。从地区特征来看,白山市城区的发病率要高于农村地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山市从2020-2024年水痘发病情况呈现出上升趋势,并且主要是以学生群体为主,针对水痘的预防,应当科学落实水 痘疫苗接种等相关工作,强化对水痘预防的健康教育,更好地减少水痘传染病的发生。
PDF
徐 晓静, 于 金枝, 尚 容容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研究试验节点为2025.04-2025.04,将符合研 究标准的82例糖尿病患者病例资料予以整理,41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41例观察组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 径,比较血糖指标、自护能力及并发症风险。结果:干预前,糖尿病患者的HbAlc、GA、FBG、2h-PBG指标水平及自 护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所有研究对象血糖水平、自护能力均得以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高 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足部溃疡者1例,而参照组足部溃疡者3例,糖尿病眼病者2例,低血糖3例,共计8例, 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结合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差异,个性化制定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善血糖指 标,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预防并控制低血糖、足部溃疡等并发症风险,为慢性疾病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PDF
周 青芳
目的:研究湿润烧伤膏联合高频电波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5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10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高频电波刀治 疗,观察组应用湿润烧伤膏联合高频电波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恢复指标、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结果:(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2)在阴道排液持续时间方面对比,观察组为(8.99 ±0.34)d,对照组为(13.25±0.41)d,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在出血时间方面对比,观察组为(8.96±0.14) d,对照组为(14.62±0.13)d,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在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对比,观察组为(1.20±0.15)个月, 短于对照组的(1.65±0.12)个月,P<0.05;在病情复发率方面对比,观察组为22.00%,对照组为4.00%,观察组低于 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宫颈炎治疗中应用湿润烧伤膏联合高频电波刀治疗,相较于单用高频电波刀治疗,更 有利于创面的愈合,促进恢复。
PDF
赵 妍
目的:分析白内障与视网膜脱离联合手术时机选择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2月-2024年12月期间行 手术治疗的80例白内障与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分析,入选后依据就诊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自均有 40例。各组手术方案均为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对照组分期进行手术,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6-11d,观察组 同期开展手术,评估各组治疗效果、相关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对照 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的视力水平、黄斑厚度、VEGF、PEDF水平比较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术后3个月视力、PEDF水平更高,黄斑厚度、VEGF水平更低,差异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在白内障联合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中,同期开展 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效果更为显著,可降低并发症风险,能够促进术后视力及相关指标更好改善。
PDF
张 莲心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联合平均血小板体积对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4年4月-2025年 4月期间本院收治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另选取同期在 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0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联合平均血小板体积的测定结果,分析该 联合检测方法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能。结果:(1)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受检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比值联合平均血小板体积测定结果水平均更高,P<0.05。(2)相较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受检者中性粒细胞淋巴 细胞比值联合平均血小板体积测定结果水平均更高,P<0.05。结论: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诊断中应用中性粒细胞淋 巴细胞比值联合平均血小板体积测定,有助于疾病诊断及预后评估,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PDF
张 红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Monocyte,M)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 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CH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 年 1 月至 2025 年 7 月在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〇五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 273 例冠心病患者的血常规(单核细胞)及生化检查 (HDL-C)结果;此外选取同期162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以其收集整理并建立 Excel统计试验数据计算 MHR结 果,统计分析 采用 spss 26.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 MHR 水平比较(实验组)冠心病患者的高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单核细胞计数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MHR水平较对 照组MHR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中不同性别的指标进行分析发现,比较男女性患CHD 两组间单核细胞、HDL-C、MHR 水平均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MHR显著升 高及、HDL-C 水平降低,MHR 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存在密切关联,高水平MHR可能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MHR 可作为评定冠心病风险指标之一,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和风险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PDF
徐 丽琼
目的:分析综合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营养性疾病发生率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某医 院进行儿童保健的110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每组55例。综合组接受综合 儿童保健干预措施,常规组接受常规保健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婴儿的营养性疾病发生率、生长发育指标(身高、体重) 及智力发育水平。结果:综合组婴儿的营养性疾病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身高、体重增长量及智力发育水平(DQ 值)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综合儿童保健干预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降低营养性疾 病发生率,提高婴儿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水平。
PDF
夏 文利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Monocyte,M)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 与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kidney disease,ESKD)患者的关联和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本院2023年1月1日 到2024年6月30日之间的慢性肾脏病五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7例为研究组,以及健康体检成人267例为对照组,以其 实验室检查收录的检验数据包括单核细胞数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出MHR;采用SPSS26.0多元分析软件数据的 统计学分析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组间使用配对t检验或秩和检验, 比较M、HDL-C、MHR在健康成人与慢性肾脏病五期患者中的分布水平趋势。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HDL-C(1.778 ±0.664比1.040±0.389)明显降低;M(0.359±0.078比0.619±0.323)、MHR(0.207±0.049比0.672±0.366)水平明显 升高,差异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女性ESKD患者与男性患者相比,年龄(68.57±13.72比77.74±5.56)、M(0.593 ±0.368比0.642±0.278)、MHR值(0.630±0.361比0.555±0.191)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无明确统计学意义;HDL-C (1.105±0.451比0.985±0.318)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HR作为一种新型炎症标 志物,与ESKD患者体内炎症状态有明显相关性。
PDF
王 铭渝, 王 道涵, 朴 美花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病原体,最近几年SARS-CoV-2及其变异株在全球 范围内的流行对世界卫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免疫系统与病毒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 重要因素,也一直都是相关研究的重点。T细胞作为机体适应性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COVID-19的各个阶段都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阐述COVID-19患者在各个阶段T细胞反应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并探讨T细胞检测在预防和 治疗COVID-19中的应用。
PDF
刘 璐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成分血的合理使用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中共筛选2023年1月至2024 年12月之间的100例患者作为对象实施研究,随机分组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观察组则合理使用成分血开展治疗。 通过对比治疗效果、临床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明确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 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各项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指标均好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成分血的合理使用 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血液指标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PDF
代 以锦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早期预测指标,并评估针对性干预策略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降低肾损害发生率, 改善患儿预后。方法:选取2021年5月到2024年11月收治的患儿120例,分为肾损害组与非肾损害组,各60例。检测尿微 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结果显示,肾损害组四项指标均显著高于非肾 损害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尿微量白蛋白>25mg/L、尿α1-微球蛋白>12mg/L、血清胱抑素C>1.2mg/L为独立 预测因素,联合预测敏感度86.7%,特异度83.3%。实施早期干预后,高风险患儿肾损害发生率由45.0%降至23.3%。结 论: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及血清胱抑素C是小儿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可靠早期预测指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 升预测准确性。对高风险患儿实施早期综合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肾损害发生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PDF
符 凯, 邱 俊渊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的性别差异。方法 选取 2024 年 5 月至 2025 年 5 月期间收 治的 18 - 40 岁精神分裂症患者 28 例,其中男性患者 18 例,女性患者 10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抗 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实验组(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 MECT 治疗),每组各 14 例。通过阳性与阴性症 状量表(PAN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 8 周后的症状变化,比较不同性别患者在治疗前后 PANSS 评分差值及 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 8 周后,实验组患者总体 PANSS 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在性别差异方面,男性实 验组患者 PANSS 评分下降幅度显著大于男性对照组(P<0.05);女性实验组患者 PANSS 评分虽也有下降,但与女性 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实验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男性对照组(P<0.05),而女性实验组 与女性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CT 联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总 体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在男性患者中疗效更为显著,性别差异在 MECT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中具有一定影响。
PDF
冯 丽惠, 余 蓉蓉
目的:分析主题文化建设联合程序化管控对改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 2024年1月-2024年12月期间本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工作,自2024年7月起,在本院开展主题文化建设联合程序化管控, 设为观察组;2024年1月-2024年6月,在本院开展程序化管控,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管理效果,即手卫生依从率、医 院感染发生率等。结果:(1)对比两组手卫生依从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对比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消毒隔离制度、病房管理、无菌操作、感染识别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医院开展主题文化建设联合程序化管控,可有效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管理力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值 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PDF
万 俊彦, 马 涛, 卢 小娟, 杜 友怀, 杜 丹*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膀胱癌术后使用免疫治疗中,相关生物标志物预测预后的真实世界。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中心接 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采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的膀胱癌患者临床数据,分析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 肿瘤突变负荷(TMB)、Ascore及甲基化标志物(NRN1、GALR1、HAND2)与治疗结局之间的关联。结果 Ascore在 预测免疫治疗反应上效果最佳(AUC=0.896),明显超过PD-L1(AUC=0.658)。结论 该研究为膀胱癌免疫治疗生物标 志物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真实依据,支持构建分阶段检测流程来优化治疗方案。
PDF
韩 英
目的 研究强化护患沟通对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3年5月至2024年12月本院收治 的慢阻肺患者共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 护患沟通(40例),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情绪(即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观察组慢阻肺评估测试(CAT)得分、6min步行测试距离相较对照组更为优势(P<0.05);观察组治疗 依从性为95.0%,高于对照组75.5%(P<0.05)。结论 加强医患交流能显著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 及生理功能损伤,提升运动耐受能力、治疗配合度,优化医患互动质量,效果明显。
PDF
杜 伟丽
随着微创技术的迅猛发展,泌尿外科手术已从传统开放手术逐步转向以腹腔镜、经尿道电切、经皮肾镜等为代表的微创 术式。微创手术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但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和手术效果。本文系统梳理了泌 尿外科微创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的最新进展,从术前评估与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术后并发症防控到快速康复理念应用等 方面进行综述,并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分析各类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旨在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参考,最终达到优 化护理流程、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PDF
边 海燕
目的:分析儿童保健对于儿童成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儿童选作为研究对象,将儿童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 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儿童保健,观察两组儿童生长发育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身高、体重增长程 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营养性疾病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智力发育与心理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童保健干预能够促进儿童成长发育,促使身高体重匀速达标,并促使智力得到发育。
PDF
王 丽丽
肿瘤内科护士在安宁疗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患者身体护理的提供者,更是情感支持的关键人物。然 而,在现实的护理工作中,护士在安宁疗护中的哀伤辅导面临着诸多挑战。从护士的专业能力到情感支持的缺失,再到 资源和制度的限制,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宁疗护的效果。本文通过对肿瘤内科护士安宁疗护实践现状的探讨,提出 了改进策略:通过加强护士的情感辅导能力、建立跨学科协作机制、增强患者及家庭的心理支持、优化工作环境等措施, 以期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这些策略不仅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也能有效减轻护士的情感负担,最终实 现患者、家属与护理团队之间的和谐互动。
PDF
张 维琦
目的:探讨骨科运动医学对关节镜微创手术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探讨。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10月以来我院收 治的98例接受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给予骨科运动 医学干预。观察分析两组NRS、睡眠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干预前两组NRS、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并无显著 差异性(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NRS、睡眠质量评分均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并发症发 生率较低(P<0.05);对照组比,研究组膝关节活动度恢复速度较快(P<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手术患者接受骨科 运动医学干预能发挥出理想效果,能使患者术后疼痛感明显缓解,使患者睡眠质量大幅提升,且并发症发生率也进一步 降低,并加快膝关节活动度恢复速度,可推广使用。
PDF
韩 进, 孙红 花*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显著改善了多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但同时也引发了以 肺炎为代表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CIP)具有较高的潜在致死风险,已成为临床管理的难点与重点。CIP起病隐匿,临床症状 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为感染或肿瘤进展,常导致治疗延误、预后不良。规范的早期识别、分级评估以及糖皮质激素治 疗,对于改善患者结局至关重要。本文系统梳理CIP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流程及激素治疗策略,旨 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可操作的诊疗依据。
PDF
张 爱美
目的:验证改良护理方案对胃癌患者疼痛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设计,纳入60例胃癌疼痛患 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疼痛评估和药物治疗;干预组(n=30)在常规基础上增加多项 措施:每日两次NRS评分监测、每周定期心理干预、每日呼吸与音乐放松训练、系统疼痛知识教育。主要观察指标为 NRS疼痛评分和EORTCQLQ-C30量表评分。结果:干预组疼痛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第1周时两组评分分别为3.87± 0.85vs4.65±0.98(P=0.001),第8周时分别为2.45±0.53vs3.89±0.76(P<0.001)。生活质量方面,干预组躯体功能评分 第8周达72.8±5.6,高于对照组的63.5±5.2(P<0.001);情绪功能评分第8周为70.5±5.3,对照组为59.1±5.8(P<0.001); 疼痛症状维度第8周评分为2.6±0.5,低于对照组的4.1±0.8(P<0.001)。结论:整合动态评估、心理支持和行为训练的 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控制胃癌患者疼痛症状,并全面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PDF
张 力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 2024年1月某基层医院收治的80例COPD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和干预组(40例, 常规护理+呼吸训练),干预周期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EV₁、FVC、FEV₁/FVC)及生活质量评 分(CAT量表)。结果:治疗后,干预组FEV₁、FVC、FEV₁/FVC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CAT评分较对照组降 低更明显(P<0.05)。结论:呼吸训练可有效提升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适合在基层医疗场景中推 广应用。
PDF
张 柏林, 张 晶, 吴 达星, 王 栋, 邹 敏刚
目的:构建并分析颅脑损伤手术中还纳骨瓣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2月411例颅脑损伤手 术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案分组分为观察组(术中还纳骨瓣)与对照组(术中去骨瓣),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并通 过logistics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手术中还纳骨瓣的相关因素;并将危险因素纳入Nomogarm预测模型,收集2025年1月--2025 年4月接受颅脑损伤手术中还纳骨瓣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预测模型验证。结果:两组在年龄、术前GCS评分、术前脑疝 形成、术前缺氧、术前血红蛋白、脑室形态、ISS评分、血肿部位、中线偏移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术前GCS评分≤8分、术前脑疝形成、术前缺氧、术前血红蛋白偏低、脑室形态消 失、ISS评分≥25分、血肿部位(混合性)、中线偏移是颅脑损伤手术中还纳骨瓣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 Nomogarm预测模型的C指数为0.891,验证绝对误差为0.005,由此推断Nomogarm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性能。结论: 通过构建颅脑损伤手术中还纳骨瓣的预测模型,可以判断颅脑损伤手术中还纳骨瓣患者术后预后情况,从而合理调整手 术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PDF
熊 玲利
本文聚焦基层医院人文关怀实践中“流程繁琐”与“关怀形式化”的矛盾,引入精益思想构建“硬流程”(制度规范、 诊疗环节)与“软环境”(医患沟通、人文氛围)协同体系。以某县级医院内科病房为研究对象,通过价值流优化、流 程再造及人文培训,对比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与医护效率指标。结果显示,优化后患者平均入院时间缩短42%,医患纠 纷下降65%,患者满意度提升至92.3%。研究提出“流程去冗余-关怀显温度-协同促闭环”的建设路径,为基层医院人 文关怀落地提供可操作方案。
PDF
王 小林, 毛 丽*
目的:分析穴位注射加穴位贴敷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双色球法将30例乳腺增生患者(2024年2月,截至 2025年2月)随机划分2组,各含15例。对照组予以穴位注射,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加穴位贴敷治疗,分组探究治疗的效 果。结果:观察组经治疗中医证候积分减少,VAS评分降低,GQOL评分提高,结果比较P<0.05。结论:穴位注射与穴 位贴敷的协同应用为乳腺增生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方案,通过经络调理改善体质,促进血液循环,进而有 效减轻疾病症状和疼痛。
PDF
马 晓艳, 周 俐, 关 翠玲
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多学科会诊流程不规范制约诊疗效率,为解决此问题,医务科统筹构建标准化流程体系, 涵盖团队组建、预约平台搭建、会诊全流程管控等内容。通过选取标准化流程实施前后病例,对比关键诊疗时间指标。 结果显示,患者会诊等待时长、确诊周期、治疗方案确定时间显著缩短,多学科协作效能提升。该体系为优化医疗服务、 提升诊疗效率提供可推广的实践方案。
PDF
梅多 永则
目的:评价门冬胰岛素30(BIAsp 30)联用二甲双胍(MET)对于高原地区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方法:选 择2024年11月—2025年5月间乡中心卫生院收入的56例高原地区T2DM患者。随机数字表均分,联合组选用BIAsp 30+MET治疗,参照组选用BIAsp 30单一治疗,对比总有效率、糖代谢水平、血糖康复指标等多项指标。结果:联合组 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糖代谢指标、胰岛功能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联 合组的糖代谢指标均低于参照组,胰岛功能水平均优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的血糖康复指标优于参照组,不良反 应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BIAsp 30+MET能够改善高原地区T2DM患者的糖代谢水平以及胰岛功能水平,且 能加快疾病康复,不易导致用药后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PDF
卢 小娟, 吕 兴星, 陈 娟, 卢 红
背景: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种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 受体(PR)和原癌基因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其特点是侵袭性强,预后差备受瞩目。对于II-III期的患者通常会选择 新辅助治疗来提高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进而改善患者的生存。方法:收集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2023年1 月-2024年11月诊治的接受新辅助化疗的TNBC患者112例,分为TAC组(57例)和TP组(55例),化疗4~6个周期后行 手术治疗,评价两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TAC方案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73%(54/57),pCR率为35.08%(20/57); TP方案组中有效率为89.09%(49/55),pCR率为45.45%(25/55)。两组总的有效率和pCR率和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TAC组3~4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高于TP组。结论:TAC方案与TP方案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均具有一定疗效, 不良反应尚可耐受。
PDF
欧阳 琳君, 尹 泰喜, 金 彬*
本文报道1例合并糖尿病的复发性下颌骨骨髓炎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首次病灶清除术后5个月感染复发,二期行病变下 颌骨节段性切除联合血管化腓骨瓣移植修复术。术后随访显示,移植骨于9个月时达骨性愈合,但14个月后出现迟发性 钛板排斥反应,经手术取出内固定装置后临床症状缓解。本案例提示,针对糖尿病相关难治性骨髓炎的治疗,应遵循扩 大清创原则彻底清除坏死骨组织,并且需强化血糖调控并延长抗感染疗程从而降低感染复发风险。
PDF
庄 腾飞
目的 探讨老年全麻中环泊酚结合瑞马唑仑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全麻手 术老年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取环泊酚麻醉诱导,B组采取环泊酚联合瑞马唑仑诱导,诱导成功后气管插管 并连接麻醉泵维持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B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在手术开始10 分钟、手术结束时均低于A组(P<0.05);B组麻醉起效时间更短(P<0.05)。两组麻醉维持时间比较中,B组(172.18 ±11.83)min更长(P<0.05);两组苏醒时间对比中,B组(10.28±2.36)min更短(P<0.05);两组拔管时间比较中, B组(17.10±3.01)min更短(P<0.05);B组发生苏醒期躁动3.77%,低于A组(P<0.05)。B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2.17%, 低于A组(P<0.05)。结论 通过采取环泊酚结合瑞马唑仑诱导全麻,可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促进心率、血压 平稳,同时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
PDF
张 丽霞
【目的】探究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中阿奇霉素联合甲泼尼龙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5年5月 凉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各50例的阿奇霉素治疗组(第1组)、甲泼尼龙 治疗组(第2组)、阿奇霉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组(联合组)。【结果】治疗后,三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联合组临床症状改 善时间、治疗有效率、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第1组和第2组(P<0.05)。【结论】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 治疗中,阿奇霉素联合甲泼尼龙的治疗方法,可以协同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减少炎性介质释放,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有 效率,且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PDF
乔 菊芹
目的:探讨妇科千金片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优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 取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期间我院妇科门诊治疗的200例25-45岁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单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妇科千金片进行 联合治疗。通过前瞻性研究设计,系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运用SPSS26.0 统计软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治疗14天后,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达93.00%(93/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 (76/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10.235,P<0.05);安全性方面,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8/100),对照 组为6.00%(6/100),经Fisher精确检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千金片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治 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在临床治 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潜力。
PDF
杨 杰
目的:分析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 间于我院诊治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差异性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肾康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研究组97.50%,对照组82.5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 (BUN)、24h尿蛋白定量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Scr、BUN水平相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24h 尿蛋白定量相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5.00%,对照组22.50%,研究组低于对照 组,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可提高疗效,改善肾功能,且安全性 较高。
PDF
刘 周文, 向盼 盼*
目的:研究达格列净联合诺欣妥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7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患 者。对照组应用诺欣妥治疗,观察组加用达格列净治疗。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及心血管事 件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心功能指标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达格列净联 合诺欣妥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疗效,防止心室重构,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PDF
郑 雅楠, 孙咏 婕*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在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脑血 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介入疗法,对比两组临 床疗效、NIHSS与Barthel指数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天、3个月后, 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Barthel指数均上升,且观察组改善更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介入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脑血管病,可提升疗效,促进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恢复,安全性良好。
PDF
陈 培彦
目的:探究行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接受消痔灵注射液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80 例混合痔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外剥内扎术,观察组患 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消痔灵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疼痛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伤口 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肛缘水肿、尿潴留及肛门坠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 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行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接受消痔灵注射液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手术指标、炎性因 子水平、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
PDF
董 芳, 孙 建君
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在消化内科临床实践中,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感染与其 治疗之间的密切关系。方法:研究选取了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诊治的80例年龄介于45至70 岁之间的慢性胃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数量占多数。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包含40例患者。对 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胃炎治疗方法,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额外采用了针对Hp感染的治疗方案,即铋剂 四联疗法。研究过程中,详细观察并比较了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Hp的根除率、胃镜检查下胃 黏膜的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p的根除 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胃镜检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胃黏膜炎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 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胃炎患者,积极进行幽门螺杆菌的 检测,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抗Hp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提高Hp的根除率,改善胃黏膜的病 变情况,且治疗安全性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PDF
于 金枝, 徐 晓静, 尚 容容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25.05-2025.04期间接收的86 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n=43)和研究组(糖尿病护理小组,n=43),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疾病知识知晓率、自护能力及血糖指标。结果:护理3个月后,所有研究对象自我管理能力、 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改善幅度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对于高危因素、并发症防治等 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期间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可全面提高患病群体 疾病知识知晓情况,降低血糖指标,并提高自我管理行为,为优化临床护理模式提供参考。
PDF
姜 帆, 孙 丽冰, 陈慧 娟*
多发伤患者由于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营养需求显著增加,早期营养支持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文通 过系统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纳入近5年发表的200余篇高质量文献,采用循证 医学方法对多发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实践现状进行全面综述。内容涵盖营养支持的时机选择依据、不同营养途径 的循证医学证据、个体化营养方案制定策略及多维度监测评估体系等方面。研究发现,规范化早期营养支持可使多发伤 患者感染率降低23%-35%,住院时间缩短5-7天,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多发伤患者营养治疗标准化进程。
PDF
吴 媛媛
目的:研究持续血液净化对肾内科脓毒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作者选择的60例研究对象 均来源于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样本选择完毕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为:观 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由3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模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 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平均动脉压评分、APACHE-2评分、12个月后和24个月后的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 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22/30),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 评分为62.03±5.36分,APACHE-2评分为12.36±1.16分,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评分为4.16±5.16分,APACHE-2评 分为15.42±1.86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12个月后和24个月后的死亡率分别为:0.0%(0/30),3.3%(1/30),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12个月后和24个月后的死亡率分别为:16.7%(5/30),20.0%(6/30)P<0.05。结论:肾内科脓毒血 症患者通过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
PDF
王 元元, 王雨 露*
目的:分析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选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药物干预的具体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研究搜集时间控制在2023.1月份至2024.12月份期间,样本例数总计占100例,疾病类型选本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 硬化患者,入选患者借鉴奇偶数做分组处理工作,50例患者接受恩替卡韦用药(对照组),50例患者展开TDF用药(观 察组);比较2组患者肝功能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观察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05;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机体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以下降形式呈现P<0.05;观察组肝纤维化指标远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TDF药物应用至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便于对机体肝功能水平进行调节,抑制炎症因子异常释放, 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临床效果明确。
PDF
马 诚媛
目的:探究柴胡疏肝散联合心理干预在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的临床效应。方法:选取2023年10月到2024 年10月我院收治的48例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 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547,P=0.033)。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6,P=0.000);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 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2,P=0.000;t=5.103,P=0.000)。结论:柴胡 疏肝散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PDF
白 海军
目的:探究非洛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2—2024年我院心 内科12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非洛地平单一治疗,实验组采用非洛地平联 合替米沙坦治疗。结果:治疗12个月后,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t=8.762、9.125,P均=0.000)。实验 组NO高于对照组(t=9.532,P=0.000);ET-1低于对照组(t=11.256,P=0.000);VEGF高于对照组(t=10.368,P=0.000)。 结论:联合用药能更有效降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机制可能与提高NO、VEGF水平及降低ET-1水平有关,具有较好 临床价值。
PDF
李 铁军, 马 涛, 杨 柳月, 万 俊彦, 王开 翔*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在儿童包茎包皮环切术区域神经阻滞中的临床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因包茎接受包皮环切术的150例儿童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 (利多卡因+罗哌卡因,n=75)与对照组(利多卡因单药,n=75)。比较两组在麻醉起效时间、术中追加用药率、术中 及术后24h疼痛评分(FLACC量表)、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 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追加麻醉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及术后24 h,观察 组FLA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 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用于儿童包茎包皮环 切术的区域神经阻滞,在不影响麻醉起效速度的前提下,可显著降低术中追加用药率,延长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减轻术 中及术后疼痛,提高患儿与家属满意度,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推广潜力。
PDF
丁 立云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标本在微生物检验中对阳性率结果的影响,分析不同患者标本的阳性率差异及常见病原菌分布情 况。方法 收集2022年8月至2024年7月期间各类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数据,包括血液、尿液、痰液、咽拭子等, 按新生儿(包括早产儿和0-3个月足月儿)、4个月至16岁儿童分类,所有标本中新生儿(包括早产儿和0-3个月足月儿) 标本量占29.3%,4个月到16周岁的儿童患者标本量占70.7%。比较不同标本对阳性率的影响及常见病原菌分布。结果 94313例标本中,不同标本的总体阳性率差异明显。其中,引流/穿刺液(24.3%)、痰液(23.2%)、尿液(15.7%)的阳 性率最高,其次为分泌物(12.1%)、咽拭子(11.5%)、胸水(10.4%)等。儿童标本的总体阳性率为14.1%(9385/66676), 显著高于新生儿标本的8.8%(2441/27637)阳性率。结论 临床标本类型对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有重要影响,优化标本选 择策略对于提升检验阳性率至关重要。
PDF
查 瑶
目的:研究CT技术对阑尾黏液囊肿、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结果。方法:作者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 收治的20例阑尾黏液囊肿患者和40例急性阑尾炎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通过CT技术进行检查,比较两种疾病 的白细胞波动情况、横断面短径、是否腹痛、是否钙化、是否存在腹水、周围脂肪间隙清晰情况、是否存在淋巴结。结 果:两种疾病患者的白细胞数波动情况、横断面短径、是否腹痛、是否钙化、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两种疾病患者的是否存在腹水、是否存在淋巴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黏 液囊肿和急性阑尾炎患者通过CT技术进行诊断,能够通过白细胞数波动情况、横断面短径、是否腹痛、是否钙化、周 围脂肪间隙清晰度对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PDF
吴 磊
目的:探讨改良CT窗技术在鉴别新鲜与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 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120例OVCF患者(156个骨折椎体),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及改良CT窗技术扫描。以MRI检查(T2 脂肪抑制序列+弥散加权成像)为金标准,比较两种CT技术对新鲜/陈旧骨折的鉴别效能。结果:改良CT窗技术的鉴别 准确率为91.67%(143/156),显著高于常规CT的76.28%(119/156)(P<0.0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55%、89.47%, 均优于常规CT的79.03%、73.68%(P<0.05)。结论:改良CT窗技术可显著提高OVCF新旧骨折的鉴别准确率,为临床治 疗方案选择提供更精准的影像学依据,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PDF
李 舒婷
目的:探讨术前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消化内镜检查患者配合度及应激反应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 月我院需行消化内镜检查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术前个性化健康教育)和对照组(60例,常规健康教 育)。比较两组检查配合度、应激反应指标(心率、收缩压、焦虑评分)、检查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配合度优 良率(93.3%)高于对照组(75.0%,P<0.05);检查前30分钟,观察组心率、收缩压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检查时间(5.8±1.2分钟)短于对照组(7.6±1.5分钟,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8.3%)低于对照组(23.3%, P<0.05)。结论:术前个性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配合度,减轻应激反应,缩短检查时间,降低不良反 应,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PDF
曾 晶晶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30例2024年3月至9月本院消化内科准备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 者,肠道准备前进行规范化护理干预,观察肠道准备情况及质量。结果:肠道准备前后经过规范化的护理干预,30例患 者肠道准备情况良好,仅有两位患者有轻度的恶心和腹胀,未行二次肠道准备,依从性良好,顺利完成结肠镜检查。结 论:规范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可以提高肠道准备的清洁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及二次肠道准备,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 满意度,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价值。
PDF
鲁 欣芬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实施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月-2025年1月期间本院 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采取手术治疗。其中35例接受传统开腹手术,设为对照组;其余35 例患者接受单孔腹腔镜手术,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应激反应指标、并发症等观察指标。结果:手术后,两组血清E、 Cor、NE水平均高于手术前,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CEA、TK1、CYFRA21-1水平均低于手术前, 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对 比,研究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单孔腹腔镜手术,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有助于提高 疗效,改善预后。
PDF
胡 婷
目的:验证综合护理策略在心脏瓣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确定为2024年2月至2025年2月期间,选定 56例接受手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配至干预组(n=28)与对照组(n=28)。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监护与基础康复 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整合早期活动、规范化呼吸训练、动态疼痛评估及个体化营养护理等干预方案,主要观察指标 为住院时长,次要指标包括并发症发生率、首次下床时间、疼痛评分及运动耐量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住院时间为天, 较对照组天缩短3.3天(P<0.001)。并发症总发生率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09),其中感染性并发症降幅最明显。康复 指标方面,干预组首次下床时间提前24.3小时(P<0.001),术后3天、7天及出院前疼痛评分分别降低1.1分、1.2分和0.9 分(均P<0.001),6分钟步行距离在各时间点均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系统化优化护理可有效缩短心脏瓣膜术 后康复周期,降低并发症风险,并加速功能恢复进程,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PDF
徐 东霞, 王 玉
目的:探讨在介入导管室护理管理中实施优化管理策略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4年3月-12月本院介入导 管室收治患者60例,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优化管 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穿刺时间、操作时间及总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 组(P<0.05);实验组术中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介入导管室护理管理中实施优化管理 策略可有效缩短手术流程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PDF
陈 婧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对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的慢性肺炎患者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期 间本院呼吸内科收治慢性肺炎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根据护理模式差异分为 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6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呼吸功 能指标、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发绀缓解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OI、Cdyn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WOB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遵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 性肺炎患者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期间,采取优质护理,有助于保证治疗效果,促进临床症状尽快缓解,并可改善 呼吸功能、遵医行为。
PDF
马 海静
目的:明确综合护理措施对胰腺癌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应,从而为临床护理方案的优化提供实证支持。方 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确诊的80例胰腺癌伴中重度疼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实验 组(40例)。对照组接受肿瘤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个体化疼痛评估与 药物调控、非药物镇痛干预、营养支持及症状管理、心理社会支持与家属协同护理[1]。结果:干预后,实验组NRS评分、 BPI-SF疼痛严重程度维度及疼痛干扰维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EORTCQLQ-C30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及功能领域评 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胰腺癌患者的疼痛强度,减少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干扰,从而不断 提升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及多项功能状态。
PDF
王 建英
目的:探讨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5年4月期间收治的 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个性化饮食护理组,每组各20例。常规护理组 实施标准化糖尿病饮食指导,个性化饮食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定膳食方案,包括能量摄入分配、碳水 化合物控制及进餐时间调整,干预周期为12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 结果:干预12周后,个性化饮食护理组空腹血糖由干预前8.6 mmol/L降至6.4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由12.5 mmol/L降 至8.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由8.4%降至6.8%;常规护理组空腹血糖由8.5 mmol/L降至7.5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由12.4 mmol/L降至9.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由8.3%降至7.6%。组间比较显示,个性化饮食护理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常规 护理组。结论: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 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对优化临床血糖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PDF
邵 文迪
目的:分析分阶段转变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自护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糖 尿病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分阶段转变护理。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肾功能、自我护理行为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各项肾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 组自我护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分阶段转变护理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中,有助于改善肾功 能,促进自护行为。
PDF
南 泉
目的:探讨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皮肤科护理绩效体系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实施基于全面质量 管理的皮肤科护理绩效体系的20名皮肤科护理人员,纳入全面质量绩效组。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实施常规绩效管理 的20名皮肤科护理人员,纳入常规组,每一组均随机纳入50名患者,比较两组护理安全、文书写作、消毒隔离、病区管 理、优质护理质量、并比较护理人员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结果: 全面质量绩效组护理安全、文书写作、消毒隔离、病区管理、优质护理质量高于常规组,P<0.05。全面质量绩效组护 理人员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全面质量绩效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全面质量绩效组护理人员的焦 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皮肤科护理绩效体系在皮肤科护理 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皮肤科护理质量,减轻护理人员的负面情绪,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满意度,值 得推广。
PDF
穆 勤, 甘 敏, 王 婷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联合居家护理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 例哮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0)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30)实施临床护理联合居家护理, 比较两组患儿的哮喘控制效果;家庭功能指标;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 患儿哮喘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庭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的生活质 量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儿哮喘患儿通过临床护理联合居家护理,可改善其哮喘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价值高,折叠推广。
PDF
程 雨豪
目的:研究风险护理在重型颅脑外伤高压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的80例高压氧治 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0)通过常规护理,观察组(n=40)通过风险护理,比 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FMA)、格拉斯 哥昏迷评分(GCS);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FMA评分、GC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通过高压氧疗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取风险护理,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功能,预防风险事件的 发生,效果良好。
PDF
杜 懋欣, 冉 婧玉
目的:深入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卵巢囊肿病损切除患者在心理状态调节、术后康复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综合 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 2024 年 5 月至 2025 年 5 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囊肿病损切除手术的 46 例患者, 年龄分布于 35-45 岁区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 23 例。对照组实施以术前准备、 术后基础护理为主的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框架下,叠加系统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手 术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评估护理满意度,全面分 析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结果:干预后数据显示,实验组 SAS 评分均值从术前(56.3±4.2)分降至(41.5±3.8) 分,SDS 评分从(54.7±3.9)分降至(39.2±3.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8.70% (2 例),涵盖 1 例轻度腹胀及 1 例切口轻微红肿,显著低于对照组 26.09%(6 例);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达 95.65%, 其中 19 例非常满意、3 例满意,高于对照组 73.91%(13 例非常满意、4 例满意)(P<0.05)。结论:系统性心理护理 干预可有效缓解腹腔镜下卵巢囊肿病损切除患者的焦虑、抑郁负面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显著提升护理服务满意 度,具备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PDF
刘 玉竹
本研究旨在探索感染科住院患者家属陪护期间的感染防控知识传播策略,以提升陪护人员防控意识和行为规范水平,研 究内容围绕传播现状、方式选择及策略优化,综合分析现有宣教形式和教育效果,结合国内外文献与典型实践,提出系 统化传播路径和多学科协同机制。研究发现家属防控知识知晓度普遍偏低,传统宣教方式缺乏持续性和针对性,信息化 手段应用仍不充分。基于研究结果建议构建标准化内容体系和持续培训机制,推动感染防控教育向精细化发展。
PDF
罗 琼
目的:对饮食营养干预在肾病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时间2024年3月到2025年3月,从肾内科中 选择7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开展分组探究。数字奇偶法将患者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对比组实施常规的疾病护理干预,观 察组增加饮食营养干预。结果:与对比组数据比较,观察组营养指标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免疫 指标改善情况更优,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肾功能相关指标更佳,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更 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中增加饮食营养干预,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态、 提高免疫功能,还可以提高肾功能和生活质量,促使预后改善。
PDF
尚 容容, 于 金枝, 徐 晓静
目的:分析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实践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25年3月至2025年3 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筛选病例资料并从中纳入9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研究期间开展常规健 康教育模式、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比血糖水平、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和用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结果:观 察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为(7.16±0.74)mmol/L、餐后2h血糖为(9.25±1.67)mmol/L、优良率为93.48%,而对照组分 别为(8.15±1.86)mmol/L、(11.58±2.24)mmol/L、82.61%,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基于糖尿病患者实际认知情况开展个体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显 著提升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值得推广。
PDF
丁 莉芳
目的:探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优质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出96例产妇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组48例,分 别实施优质护理、常规护理,对比差异。结果:首先,观察组产妇护理后的血压水平(SBP、DBP)均更低,和对照组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156;5.533);其次,观察组护理后心理状态更好,SAS、SDS评分均更低,和 对照组相比占据优势(P<0.05,t=6.168;9.612);最后,对比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观察组顺产44例,剖宫产4例, 出现诸如早产等不良结局的有3例,发生率6.25%(3/48),对照组顺产33例,剖宫产15例,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优7例, 发生率14.58%(7/4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²=4.350)。结论:针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实施 优质护理的效果优良,价值突出值得推行。
PDF
周 小容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慢阻肺患者依从性、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筛选60慢阻肺疾病患者参与此次研究工作,均于 阆中市文成镇中心卫生院2021年1月-2024年12月期间接收,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延续性护 理,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与自护能力改善情况均比 对照组优(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对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它可以增强其治疗依从性,让患者得到自我保 护的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PDF
蔺 杏月
目的:评估不同饮食管理模式对扩张型心肌病伴水肿患者的临床效应差异,重点考察其对体液潴留和心脏功能的调节作 用。方法:采用平行对照设计,纳入6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实施常规限钠教 育,干预组执行量化钠盐控制(<2g/d)配合动态液体管理。主要观察终点包括:①水肿体征(踝/小腿周径、体重、分 级);②钠平衡指标(尿钠排泄、膳食记录);③心功能参数(NT-proBNP、NYHA分级)。结果:干预组踝部及小腿周 径减少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水肿分级改善更明显(P<0.01)。体重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钠代 谢方面,干预组24小时尿钠排泄量减少44.4mmol/24h(P<0.001),膳食钠摄入降至1980±210mg/d,低于对照组的3620 ±380mg/d(P<0.001)。心功能指标显示,干预组NT-proBNP降幅较对照组多268pg/ml(P<0.001),NYHA分级改善比例 更高(P<0.05)。结论:量化钠盐控制结合动态液体管理能更有效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水钠潴留状态,其临床获益 体现在水肿减轻和心功能参数优化两方面,为个体化饮食干预提供了实践依据。
PDF
蔡 珍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于老年高血压护理当中的应用情况,剖析其对患者血压控制状况、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所 产生的影响,为优化老年高血压护理方案给予依据支持。方法:选取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对 照组50例予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 护理后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 理路径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可切实有效地降低其血压水平,同时还可以提升生活质量,故而值得在老年高血压护 理工作当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PDF
徐 晨婷
目的:在非体外循环环境下,手术室护理人员紧密配合,为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提供专业护理服务的研究。方法:择取 医院在2023年1月-2024年12月收治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94例患者为对象。按2023年1月-2023年12月为对照 组,2024年1月-2024年12月为观察组分组,各47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模式为主,观察组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配合模式, 探究组间的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占比低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 炎症因子、心肌损伤标志物数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配合的应用,可 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并降低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总体护理质量。
PDF
田 家慧, 刘 娟, 居 香婷
目的:集束干预策略对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护理质量及并发症预防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3年3月-2024 年3月收入的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中随机抽取7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接受 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干预护理,对比患者护理结果。结果:对比综合护理满意率:对照组综合满意30例(78.95%), 观察组综合满意36例(94.74%),观察组综合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10例(26.32%), 观察组并发症3例(7.89%),观察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临床指标:观察组的呼吸功能指标结果显著优于对照 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APACHEⅡ、VAS结果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对比,观察组 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干预策略可提升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患者护理效果, 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患者的综合护理满意率较高,治疗结果好,可推广。
PDF
张 菁菁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方案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造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收治 的72例先天性巨结肠造瘘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 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2.1±0.5)d、住院时 间(7.2±1.3)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3.5±0.8)d、(9.8±1.6)d(P<0.05);并发症发生率(2.78%)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 (P<0.05);家长满意度(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方案可促进患儿术后恢复,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PDF
黄 尚欢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恢复与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早期康复干预在 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本研究纳入了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早期康复干预)。实验组在发病48小时内即开始实施阶梯式康复方案,干 预持续4周。康复干预包括运动训练、呼吸练习、心理疏导及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关注基础治 疗和生活习惯指导。在干预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实验 组在心功能恢复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干预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此外,实 验组在生存质量方面也有显著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情感状态和社会活动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 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缩短,且在干预期间没有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 恢复与生存质量改善具有积极作用。通过阶梯式康复干预,不仅可以加速心功能的恢复,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 质量,减少住院时长和再次住院的风险。
PDF
李 莎, 穆 勤, 杨 丽, 王 婷
目的 探究针对性护理对小儿肺炎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位小儿肺 炎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来看, 观察组患者护理成效更佳,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比较高。结论 对小儿肺炎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提升 护理质量,并且满足患者差异化需求,促进其预后恢复,总体来看,效果较为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与推广。
PDF
袁 倩姣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小儿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5年5 月我院收治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FTS护理,n=40)与对照组(常规护理,n=40)。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 间(18.5±3.2h)、住院时间(4.2±0.8d)较对照组缩短7.2h和1.7d,术后24h疼痛评分(2.1±0.5分)降低41.2%,并发 症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17.5%)。结论:表明FTS理念可通过多环节优化加速患儿康复,降低并发症风险。
PDF
肖 雅倩
目的:探讨与分析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采取细节护理干预模式后对其头痛以及负面情绪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 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并患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 性的临床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取细节护理干预的护理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头痛 状况、负面情绪缓解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经采取细节护理模式干预后住院时间明显更短且头痛改善情 况明显更加理想(P<0.05);观察组经干预之后的负面情绪缓解显著,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的分值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经细节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选择接受细节护 理干预的患者比选择接受常规护理方式的临床护理成效明显更加可观,通过细节护理干预这一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能够明 显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头痛症状,缩短住院的时间,同时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进而加快患者的康复 病程,促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护理服务的护理满意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进一步加以推 广与使用。
PDF
黎 海燕, 陈 艳霞, 蔡 惠
目的 观察对老年痴呆症患者在认知功能训练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以122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 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基础性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在整 体上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具体涉及的指标有认知功能障碍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结 果 观察组患者在注意与集中、执行功能、记忆、计算等认知功能障碍指标上的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上的评分均显示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计算最终 的护理满意度得出,观察组数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 中实施综合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赢得患者的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PDF
孟 盼盼
目的:探究激光美容术中有效的患者疼痛管理护理策略,评估其对患者疼痛程度、焦虑情绪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为优 化激光美容护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在我院美容科选取100例接受激光美容治疗的患 者,运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均匀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实施综合疼痛管理护理策略。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VAS评分(3.2±0.8)显著低于对照组(5.8±1.2)(P<0.05);SAS 评分(42.5±5.6)明显低于对照组(55.3±6.8)(P<0.05);治疗配合度达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P<0.05)。结论: 综合疼痛管理护理策略能够有效减轻激光美容术中患者的疼痛程度,缓解焦虑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对提升激光美容 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PDF
梁 欢
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00例足月新生儿及母 亲,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比较 两组新生儿生理指标及母亲产后恢复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体温恢复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吸吮评分、体重增长及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母亲产后出血量及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 照组(P<0.05)。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改善母亲产后状态,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PDF
石 静
目的 观察对胆道闭锁患儿术后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联合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 以实施手术治疗的胆道闭锁患儿为研究 对象,最终纳入的样本数为60例,将所有患儿按照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其中分入对照组30例,给予单一的快速康复护 理方法,另外30例分入到观察组中,在快速康复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延续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各临床指标、并发症 发生情况、家长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从临床指标上分析,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 患儿依从性更高,再次住院率更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显示,观察组中仅有1 例出现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分别计算家长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 度显示,观察组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胆道闭锁手术治疗患儿实施快 速康复护理联合延续护理措施效果显著,不仅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还能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家长 对健康知识的知晓度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PDF
陶 莹莹
先天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术后喂养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儿康复进程。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参与式 护理模式在该类患儿术后喂养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23年1月至2025年5月于我院接受幽门肌切开术的60例患儿,采用随 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家庭参与式护理,n=30)与对照组(常规护理,n=30)。通过对比两组患儿首次喂养时间、完 全经口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干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首次喂养时间(12.5±2.3h)、完全经口 喂养时间(3.2±0.8d)、住院时间(5.8±1.2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6.7%)较对照组(23.3%) 降低71.3%。研究表明,家庭参与式护理通过强化家长照护能力与医患协同,可有效优化术后喂养效果,促进患儿快速 康复。
PDF
刘 莎莎
目的 分析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在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中的效果及对术后康复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本 院2024年6月-2025年6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一定标准筛选后,最终入组患者共40例。采用随 机分组法,将这些患者均分至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予以两组围术期常规护理与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评估两 组术前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记录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数值,包括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引流管 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同时对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术前护理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均不明 显(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两项评分出现了更显著的下降,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 间、首次排便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和对照组差异均较明显(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较低,与对照组有较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在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具 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能够帮助患者缓解术前负面情绪,加快其术后的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建议临床对这一 护理模式进行更广泛的推广实施。
PDF
王 航媛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支持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对偏头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选择了 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就诊的30例慢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 宣教,实验组则实施基于数字支持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干预周期为6个月。该护理方案不仅包括个体化的健康指导,还 结合了智能设备和应用程序进行日常跟踪与管理,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并有效控制偏头痛的发作。结果:干预期 结束后,实验组在偏头痛发作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在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能 力及治疗依从性等方面也表现出显著提高。通过个性化的干预,患者不仅掌握了更合适的治疗方法,还增强了对疾病的 主动控制能力,整体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实验组在心理状态方面的改善也远超对照组,尤其是在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缓解 上。结论:个性化护理方案,尤其是在数字技术支持下,为慢性偏头痛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的疾病管理方式。相比传统 的常规宣教,个性化方案在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控制偏头痛发作及改善预后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PDF
杨 春燕
目的 观察全面化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包头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06例老年支气管 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以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其中53例分入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的护理方法,53例分入观察 组给予全面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指标、肺功能情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呼吸情 况及咳嗽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统计肺功能各项指标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1秒用力呼 气容积及呼气峰流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现在各个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显示,观察组的症状影响、 活动受限、心理状态、环境刺激、自身健康关系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护理满意度 得出,观察组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全面化护理干预措施用于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中, 能够显著地改善呼吸及咳嗽症状,提升肺功能与生活质量,赢得患者的满意,可推广应用。
PDF
李 邦邦
智慧医院建设是新时期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医院管理融合后形成的一种建设方式,在现有医院建设管理工作调研过程中发 现,智慧医院建设为医院管理工作实施提供了帮助,并且也在加强医院管理的同时突出了医院建设地位。对于智慧医院 管理而言,个人信息保护是整个管理工作实践的重点,也是在管理工作实践过程中的难点之一。如何在现有医院建设管 理过程中,提高个人信息保护安全已经成为智慧医院建设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鉴于此,本文针对智慧医院建设中个人 信息保护策略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智慧医院建设过程中个人信息保护策略推广及实施提供依据,提高智慧医院建设水平, 也为智慧医院建设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提供参考,降低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PDF
李 满桂, 金 晓红, 李 琰男, 陈 骄华
目的:通过报道此例尿液中发现大量阿昔洛韦药物结晶的案例,探讨该类结晶形态特点、临床意义,分析阿昔洛韦使用 剂量和注意事项,提示临床早期预防患者肾功能损伤或肾功能衰竭等不良后果。结果:本例患者使用大剂量阿昔洛韦第 7天后尿液中发现大量阿昔洛韦药物结晶,提示有肾损伤的风险。结论:提示临床使用大剂量阿昔洛韦时应严密监测尿 液沉渣分析及肾功能,当发现阿昔洛韦药物结晶时,立即停药,以防造成肾功能损伤或肾功能衰竭。
PDF
徐 玲玲, 孙 启明, 夏 云秀, 朱 玲, 朱 亚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护理学院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促进及障碍因素。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名临 床护理学院教师进行深度访谈。结果 研究发现,促进因素包括政策支持、学校重视、教师认同和学生需求;障碍因素 涉及教师能力不足、时间精力有限、教学资源匮乏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结论 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加强教师培训、优 化资源配置、完善评价机制和构建支持体系等对策建议,以促进课程思政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PDF
潘 翠翠, 靳 晓沁, 杜 桂营, 田 元春, 李 凤仙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李凤仙主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用药经验进行数据挖掘。【方法】 搜集 2022年09月 - 2023年12月山西省中医院皮肤科李凤仙主任门诊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的中药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 集成的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熵聚类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结果】 共筛选出 211首处方,含有121种药物, 高频药物(频率≥ 50%)20 味,性味以苦寒类为主,高频药物组合1101对,含13味中药,提取核心组合12组,在此基 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6个潜在新方。【结论】 李主任认为银屑病病机以热毒郁肤为主,临床上“热毒” 多见血热、风热、湿热,治以“解毒-散瘀-疏肝-护胃”为主。
PDF
孙 自军, 孙 贝*
目的:深入分析药房中成药不合理处方核心问题,探讨针对性管理措施的实施意义。方法:从2024.05-2024.10筛选我院 药房开具的94张中成药处方作为参照组研究对象,并于2024.11-2025.04另外筛选94张中成药处方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两 组分别开展常规中成药管理、针对性调查与管理措施,比较不合理处方及计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管理期间出现不合理 处方3张,而参照组常规管理期间出现不合理中成药处方共计18张,数据差异显著(X2 =5.318,P=0.013);观察组用药 不适宜处方计分为(1.26±0.18)分、不规范处方为(1.23±0.24)分、超常处方(0.17±0.02)分,参照组上述指标分 别为(1.95±0.23)分、(2.89±0.31)分、(0.67±0.05)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明确药房中成药不合理处方问 题,并针对性实施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不合理处方发生率,并为提升中成药合理用药水平提供依据。
PDF
瞿 发仁
目的 探究在中医药理论体系导向背景下,青盲证中医临床处理的具体方案以及对应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5 年3月期间,前往我院参与临床治疗且吻合研究条件的青盲证患者,数量共计209例,其中接受中医临床路径诊疗的患者, 被归入路径组,其余患者被归入对照组。结论 路径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较好,平均住院时长显著下降,住院成本显著 下滑,且医疗资源浪费现象少,中医药治疗影响力得到提升。这一模式值得推广,可驱动中医药稳健发展,开辟中医临 床治疗新路径,为中医临床路径使用及普及带来理论参照。
PDF
朱 瑾
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法联合饮食运动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 年1月—2024年12月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20例老年慢性病合并功能性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 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及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外治法(穴位按摩、艾 灸)及饮食运动干预,疗程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便秘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 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外治法联合饮食运动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功能性便秘症状,提高 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PDF
裴 文峰
目的:探讨在烧伤残余创面处理中应用中医药自制保痂喷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2023年6月至2025年5月期 间烧伤后期残余创面患者为研究主体,以随机抽样原则为依据,40例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另外40例应用中医药自制 保痂喷剂治疗(研究组)。设定疗效判定依据,差异性分析组间数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疗效高、创面 愈合情况优势明显、炎症因子水平下降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药自 制保痂喷剂表现出显著优势,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加快创面愈合,发挥抗炎效果,保证治疗安全性,具有较好的应用 前景。
PDF
梁 晋, 秦云 植*
在全麻机械通气过程中,呼气末正压(PEEP)的合理设置对于维持患者呼吸功能、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然而,PEEP 受 多种因素影响,且不同患者对其需求存在差异。本文对全麻机械通气期间 PEEP 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阐述个体化 实施 PEEP 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精准实施 PEEP 提供参考,改善患者通气治疗效果。
PDF
杨 黎
外来器械是特殊器械构成部分,是院内手术治疗中临时使用的器械。此类器械精密程度高,多数是针对某种手术特定设 计的器械,结构复杂,院内视频频率不固定,要根据手术需要调配。鉴于此类器械的特殊性,管理难度较高,包括器械 清洗与消毒灭菌及包装等,为解决此类问题,各医疗机构纷纷尝试管理模式及工具等创新发展,相关研究领域也呈现大 量成果对消毒供应室工作实践提供指导。本文阐述了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处置相关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PDF
李 文涛, 金雄 杰*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可导致严重的血栓栓塞并发症,而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关键策 略是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关键策略。近年来,作为凝血级联反应重要组成部分的XI因 子成为抗凝治疗新靶点,XI因子抑制剂能抑制XI因子活性以阻断凝血过程,在抗凝效果和安全性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文旨在讨论XI因子抑制剂在房颤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分析其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安全性,比较其与传统抗凝 药物,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和临床应用前景,为房颤抗凝治疗提供更全面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PDF
关 亿元, 金 日*
外侧半月板后角斜形放射状撕裂是膝关节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和损伤形态,临床诊断与治疗存在 较大挑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该病症的临床研究进展,首先阐述了外侧半月板后角的解剖特点及斜形放射状撕裂的 损伤机制,随后分析了临床诊断中影像学技术(如 MRI、关节镜)的应用现状与优势,重点探讨了保守治疗、关节镜 下修复术、部分切除术等治疗方式的疗效及适用范围,并对术后康复方案的优化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早期精准诊断 结合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而关节镜下修复技术的革新与术后功能康复的规范化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 向。
PDF
段 文静, 王显 鹤*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有围产期窒息所致的脑损伤疾病。具有潜在 的永久性脑损伤,影响新生儿大脑发育,是新生儿神经功能障碍和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低温性治疗作为HIE有效的治疗, 虽可发病率和死亡率,但仍有长期预后不良。基于HIE特异性治疗方案不足及预后不良表现,迫切需要寻求积极有效的 HIE治疗策略。AS-IV含有多种化合物和植物化学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等药理活性,对神经系统具有潜在 保护作用。本综述简要探讨了AS-IV对HIE保护作用的研究机制,为HIE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探究AS-IV对治疗新生 儿HIE潜在的治疗靶点及应用价值,以期为今后HIE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研。
PDF
俞 智银, 金炳 植*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手段,良好的麻醉镇静效果对检查顺利进行及患者舒适度至关重要。 环泊酚作为新型静脉麻醉药物,近年来在纤维支气管镜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环泊酚的药理特性、在纤 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现状、与传统麻醉药物的比较优势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合理应用环泊酚 提供参考,推动其在纤维支气管镜诊疗中发挥更大作用。
PDF
马 卓越, 姚 娟娟, 巫 丽娜, 穆 冠今, 莫丹 丹*
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显著增加老年患者跌倒风险,引发严重不良结局。本综述系统分析此类患者跌倒的病理机制, 涵盖血流动力学紊乱、靶器官协同损害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重点梳理预防跌倒护理干预研究进展,包括实施精准血压 及跌倒风险评估、优化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安全运动训练、改造物理环境及修正高危行为。现有证据支持多维度干预 可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但需进一步探索长效管理策略及标准化护理路径。未来研究应整合智能监测技术并深化机制探 索。
PDF
刘 美茹, 杨 光
高血压一直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律失常、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 重要危险因素。《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1]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5%,知晓率、治疗 率分别为41.0%、34.9%,而控制率仅11.0%。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证实,遗传因素不仅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还与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反应的个体差异有关[2]。
PDF
王 松媛, 秦云 植*
无痛内镜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麻醉药物的合理选择是确保诊疗安全与舒适的关键。环泊酚作 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静脉麻醉药,凭借独特的药理特性在无痛内镜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本文综述了环泊酚的理化性 质、作用机制,详细阐述其在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等无痛内镜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对比分析与传统麻醉药物的疗 效差异,探讨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临床无痛内镜麻醉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
PDF
毛 晓花
目的:系统评估骨骼肌–内脏脂肪面积比( SVR)与美国成年女性HPV感染之间的独立关联,并探索潜在炎症与代谢 机制。方法:本研究利用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2011–2016周期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设计,最 终纳入3480例20–59岁女性。以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四肢骨骼肌质量,磁共振成像(MRI)定量L4–L5水平内 脏脂肪面积,计算SVR并按三分位分组。HPV感染状态通过自采集宫颈拭子进行37型HPVDNA分型检测。采用加权多 因素logistic回归,逐步校正人口学、行为、代谢和免疫相关协变量。结果:完全校正模型(Model3)显示,高SVR组 (T3)HPV感染风险显著高于中SVR组(T2)(OR=1.31,95%CI:1.03–1.67,P=0.038)。结论:高SVR是女性HPV 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与肌源性IL-6介导的局部免疫抑制有关。体成分干预应纳入HPV精准防控策略。
PDF
罗 丽红
目的 研究针对干燥性角膜结膜炎的治疗方法,对联合使用普拉洛芬与聚乙二醇滴眼液的效果加以明确。方法 先行研 究对象选取,全部患者均来源于本院,就诊时间为2023年9月-2024年9月,共计选取7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这些患 者均分至对照组和研究组,予以对照组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研究组则联合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 个月,结束后对疗效进行评估,检测两组泪膜破裂时间。并于治疗后2个月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复发情况。结果 经过1 个月的治疗,研究组取得了更为理想的效果,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7.14%,明显比对照组的77.14%高(P<0.05)。对比 泪膜破裂时间,研究组为(5.75±1.12)s,明显比对照组的(3.57±0.37)s长(P<0.05)。治疗结束后2个月内,研究组复 发者较少,复发率为2.86%,明显比对照组的17.14%低(P<0.05)。结论 在干燥性角膜结膜炎治疗中,联合使用普拉洛芬 与聚乙二醇滴眼液具有可行性,在患者症状改善及泪膜稳定性提升方面均有显著作用,且长期预后良好,不易复发。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