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陈 梅, 葛 敏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和评估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ICU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积极效
应。研究对象为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年龄在20至45岁之间的50名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接受标准常规护理程序,而实验组则接受更为细致和全面的优质护理干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相关指标
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的患者在认知功能恢复上表现出显著改善,并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有所
降低。该发现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证实了优质护理干预在提升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康复效果方面的有
效性和重要性。
|
马 海棠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以分析心理护理及舒适护理联合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为目的,通过临床对比实验的方式进
行分析探究。方法:对我院所有收治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筛选,对其临床病历资料展开整理并选出100位符合
要求的患者,患者根据抽签结果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命名为对照组;剩余患者作为实验组,全
部采用心理护理联合舒适护理。根据观察指标评估心理护理及舒适护理联合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价值。结果:两组患者
具体观察指标如下所示,护理前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别不大,但在护理后明显可见差异,其中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负性情绪情况及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满足要求(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具有较高
临床推广价值,能够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预后水平。
|
陈 科, 李 娜
随着全球老龄化现象的日益加剧,老年护理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次研究深入探讨了老年护理教育跨学科融合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护理教育的跨学科融合已成为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要趋势。
然而,当前老年护理教育在跨学科融合过程中面临着学科壁垒、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
问题,本次研究提出了加强学科间沟通与协作、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及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等优化对策。这些对策旨在促
进老年护理教育跨学科融合的深入发展,提升护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老龄化社会提供更多优质的护理服务。
|
胡 小平, 何 建清
目的:研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支原体
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40)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
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炎性指标;肺功能指标、APACHEⅡ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气
指标、炎性指标;肺功能指标、APACHEⅡ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
炎性指标;肺功能指标、APACHEⅡ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通过综
合性护理干预,可提升其生活质量,改善其肺功能,消除其炎性因子,值得推广。
|
李 丹
目的:研究急诊绿色通道模式下一站式护理服务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
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30)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n=30)实施急
诊绿色通道模式下一站式护理服务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治疗时间;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评分(FMA)、
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Barthel指数评分(BI);抢救成功率、致残率、
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治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FMA评分、NIHSS评分、
mRS评分、BI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于对照组,观察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在溶栓救治治疗期间,实施急诊绿色通道模式下一站式护理服务干预,可提升其救治效果,促进患者功能康
复,价值高,值得推广。
|
瞿 瑜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对比。方法 筛选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
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2024年1月-2024年6月,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
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研究组则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
评价指标情况;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式之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护理
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均更低(P<0.05),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循证护理方式比常规护理方式更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保证其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具
有临床护理价值。
|
呙 春梅
目的 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室护理的配合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于本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
治术患者7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手术室护理),各35例,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
各项手术指标、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建议
实施手术室护理,以此可以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身心不适也可以得到改善,此种护理模式的配
合效果理想,患者可以更快恢复,且护理质量较佳,患者对护理服务较为满意,依从性良好,建议于临床推广普及。
|
王 娟
目的 分析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的个体化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复杂冠状动
脉病变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在术后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措施,最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
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个体化护理方案显著改善了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个体化护理不仅能够缩短恢复时间,还能有
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整体康复水平。
|
姬 静静
目的 探究在护理程序导向下实施整体护理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45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
双盲法分为两组,护理程序导向下的整体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
比,观察组眩晕发生频率较少且持续时间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较低(P<0.05),与对
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结论 实施以护理程序导向下的整体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眩晕发生频率,
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周 正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标准化手术室护理配合的临床价值,以及对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70
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均为2022年7月至2024年6月就诊者,划分为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对照组以及加用标准化手
术室护理配合的研究组。结果:组间数据比较,研究组生命体征、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标准化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显著,有利于稳定生命体征、提高手术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手术体验。
|
杨 秀娟, 赵 德华
目的:探讨脑梗患者经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从医院挑选出80例脑梗患者为对象,并将患
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神经功能及吞咽
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研究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脑梗患者在发病后神经功能伴有一定程度损伤,在救治期间配合人性化护理措施干预可以有助于神经功
能改善及恢复,减轻吞咽功能障碍,预防不良风险事件,提高预后效果。
|
次 德吉, 拉姆 次仁
目的:调查西藏自治区全区公立医院临床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以期为临床肠造口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西藏自治区1288名公立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调查发现,
护理人员对造口护理各项知识的了解水平明显高于不了解比例(P<0.05);80.98%的护理人员想要肠造口相关知识培训,
高于不想培训的护理人员比例(P<0.05);护理人员的最高学历以本科及以上占比更高(52.25%),高于本科以下(P
<0.05);护理人员学习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理知识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科内或院内业务学习(63.59%)。结论:西藏自治
区全区公立医院临床护士肠造口护理知识了解水平相对较高,临床实践还存在一定不足,且护理人员对培训需求较高,
需要采取科学的培训方法,强化培训效果,促进造口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杜 小荣
目的:分析静配中心护理管理采取PDCA循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内静配中心工作40名护理人员为对象,
在1-6月时间段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方式纳入对照组,而6-12月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纳入观察组,观察护理管理质量。
结果:在静配中心各项工作效率指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职业认同感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静配中心护理管理对于医院静脉治疗起到关键影响,因此必须高度关注护理管理工作,而在实际过程中应用PDCA
循环,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完善护理管理内容,以保证管理质量,预防其他不良风险事件。
|
王 佳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
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
评分等指标,评估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
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
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魏 华健
目的 分析急诊胸痛病人抢救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本院急诊接收胸痛
病人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和观察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各40例,比较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各项抢救指标、护理满意度及抢救有效率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急诊接收的胸痛病人,建议实
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以此可以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且可以为病人提供较为优质的护理服务,病人的抢救速度提
升,后续恢复情况良好,病人对护理工作较为满意,建议于临床推广普及。
|
吴 瑞, 王 海燕, 尚 高霞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室护理路径干预效果。方法:将医院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分成对
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护理路径,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
且术后各项恢复时间相对更短,应激反应指标变化程度较小,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路
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中可以减轻应激反应,促进术后恢复。
|
张 亚丽
目的:基础护理管理在妊娠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3年10月-2024年4月收入的妊娠糖
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接受基础
护理管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对比综合护理满意率:对照组综合满意29例(82.86%),观察组综合满意34例(97.14%),
观察组综合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9例(25.71%),
观察组并发症2例(5.71%),观察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临床指标:干预前,
两组对象血糖、生活质量指标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以上指标结果显著优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础护理管理方式可帮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患者在科
学护理模式下,临床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综合护理满意率较高;经过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血糖水
平显著下降,护理结果好,可推广。
|
郑 琳, 黄 德芳
目的:腹腔镜治疗早期卵巢癌的围术期护理对患者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3年4月-2024
年12月收入的早期卵巢癌患者中随机抽取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
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对比手术指标: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
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综合护理满意率:观察组综合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临床指标: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指标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
术可有效治疗早期卵巢癌患者疾病,患者临床围手术期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术后并发症例数较低,生活质量结果较好,
可推广。
|
杨 大惠
目的 分析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措施的疗效。方法 以具体的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溃疡性结肠炎
患者中的效果为研究内容,并设定好研究时间段为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研究对象为来河南省中医院治疗的溃疡性结
肠炎患者,共计70例。所有研究对象被分入到采取不同护理模式的两个小组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各有35例患者,
给予常规护理方法与常规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干预。通过以下指标来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各症状消失时间、中医症状积
分情况、红细胞沉降率、TNF-α、IL-1、IL-8、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与
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各指标均呈现出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 常规护理+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溃疡性结肠炎
患者中可获得良好的预后,利于缩短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赢得患者的满意,
可推广应用。
|
毕 丽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的护理,着重分析延续性护理的作用。方法:2023年2月-2024年2月,有80例支气管哮喘参与研
究,通过抽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有40例,分别实施常规性护理、延续性护理,持续护理3月后比较分析各项指
标。结果:护理3月后比较观察组、对照组的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满意度,均有差异存在(P<0.05)。结论:支气管
哮喘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满意度,应用价值显著。
|
蔡 颖
目的:探究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纳入时间:2023年6月-2024年6月,脑梗死患者60例,
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分析组间异同。
结果:NIHSS评分、上肢FAM评分及下肢FAM评分分析,干预前组间无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
照组低,上肢及下肢FAM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能够积极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与
肢体功能,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
范 欢欢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选择社区健康管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
月经我社区管理的老年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5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式,研究组:
实施社区健康管理及护理干预方式。观察比较两组血压和HR值、血糖变化情况及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血压和HR值
明显更低(P<0.05);研究组血糖值显著更低(P<0.05);研究组心理状态显著更好(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
及糖尿病患者治疗的过程当中,通过采用社区健康管理及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压指数及血糖指数,
防止患者出现病情恶化的不良情况,同时这一护理方式的干预效果较为显著,如此患者就能够增加治疗的自信心,在治
疗干预的期间也会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得到明显的缓解,因此社区健康管理及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较高的应
用价值。
|
侯 沙, 辛 阔林
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门诊部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承
担着大量患者的日常诊疗工作。为了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门诊部综合护理中心对常见疾病进行了系统的健
康教育与护理干预策略。方法:1.健康教育: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如讲座、宣传资料、视频等,确保患者充分
了解常见疾病的知识。2.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药物管理、饮食调整、运动
锻炼等方面。3.跟踪随访: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面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结果:经过系
统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策略,门诊部综合护理中心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显著提高,对常见疾病的认知更加全面。同时,
患者的康复情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降低。此外,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也得到了提
升,门诊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结论:门诊部综合护理中心对常见疾病实施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策略具有明确的
目的和显著的效果。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还促
进了患者的康复,提升了门诊的服务质量。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完善和优化这种策略,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加优
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
黄 艳玲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在癫痫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升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癫痫发作频率,改善患者
心理状态。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
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神经内科专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心理状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并
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
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在癫痫患者管理中具
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减少癫痫发作,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应用。
|
李 蒙, 唐 志红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儿科手术室护理质量,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
7月以来我院收治的9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给
予基于循证的针对性护理模式。观察分析两组护理质量、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血压、心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
研究组护理质量较高(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并无显著差异性(P>0.05),干预后与对
照组比,研究组麻醉苏醒期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低
(P<0.05)。结论:儿科手术室护理中实施基于循证的针对性护理模式能起到理想效果,可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优化,
并进一步改善患儿在麻醉苏醒期的心率、血压水平,躁动发生率也会明显降低,可推广使用。
|
毛 建丽
目的:探究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护理干预对焦虑及疼痛不适的影响。方法:2022年2月-2023年2月,有90例甲状腺癌手术
患者参与此次研究,经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45例,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45例,个体化护理干预)。结果:手
术后,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可减
少不良情绪,减轻疼痛症状,应用价值显著。
|
赵 巧巧, 马 晓宁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联合雾化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80例小
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雾化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
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中医症候积分,CRP、PCT、IL-6等血清炎症因子,不良反应。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提升(P<0.05),发热、咳嗽、咳痰、喘息等中医症候评分降低(P<0.05),
CRP、PCT、IL-6等血清炎症因子表达降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麻杏石甘汤联合
雾化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柴 琳琳, 朱 敬翠, 尹 凯丽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临床上用于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微创技术,具有操作方便、见效快等优势[1]。
但手术过程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疼痛及不适感。近年来,舒适护理理念逐渐应用于ERCP术中护理,其核心是通过
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舒适体验,进而提高手术的整体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本文围绕近年来舒适护理在ERCP
术中的关键干预措施、实施效果等进行系统性综述,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实际指导。
|
刘 艺, 奚 瑶
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尤其在3岁以下的小儿群体中高发,对小儿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当前,临床针对儿童支气管
肺炎的治疗,雾化吸入成为一种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观察和指导对于提升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近年来,针对儿童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研究表明,正确选用
雾化吸入药物并同时做好雾化吸入过程中的精心护理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及患儿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即对
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护理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总结可行的护理措施,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
践指导。
|
蒙 思源, 马 燕芳, 何 玉凤, 黄 艳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随着联合化疗、去甲基化治疗、分
子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的进步,AML患者的治疗疗效有所提高,但总体长期生存率仍不高。患者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
包括年龄、遗传学改变、合并症及治疗的反应。本文综述了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包括靶向治疗、
和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情况,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最新的治疗信息和未来研究方向。
|
尚 敬之, 刘 环宇, 张 字恒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昏迷时间长、并发症多、治疗困难等特点,患者呼吸功能会受到影响,常需进行气管
切开保障呼吸道通畅和改善通气功能[1]。然而,气管切开后,因为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气道黏膜易受损,增加气道阻塞、
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气道湿化成为不可或缺的护理内容,加湿气道空气,保持气的湿润,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
使患者吸入的气体温度及湿度均可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减轻气道刺激,预防并发症[2]。本文综述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
切开后气道湿化的护理研究进展,重点探讨气道湿化不佳的原因、气道湿化护理措施等,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
陈 甜
所谓带状疱疹,其指的是群集疱疹性皮肤病的一种,一般在损伤消退之后会有多种并发症发生,患者多存在顽固性的神
经痛,这对患者后续的恢复十分不利,且患者正常的生活及工作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临床多选择开展科学的护理干预,
借助疼痛管理及护理干预的落实,促使患者的疼痛感得到减轻,帮助对患者的情绪加以稳定,保证其后续可做好配合。
本文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管理与护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
张 文惠, 李 曼曼, 刘 婷婷
脑血管病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常见疾病之一,对人们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介入治疗因其微创性、高效性成为治疗脑血
管病的主要手段。其护理方案受到临床高度重视,常见护理模式包括个性化护理、舒适护理、循证护理、优质护理等,
各具特点和优势。其中,舒适护理作为一种个性化护理模式,旨在通过生理、心理、社会多方面的干预,提高患者的舒
适度,改善治疗依从性与临床效果[2]。本文综述了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舒适护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研究进展,为临床实践
提供参考。
|
单 建丽, 彭 燕君
通过查阅知网、万方、维普等资料库的文献资料信息,总结血清S100-β检测在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救治工作中的应用现
状,分析归纳血清S100-β检测的应用机制、与预后的相关性以及应用效果,得出其在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
价值,评估其应用优势,借鉴其中的经验,以达到为临床优化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救治工作提供参考的目的。对此,本文
针对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救治工作中血清S100-β检测的应用进行综述。
|
商 宁, 曹 文平
临床收入的颅脑外伤重型患者指的是GCS评分在3-7分的患者,此类患者的疾病状况较为紧急且十分严重,患者会出现
一定程度的呼吸障碍,故需及早对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操作,确保其呼吸道维持通畅状态,以此可以有效救治患者,保障
患者的生命安全。不过患者在切开气管后,呼吸道原有的湿化作用下降,气道分泌物出现痰痂的概率提高,以致会对正
常的通气造成影响,并且因为患者治疗中使用了较多的脱水剂,由此导致气道更为干燥,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染。为此
建议对患者实施气道湿化护理,以此对纤毛运动进行维持,帮助痰液稀释,减轻患者的机体负担。当前临床可以选择的
湿化液及湿化方式相对丰富,为此,本文对颅脑外伤重型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
杨 海燕, 宫 璞
分析妊娠期恶心呕吐孕妇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中医药防治妊娠期恶心呕吐提供指导方案。【方法】纳
入120例符合条件的妊娠期恶心呕吐孕妇,收集孕妇的一般资料、运用妊娠期恶心呕吐专用量化表(PUQE)和 《中医
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对恶心呕吐孕妇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
析。【结果】(1)120例孕吐患者中医体质以偏颇质为主,恶心呕吐症状表现明显者的常见体质为气郁质,其次为阳虚质、
气虚质、阴虚质;(2)其中气郁质与NVP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阳虚质与年龄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气
郁质是妊娠剧吐患者最常见的偏颇体质,其次是阳虚质、阴虚质 和气虚质,气郁质可能是孕吐患者的易感体质,此体
质类型妊娠剧吐患者的NV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体质,孕妇年龄越大,发生妊娠剧吐风险更高,更易出现阳虚偏颇体质。
|
李 然然, 关 晨晨, 聂 利强, 田 青青, 张 新蕾
中药配方颗粒是当下临床上常用的新式中医药制剂,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最终效能,因此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值得
重视。但是与一般化学类药物不同,中药颗粒的质量涵盖了药材来源、炮制过程、生产过程,对其控制需要进行对应的
调整。为促进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本文对既往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对中药配方颗粒药典质量标准进行了汇
总,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应用提供参考。
|
冉 树芳
目的:探讨存在颈部疼痛症状的颈型颈椎病患者治疗方案,着重分析温针灸的价值。方法:2023年1月-2024年6月,择
取病例60例,均发生颈型颈椎病且伴有明显颈部疼痛,设2组,是对照组(常规针灸治疗,n=30例)、观察组(温针灸
治疗,n=30例)。结果:治疗1周与治疗2周后,各组颈部疼痛评分、颈椎活动度比较有差异(P<0.05)。完成2周治疗后
的临床疗效比是观察组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存在颈部疼痛症状的颈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可减轻颈
部疼痛,提高颈椎活动度与治疗有效率,应用价值显著。
|
吴 佳豪
目的:探讨老年顽固性失眠联合应用针刺、子午流注开穴推拿治疗的效果。方法:2023年8月-2024年9月,择取100例老
年顽固性失眠患者为对象,经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子午流注开穴推拿治疗,n=50例)、观察组(针刺+子午流注开穴推
拿治疗,n=50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顽固性失眠联合应用针刺、子午流注开穴推拿治疗,可改善睡眠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何 敏捷
目的:分析尿路感染诊断中应用微生物检验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确诊为尿路感染患者,依据检验方法的
不同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对应常规检验和微生物检验,比较检出情况。结果:组间数据比较,研究组准确率高,
病原菌分布情况检出率高,治疗有效率高(P<0.05)。结论:尿路感染诊断中应用微生物检验技术效果理想,能够提高
诊断准确率,明确感染细菌的类型,同时根据其结果针对性用药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
|
石 冲, 邹 迪, 赫 岩2
在医学临床实践教学中实施双向临床思维教学法是一项有价值的教学改革。通过阅读匿名处理的包括内外科疾病的复杂
病例,加强学生对疾病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团队精神及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双向思维;提高
教学质量。现从课前准备、实施过程、评价标准、体会等方面介绍了双向临床思维教学法在医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
田 利民, 杨 越楠
目的:探究案例为基础的模拟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皮肤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成效,以提升教学质量并培育学生临床思维与
实践技能。方法:选取包头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四年级80名学生,随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法,
即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后安排临床见习;实验组采用案例为基础的模拟任务驱动教学法,观察指标包括理论知识考核成绩
(闭卷考试)、临床技能考核成绩(皮肤检查、病理标本识别、治疗方案制定等模拟操作考核)及学生学习满意度(问
卷调查),采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实验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88.5±6.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5.2±8.3)分,
临床技能考核成绩(82.3±7.8)分亦优于对照组(68.5±9.6)分,学生满意度达90.0%高于对照组70.0%,P均<0.05。
结论:案例为基础的模拟任务驱动教学法可有效增强皮肤科临床教学效果,利于培养高素质皮肤科专业人才,值得推广
应用且能为其他医学专业教学提供借鉴。
|
李 琳琳, 崔 青松
毒蛇咬伤是夏季、秋季高发疾病之一,救治不及时会出现伤口及患肢疼痛肿胀严重者出现溃疡坏死,更严重者会导致患
者出现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会导致死亡。该病起病迅速、发展进程快,给予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及对伤口的
护理是减少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关键。各类因素,比如毒蛇种类、就诊时间以及患者年龄身体素质等均会影响病程和疗效。
回顾1例延边地区毒蛇咬伤患者入住重症医学科后出现病情反复行多次注射抗蛇毒血清及对症治疗,观察在毒蛇咬伤所
致凝血功能异常中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肿胀程度、血常规指标。结论,毒蛇咬伤所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出现病情
反复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加用抗蛇毒血清并联合促凝治疗能够促进肿胀缓解,改善凝血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
陈 烜, 高 颖鹃
目的 准确严谨地完成病案编码工作,为后续的统计分析、信息化提升、科学研究、质量控制与评价等打下坚实基础,
促进医院质量管理效率提升,也为医疗改革、祖国稳定繁荣尽一份绵薄之力。方法 运用文献调查、案例研究等方法对
ICD的定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特点、要求、目标等进行层层递进的探讨,并结合自身病案管理工作实际运用ICD进行
编码、统计等实践的数据表达。结果 ICD是病案管理工作的强大助手。结论 我们应不断加强ICD业务学习,加强沟通,
促进病案管理工作效率提升。
|
张 先润
目的:探究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对高危患者感染预防的效果,为优化医院感染防控策略提供依据,以降低高危患者的感染
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9月期间约400名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医院管理模式,实验组实施强化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观察指标包括患者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时间、
感染类型分布、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住院时间。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经分析,在患者感染发
生率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发生时间上,实验组晚于对照组(P<0.05);感染类型分布中,实验
组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等严重感染类型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抗生素使用情况显示,实验组的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
时长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方面,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强化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对高危患者
感染预防具有显著效果。结论:实施强化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高危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延缓感染发生时间,
减少严重感染类型比例,合理控制抗生素使用,并缩短住院时间,对保障高危患者的医疗安全和提升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医院管理中推广应用。
|
叶 子
目的:分析围术期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12月60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急性阑尾
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应激反应与心理状况变化,并比
较两组术后预后指标与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开展针对
性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的术后预后情况。
|
张 凌俊, 王 晨, 王 潇倩, 王 伟伟
目的:本研究旨在验证早期血糖管理在肾移植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并探讨其降低感染率的机制。同时,通过对比
不同护理策略下的血糖管理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血糖管理方案。方法:早期血糖管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
针对性的血糖管理措施,包括监测血糖、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住院时间、生存质量等
方面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后,早期血糖管理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为16%,明显低于常规血糖管理组的40%。此外,
早期血糖管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较常规血糖管理组有所缩短,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这一结果表明,早期血糖管理
能够有效降低肾移植术后患者的感染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血糖管理在肾移植术后患
者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降低感染率、改善生存质量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在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管理中,应重视早期血
糖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对策,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同时,本研究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
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周 芳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2023年1月-2024年7月,择取100例骨科住院治疗患者为对象,
经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n=50例)、观察组(人文关怀护理模式,n=50例)。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
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
应用价值显著。
|
周 晶
目的:研究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
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
应用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血糖控制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1)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3)干预后,研究组QOL中的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
论: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应用多学科团队协助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
于 静
目的 构建肾结石微创术后复发风险模型,并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降低术后复发率的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 2023 年 5 月至 2024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60 例肾结石微创术后患者,根据年龄(30 - 75 岁)和性别(男
多于女)进行分层抽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基于复发风险模型
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生活质量及相关指标,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优势和风
险模型的有效性[1]。结果 实验组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构建的肾结石微创术后复发风险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基于该模型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牛 金霞, 杨 雅婷, 付 佳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手术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2023年3月到2024年3月,从膝关
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取68例并进行分组。实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术手疼痛评
分明显更低(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的Lysholm量表评分与HSS评分
更高,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在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手术治
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因此可推广运用。
|
孙 彩艳, 李 亚茹
目的:探讨脾胃虚弱型过敏性鼻炎临床干预方法中采用耳尖放血联合耳穴贴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医院中医特色
护理门诊挑选出80例脾胃虚弱型过敏性鼻炎患者为对象,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传统中医疗法,研究组加以
耳尖放血联合耳穴贴压,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鼻塞、嗅觉减退与流涕中医症状评分低
于对照组,睡眠质量及免疫功能改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脾胃虚弱型过敏性鼻炎患者在中医干预手段中
运用耳尖放血与耳穴贴压联合方式可获得显著功效,缓解症状,改善免患者疫功能。
|
马 巧
目的:研究头穴针刺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在孤独症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8月-2024年8月本院收治的
儿童孤独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感觉统合训练,研
究组加用头穴针刺。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文版自闭症治疗评估表(ATEC)、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SIPT)
评分。结果:(1)治疗后,两组ATEC中的表达/语言沟通、社交能力、感知/认知能力、健康/生理评分均有所降低,且
研究组上述评分均更低,P<0.05。(2)治疗后,两组SIPT中的前庭功能失衡、触觉防御过分、本体感失调、学习能力
发展不足评分均有所升高,且研究组上述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孤独症患儿康复中应用头穴针刺联合感觉统合
训练,有助于控制孤独症病情,对统合失调起到改善作用。
|
黄 艳霞
目的:讨论2021—2024年防城港市港口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发病趋势预测。方法:于“中国疾
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结果”系统,进行现场2021年1月—2024年9月防城港市港口区手足口病发生资料提取与收集。
以Excel数据分类整理法对收集到的22021年1月—2024年9月防城港市港口区手足口病发生资料信息数据进行甄别与分
类整理,以ARIMA模型分析既往防城港市港口区手足口病数据,而后在该模型中对防城港市港口区手足口病未来发展
情况进行预测。观察疫情概括、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发病趋势预测。结果:2021年1月—2024年9月防城港市港口区手足
口病聚集性疫情中,共发生2654例、共发生15起,疫情持续时间为1-27d,均值为(15.23±1.53)d,其中2021年1月-12
月手足口病发生数为1207例、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发生5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持续时间为27d;2022年1月-12月手足
口病发生数为101例、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发生2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持续时间为18d;2023年1月-12月手足口病发
生数为835例、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发生4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持续时间为25d;2024年1月-9月手足口病发生数为511
例、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发生4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持续时间为26d。2021年1月—2024年9月防城港市港口区手足口
病聚集性疫情中,从疫情发生时间段来看,以5-6月、9-10月发生疫情例数占比最高,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
从疫情发生人群发生情况来看,以幼托儿童占比最高,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从疫情发生地点,以幼托学校
最高,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以2021年1月—2024年9月防城港市港口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发生情况与流行
病学特征进行ARIMA模型参数分析,发现预测2024年10月-12月,防城港市港口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将可能发生222
例,预计可能有2起疫情。结论:2021—2024年防城港市港口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存在5-6月、9-10月高峰发生时机,
且主要发生于幼托儿童预测该地区2024年10月-12月仍会有手足口病病例与疫情。
|
杨 正浪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况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本次研究患者的数量为60例,
时间2022年10月份至2024年10月份,双盲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为提供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实
验组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变化情况,评估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通过不同
的干预措施后,实验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得到改善,p<0.05,对比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实验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优于
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
标,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提倡。
|
郑 丽娜
目的 分析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体位护理对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组后在术后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措施,最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视力
恢复时间和眼压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65.52%(P<0.05)。结论 体位护理对于视网膜脱离术后的康复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通过合理的体位干预,不仅可以缩
短患者的恢复时间,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张 宁宁
在我国的医疗保障中,药品属于构成部分之一,其质量水平与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密切相关。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偏多,
其中包括医院药品储存环境,但在光照、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药品的有效性、稳定性不够理想。因
此,本文针对医院药品储存环境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展开分析,判断导致药品质量较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
解决对策,皆在为了优化医院药品储存环境,为药品质量提供有利保障。
|
辛 海琴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患者应用皮下埋植与置宫内节育器(IUD)避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共有80例于2021年11月至2022
年10月接受人工流产术并且有避孕需求的患者,遵循随机抽样原则进行组别的划分,即埋植组和IUD组,分别对应皮下
埋植和置IUD避孕,设定评价指标并比较。结果:组间数据比较,埋植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避孕方式的续用情况以及并
发症发生率均优于IUD组,但是总体月经异常情况发生率高于IUD组(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患者选择皮下埋植
与置IUD均能够发挥一定的避孕效果,其中皮下埋植与置IUD相比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
续用率,但是会改变月经模式。
|
何 建清, 胡 小平
目的: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用于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分析,并探究其对表现症状及血清神经功能
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研究的时间节点为2021.10-2023.10,构成均为收治的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数量统计
58例,分组以红蓝球随机法进行,组名定为参照组、研究组,各29例,前者行单一的干扰素治疗,后者予干扰素+丙种
球蛋白的联合治疗,比对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神经因子水平。结果:治疗有效率的计算以研究组96.55%略高参
照组79.31%(P<0.05)。各表现症状的改善时间均以研究组的数值更小(P<0.05)。治疗前神经因子水平值相似(P>
0.05);治疗后均得到积极改善,但研究组值更低(P<0.05)。结论:在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
丙种球蛋白与干扰素的联合疗法展现出显著的治疗效果,不仅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显著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还可进
一步降低血清中神经功能相关因子,促进预后质量改善。
|
张 明慧
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应用责任制护理联合听觉统合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2年3月至2024年5月为研究周
期,46例患者参与其中,均为精神发育迟滞患儿,遵循随机抽样法划分组别,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和责任制
护理联合听觉统合训练,设定评价指标,客观分析护理模式。结果:组间数据比较,研究组患儿语言功能评分、生活质
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
儿的语言能力及其生活质量,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提供新的护理选择,具有推广价值。
|
李 姗, 林 忠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的需求,工作性质决定,很多职业需要上夜班,比如:环卫工人、公安保安人员、解放
军警卫战士、医院的值班医生护士、市政路灯维修人员、货运卡车司机、电业局电网操作员、娱乐场所夜场人员、外卖
小哥等等。夜班指的是晚上工作的人,也可以叫夜班族。有的机构或企业,一天分成两个班次,白天的叫白班,晚上叫
晚班或夜班。也有8小时一个次班次,一天分为三班次的,分别称为早班、中班和晚班(夜班)。很多人因为工作不得不
熬夜上班,还有人赶时髦,天天熬夜刷视频、泡吧,成了昼伏夜出的“派对动物”。夜班人群、熬夜人群夜间饮食的选
择影响着他们的身体健康。
|
王 玉梅
目的:探究二氧化锆修复体进行口腔修复的效果并对患者咀嚼能力变化进行分析。方法:在牙科2023年1月至2024年12
月行口腔修复患者中抽取4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烤瓷合金冠修复体、二氧化锆修复体分别提供给对照
组和观察组,对两组口腔修复效果进行比较并研究两组患者咀嚼能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出血指数、牙龈指数低于对
照组,观察组咀嚼能力强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远在对照组之上,双方各项指标的值差距明显(P<0.05)。结论:
二氧化锆修复体作为口腔修复中的一种方法,其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显著降低出血指数、牙龈指数,更有助于患
者咀嚼能力的增强,患者生活质量也是因此有极为明显的提升。
|
哈力沙· 艾日肯江, 吕 茂琳, 尚 静, 阿利亚· 恰瓦尔, 白 双, 郭 莉, 李 辉, 沙吉旦· 阿不都热衣木, 高 颖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的心脏超声结果及实验室检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感染COVID-19 的患者,和同期住院排除感染COVID-19的患者150例。通过比较两组心超结果及实验室指标,分析其与新冠肺炎感染的 关系。结果:新冠组及非新冠组在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肌钙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 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APTT、纤维蛋白酶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 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脂蛋白a、非结合胆红素、总蛋白、钾、钠、 镁、磷、降钙素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肌酸激酶同工酶、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是新冠肺 炎的独自保护性因素(OR=0.806-0.999,P<0.05),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载脂蛋白A是新冠肺炎的独自危险因素 (OR=1.116-9.492,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示:肌酸激酶同工酶、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 载脂蛋白A均对新冠肺炎有预测能力,其中载脂蛋白A的AUC明显高于指标,其最佳截断值为0.616,灵敏度为76.2%, 特异度为46.2%。结论:肌酸激酶同工酶、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是新冠肺炎的保护性因素,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载 脂蛋白A是危险因素。可作为新冠肺炎发生的预测指标,其中载脂蛋白A的预测价值最高。在临床上对新冠肺炎的早期 诊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王 荣
目的:目前临床工作中,光固化树脂个别托盘已经成为全口缺失患者修复增强固位力的必备方法之一。方法:收治本院
2023年1月-2024年12月牙列缺失需要进行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
用传统上海尚齿托牙基底板个别托盘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沪鸽光固化树脂个别托盘进行全口义齿修复方法。结果:
经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义齿修复固位力和咀嚼效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性都具有统计意(P<0.05)。结论:光
固化树脂个别托盘进行全口义齿的修复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全口义齿的咀嚼能力、稳定性、吸附力等方面的治疗效果.是
帮助老年人恢复咀嚼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
戴 鑫
目的: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
关键。因此,寻找和开发有效的早期疾病诊断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型标志
物在早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医学检验价值:1.总结当前已知的新型标志物及其在早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情况。2.分析
新型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估其在不同疾病中的诊断价值。3.探讨新型标志物在早期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及局限性。
4.提出新型标志物在医学检验中的优化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数
据库,收集近年来关于新型标志物及其在早期疾病诊断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同时,选取部分研究对象进行实验验证,分
析新型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目前,已有多种新型标志物被发现并应用于早期疾病诊断,如肿瘤标志物、基
因突变标志物、生物标志物等。这些新型标志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1.肿瘤标志物:如
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等,在肿瘤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研究发现,这些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
异性较高,可用于肿瘤的筛查和随访。2.基因突变标志物:如EGFR、ALK等基因突变位点,可用于特定肿瘤的早期诊
断。例如,EGFR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用于辅助诊断。3.生物标志物:如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炎症因子等,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这些生物标志物在早期疾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潜力。新型标志物
具有以下优势:一是高灵敏性,能够检测到早期微小的病变;二是高特异性,能够准确区分正常和病变组织。然而新型
标志物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要求高成本较高等。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新型标志物在早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医
学检验价值的,得出以下结论:1.新型标志物早期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早期发现率和诊断准确
性。2.不同类型的新型标志物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需要根据具体疾病选择合适的标志物进行诊断。3.在实际应
用中,应综合考虑新型标志物的优势与局限性,结合其他诊断方法,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郭 晨欢
目的:探讨烧伤整形外科实施游离皮瓣治疗的效果。方法:2023年1月-2024年1月,择取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60例患者
进行研究,经抽签法分为两组,是对照组(n=30例,传统皮肤移植术)、观察组(n=30例,游离皮瓣移植术)。结果:
手术后,观察组有效率比对照组大、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可见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率相当,未见差异(P>
0.05)。结论:在烧伤整形外科实施游离皮瓣移植术,可提高手术效果,减轻术后疼痛,保证手术安全,应用价值显著。
|
刘 鑫
目的: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包括手术相关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等,
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
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在
手术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上,两组相近(P>0.05)。而在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
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对于改善髋关节功能更优,但临床
决策时需综合考虑患者个体差异与多种因素。
|
刘 雪芸
目的 探讨药学服务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3年2月-2024年1月期间
40例高血压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主要通过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其余20例纳入
研究组,通过药学服务干预护理模式,在基础护理工作上采取更加全面的护理方法,观察、记录、分析两组患者在用药
期间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结果 经研究结果所得,研究组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通过用药服务与护理
干预后研究组的血压值指标DBP(舒张性)、SBP(收缩压)数值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干预过程中和干预后的
生活质量评估结果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较常规用药护
理干预相比,药学服务干预方法能够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且治疗效果更佳,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
谢 秀欢, 陈 雪梅, 谢 丽芬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白内障患者术前健康宣教对其术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健康宣教在提高患者对术后注意事项
的知晓度、遵医行为以及促进康复等方面的作用,为优化白内障患者的护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3月
至2023年9月期间的25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术前健康宣教。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观察以及查阅病历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设定术后遵
医行为、对术后注意事项的知晓度、术后康复情况等作为观察指标,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在各观察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遵医
行为明显更好,表明术前健康宣教有效提高了患者对医嘱的遵循程度;对术后注意事项的知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体现
了健康宣教能让患者更充分了解术后相关要求;术后康复情况也更佳,说明术前健康宣教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恢复。
结论:白内障患者术前健康宣教对其术后依从性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能够提高患者对术后注意事项的知晓度、增强遵
医行为,进而促进术后康复。在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视并加强术前健康宣教,以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患
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
|
郑 娟, 李 春琴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在医院内部发生感染的情况以及具体的应对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我
院收治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院内感染组(简称院感组)43例和非院内感染组(简
称非院感组)27例。观察医院内感染率的情况、感染部位的分布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重型肝炎医院感染率为61.4%;
感染部位分主要分布在腹腔、下呼吸道和胃肠道;院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
者极容易在院内受到感染,且发病率明显更高,在对其开展治疗工作的期间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行有效的应
对,降低患者各种并发症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及医院内的感染几率。
|
闵 庆华, 陈 忠
目的:探讨驾驶员体检机检测视力和色觉、听力以及四肢躯干协调性有效性,为驾驶员的视觉及色觉和听力检查以及四
肢躯干协调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60名司机的对比性研究,分析驾驶员体检机与FM100视觉检查仪和惠斯安普便携
式多功能身体检测仪测试结果的差异性。结果:驾驶员体检机的测试结果与FM100视觉检查以及惠斯安普便携式多功能
身体检测仪检测结果一致,且前者的测试时间明显小于后者。结论:在视力和色觉的检测中,驾驶员体检机可以代替
FM100视觉检查仪和惠斯安普便携式多功能身体检测仪在色觉和视觉,听力以及四肢及躯干检查的使用,同时提高了检
测的效率及水平。
|
陈 洪锋, 刘 亚清
目的:探讨医疗价值视域下武汉某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武汉一家公立医院从2020
年1月15日——2020年12月15日(中界点为2020年6月15日)集中采购政策开始的上半年和下半年中选药品的使用情况、
DDDc的变化以及实际成本的变化。结果:1.集中采购后,中标者的使用情况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神经系统药物的
使用率为98.93%。2.DDDs增幅最大的三种药物是:瑞舒伐他汀钙片、头孢呋辛酯片、蒙脱石散。3.实行“集中采购”
制度,除了全身用抗感染药和抗肿瘤药之外,其它药物的平均费用在后半年内均有降低。结论:医疗价值视域下武汉某
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施效果良好。
|
陈 姗姗, 曹 红宁, 魏 容容
目的:探讨在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中采用多光谱屈光地形图(MRT)联合思问离焦镜片对延缓近视增长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3年2月~2024年7月本院眼科门诊就诊的近视儿童青少年3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近视矫正眼镜不同将其分
组为普通镜片组(100例,使用普通镜片)、功能型镜片组(100例,使用新乐学镜片)、思问离焦镜片组(100例,使用
MRT检测后佩戴思问离焦镜片)。在患者戴镜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比较3组的眼轴长度(AL)和等效球镜(SER)
的增长情况,并对比3组的近视防控有效率。结果:戴镜后3个月,3组的AL与SER增长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戴镜后的第6、12个月,思问离焦镜片组的AL增长数据分别低于功能型镜片组、普通镜片组,且SER增长数据显著高
于功能型镜片组、普通镜片组(P<0.05);在戴镜12个月随访调查中,思问离焦镜片组的近视防控有效率分别高于功能
型镜片组、普通镜片组(P<0.05)。结论:在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中以MRT检测结果为依据使用思问离焦镜片能有效延
缓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增长,值得推广。
|
扎西才布 旦, 仁 青加, 斗口什 加布, 羊 吉加, 拉毛 才让
目的:抑郁症(Depression)和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精神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被应用于这两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基于 藏医优杰疗法协同经颅磁治疗仪在治疗抑郁症患者中的抗抑郁及改善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试验组:采用基于藏 医优杰疗法协同经颅磁治疗仪进行治疗。经颅磁治疗仪采用低频脉冲磁场,作用于大脑皮层,调节神经递质释放,改善 抑郁和睡眠症状。对照组:采用单纯经颅磁治疗仪进行治疗。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试验组患者的HDRS评分显著降 低,SDQ评分也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优势。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藏医优杰疗法协同经颅磁治疗 仪在治疗抑郁症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抗抑郁及改善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与单纯经颅磁治疗相比,联合藏医优杰疗法能够 更全面地调整患者体内环境,平衡阴阳,从而更有效地缓解抑郁和睡眠障碍症状。因此,基于藏医优杰疗法协同经颅磁 治疗仪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甘 凤莲
目的:本文通过实验分析OCT与眼科B超联合在玻璃体后脱离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实验将我院于2023年1月到6
月期间眼科收治的100例玻璃体后脱离患者纳入实验,并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OCT、眼科B超和OCT与眼科B超联合模式
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评估不同检测方法在玻璃体后脱离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检测结果显示,采用OCT与眼科
B超联合方式进行检测时,与单独OCT检测和眼科B超检测相比,在检测精确度和阳性率方面均具有更好表现,各组数
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OCT与眼科B超联合检测方式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两种检测技术单独使用相比,
在检测精确度和阳性检出率层面差异较大,因而针对OCT与眼科B超联合检测技术需要医疗机构加以重视和研究,并将
OCT与眼科B超联合检测作为临床首选玻璃体后脱离检测技术加以推广应用。
|
李 宪
本研究致力于探讨新型生物标志物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疾病的早期和精确诊断提供理论支撑。研究选取了
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的100例疑似特定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传统检测方法和新型生物
标志物检测方法进行诊断效能的对比分析[1]。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等关键指标上显著
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了新型生物标志物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价值,预示其
可能成为疾病诊断的关键辅助工具,有助于提升诊断效率和改善患者预后。
|
杨 小丽
目的:探讨血脂检验与血常规检验在脂肪肝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4
年1月期间在某市多家三甲医院确诊为脂肪肝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观
察组患者在确诊后进行血脂和血常规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
肝脏影像学检查和肝功能检查,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和一般性治疗建议。结果:在研究期间,定期复查两组患者的血脂和
血常规指标,并观察其变化情况。同时,根据患者的症状改善、肝脏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肝功能指标综合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TC、TG、LDL-C)显著降低,HDL-C水平提升,且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
度增加,白细胞数量减少,观察组临床疗效90.23% 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人数占比66.78%,P<0.05)。对照组患者的
血脂和血常规指标变化均不显著。结论:通过血脂检验可以监测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
姚 秀仙
目的: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肿瘤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早期诊
断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肿瘤诊断方法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灵敏度和特异性不足
等。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医学检验方法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表现,评估其在提高诊断准确性和灵
敏度方面的优势,并为临床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方法:采用PCR技术、FISH技术、免疫组化技术等多种分子生物学
方法对样本进行检测。具体步骤包括:提取DNA或RNA,进行PCR扩增,然后进行杂交、免疫组化等实验操作。结果: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显著高于传统
诊断方法(P<0.05)。其中,PCR技术、FISH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的灵敏度分别为90%、91.7%和92.9%,特异性均为100%。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医学检验方法在肿瘤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为临
床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依据。与传统诊断方法相比,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更早地发现肿瘤的存在,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
率和生活质量。因此,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肿瘤早期诊断。
|
崔 紫云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脂肪酶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
年12月26日,就诊院内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6673例,对所有患者实施血清脂肪酶检测,记录阳性结果,分析血清脂肪酶
检测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结果:6673例患者中,阳性例数1460例;阳性例数患者血清脂肪酶水平,显著高于阴
性例数患者(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诊断中,采取血清脂肪酶检测,可增加诊断价值,为后续临床治疗
提供支持。
|
杜 文水
目的:探讨分析血常规检验和血脂检验在脂肪肝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22年5月-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
脂肪肝患者75例以及身体健康病人75例,分别为实验组、对照组,均采用血常规检验和血脂检验进行检验,对比两组患
者的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实验人员的血常规检验和血脂检验指标差异明显(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和血脂检验
是诊断和治疗脂肪肝的重要手段。
|
康凯 林张
目的:分析CT和DR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100例
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采用CT和DR检查诊断,以MRI检查作为诊断标准,对比两组诊断结果,分析诊断效能。结
果:(1)100例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中,经DR检查确诊骨折患者60例,经CT检查确诊骨折患者88例,经MRI检查确诊
患者94例。100例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中,经DR检查确诊骨折患者57例,经CT检查确诊骨折患者88例,经MRI检查确
诊患者94例。CT和DR检查对隐匿性骨折诊断效能对比,与MRI检查相比,应用CT检查诊断隐匿性骨折的灵敏度、特异
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应用DR检查诊断结果,P<0.05。相较于MRI检查诊断肋骨、四肢隐匿性
骨折的结果,应用DR检查诊断肋骨、四肢隐匿性骨折的准确率分别为51.72%(15/29)、60.00%(39/65)。相较于MRI
检查诊断肋骨、四肢隐匿性骨折的结果,应用CT检查诊断肋骨、四肢隐匿性骨折的准确率分别为82.76%(24/29)、96.92%
(63/29)。应用CT检查诊断肋骨、四肢隐匿性骨折的准确率均高于应用DR检查诊断结果,P<0.05。结论:在隐匿性骨
折诊断中,应用CT和DR诊断,二者比较,CT诊断效能更高。
|
白 茹
目的:分析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分成常规组及观察组,前者
单独给予氨茶碱治疗,后者采取氨茶碱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症状消退短于常规组,临
床疗效及炎症指标改善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氨茶碱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在临床治疗方案中,通过
科学合理方法配伍后进行用药,可以针对支气管炎或者支气管哮喘疾病实现有效功效,促进症状得到快速缓解,稳定机
体炎症反应。
|
张 巍巍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选择生长抑素联合云南白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80例门脉高压性上消化
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时间为2020年2月-2022年8月,以治疗模式的差异性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40,生
长抑素联合云南白药)和对照组(n=40,常规治疗),对比组间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结果:
以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和20%,进行治疗后住院
时间以及止血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减少了术中出血量,两组数据通过比较后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
经过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生长抑素联合云南白药治疗后效果确切,能够减少
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
朱 倩倩
目的:分析大承气汤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急性重症胰腺
炎患者共96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以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奥曲肽加大承气汤。比较两组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治
疗前后患者炎症情况、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炎症情况低于对照组,总
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大承气汤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效果确切。
|
丛 鑫宇, 金 爱花
目的 探究晚期结肠癌患者治疗中消癌平片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进行研究,共计500
例患者,年龄25~74岁,均确诊晚期结肠癌,入院时间2021年1月~2023年12月。计算机抽号法分组,分2组。对照组250
例,单以化疗治疗。观察组250例,联用消癌平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
免疫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更高(P<0.05)。不良反应中,两组比较(P>0.05)。肿瘤标志物中,两组治疗后CEA、
CA19-9、CYFRA21-1水平更低(P<0.05)。免疫指标中,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水平更高,CD8+水平更低
(P<0.05)。结论 晚期结肠癌中,消癌平片联合化疗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免疫水平,提升肿瘤控制效果,且用药
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陈 晶玉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局部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0月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根据术后镇
痛方法分组。对照组采取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则加入罗哌卡因局部麻醉。比较两组术后24hVAS评分、RASS镇静评分、
自控静脉镇痛药物使用量、应激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
结论:在自控静脉镇痛基础上加入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感,减轻应激反应,降低不良事件发
生率,可推广使用。
|
黄 炳, 符 剑鸣, 林 益坤
目的: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治疗是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治疗手段,而抗生
素的应用在急性阑尾炎的诊疗中具有重要作用。1.提高急性阑尾炎的治愈率:通过合理的手术治疗和抗生素使用,降低
急性阑尾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2.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3.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通过合理的诊疗策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方法:手术治疗:1.手术方式选择: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选择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或开腹阑尾切除术。2.手术操作要点: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注意保护切口,
避免感染。抗生素使用策略:1.经验用药:在诊断明确后,立即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选择广谱抗生素。2.目标用药:
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给予目标性抗生素治疗。3.联合用药:在必要时,联合使用两种或以上抗生素,以提
高疗效。结果:手术治疗效果:1.手术时间: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0±15)分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
平均手术时间为(80±20)分钟。2.术后并发症: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率为2%,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术后并
发症率为5%。抗生素使用效果:1.感染率:实验组的感染率为30%,对照组的感染率为10%,联合用药组的感染率为5%。
2.耐药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实验组出现耐药性的比例为40%,对照组为10%,联合用药组为5%。结论:本文通过
对普外临床中阑尾炎的手术治疗与抗生素使用策略的研究,得出结论:1.合理的手术治疗和抗生素使用策略急性阑尾炎
的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2.经验用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感染,但长期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的
产生。3.目标用药和联合用药可以显著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产生。4.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资
源的利用效率。总之,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与抗生素使用策略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同时,医生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
刘 万慧
目的:对血常规检验中的末梢血与静脉血应用与灵敏性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在本院接受血
常规检查的152例疑似血液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的末梢血、静脉血,并分别使用末梢血、静脉血
开展血常规检查,记录并对比所有研究对象静脉血、末梢血的血液指标差异,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中间细胞百分比。对比所有研究对象末梢血、静脉血的检出质量,包括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约登指数、阳性预测
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漏诊率,数据对比显示P<0.05差异突出(P<0.0.5)。结果:研究对象的末梢血、静脉血检出
质量与灵敏性对比差异突出(P<0.05)。结论:将末梢血、静脉血应用到血常规检验中,有助于检验血液指标与灵敏性,
为临床诊断提供数据支持,展现出高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
肖 潇, 杨 格强, 伊 恩晖, 杜 兆江, 王 晟宇
目的:对比区域折射型人工晶状体(LS-313 MF15)与衍射型人工晶状体(AMO ZMB00)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
年1月至2024年6月共62名患者62眼,随机分为两组,男30例,女32例,年龄50-93岁,眼轴22.0mm-26.00mm,Kappa角
小于0.5mm,柱镜<1.0D。分别植入两种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远、中、近视力并制作离焦曲线,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
统计分析。结果:区域折射型人工晶状体远、中视力较好,近视力欠佳;衍射型人工晶状体远、近视力优质,区域折射
型人工晶体植入患者夜间驾驶无明显不适,衍射型人工晶状体患者部分出现夜间光晕现象。结论:两种人工晶状体各有
优劣,临床应用时需综合考虑患者需求与眼部状况。
|
刘 春雨
目的:观察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与多黏菌素B治疗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3年6
月-2024年12月75例接受不同治疗方案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患者相关资料,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组30例,多黏
菌素B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组患者性别、感染类型、平均年龄、平均疗程、APACHEⅡ评分较之多黏菌素B组无统计学差异
(P>0.05)。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组患者治疗14天后炎症指标、平均住院时间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均低于多黏
菌素B组(P<0.05)。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临床治愈率(80.00%)略高于多黏菌素B组(P>0.05)。
结论: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与多黏菌素B治疗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均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与多黏菌素B相比,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提升用药安全性。
|
王 浩明
目的:研究泼尼松治疗基础上,予以突发性耳聋患者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突发性耳聋患者筛于2023
年1月—2024年4月,68例对象分组用数字奇偶法,组间均行常规治疗,基于此,对照组(34例)纳入泼尼松治疗,研究
组(34例)施以泼尼松+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对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血清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
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4.12%)相较于对照组(76.47%)明显要高(P<0.05)。组间临床相关指标治疗前P>0.05,治疗后,
研究组的听力损伤评分(1.19±0.15)分、纯音听阈值(50.85±6.03)dB较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组间血清指标
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HMGB1(1.83±0.26)mg/L、sVCAM-1(197.86±20.39)ng/L、血管内皮细胞钙黏
蛋白水平(2.18±0.29)mg/L均比对照组要低(P<0.05)。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88%),研究组(8.82%)与之相
近(P>0.05)。结论:在突发性耳聋患者泼尼松治疗基础上引入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改善听力、血清指
标,且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王 君丽
目的:氨溴索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入的氨溴索患者予以治疗研究,结合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
不同,将其分为了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氨溴索治疗,对比患者治疗结果。
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接受治疗后患者的肺功能和炎性因
子指标有改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指标较好。结论:氨溴索可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患者病症,患者用药后症状改善如
咳嗽消失、发热消失、呼吸正常、住院时间较短,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王 鹏林, 孟 宪春
目的:探析以腭鞘管为标志的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择院内就诊60
例变应性鼻炎患者,2023年1月-2024年1月,随机数字表法下分组,对照组30例采取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研
究组30例则采取以腭鞘管为标志的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两组所得临床症状表现、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术前临床症状评分,并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中,以研究组发生率较低(P<0.05)。
结论: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采取以腭鞘管为标志的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可改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并减少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几率,临床价值较高。
|
吴 俊华
目的:研究泛昔洛韦联合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2
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0)服用泛昔洛韦治疗,观察组
(n=40)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生活质量
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通过口服泛昔洛韦联合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治疗,可改善其临床症状,提升临床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张 琼
目的:评价踝关节骨折病患实行手术治疗以及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方法:纳选2020年01月至2022年12月间院内收入55
例踝关节骨折病患,随机法均分后,手术组37例,实行手术治疗;复位组37例,实行手法复位治疗。较比治疗效果。结
果:手术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复位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手
术组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复位组(P<0.05)。手术组的住院时间长于复位组,住院费用高于复位组(P<0.05)。手术
组的并发症率接近于复位组(P>0.05)。治疗前,组间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手术组的生
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复位组(P<0.05)。结论:为踝关节骨折病患实行手术治疗可提升疗效,改善踝关节功能,优化患者
的生活质量,但其住院时间较长,会增加患者的治疗负担。因此,可根据该骨折病患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化治疗方式。
|
胡 丽, 汪 围
目的:研究健康管理应用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健康
管理。对比两组疾病认知情况、自我管理能力、情绪状态。结果:护理后,两组疾病认知情况评分中的冠心病不稳定型
心绞痛疾病知识、临床症状、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评分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SMS评分对比,观
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PPQ中的自觉健康感评分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PPQ中的无能为
力感、情绪不佳、社交障碍感评分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中应用健
康管理,有利于督促其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及自我管理能力,并对其情绪状态进行改善。
|
周 帅宇, 刘 娜, 常 艳萍, 刘 勇, 刘 俞辛, 贾 红力
游戏训练结合延续性护理对Ⅱ型糖尿病伴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认知能力提升具有显著效果。该干预模式通过个
性化游戏训练刺激大脑神经可塑性,辅以多学科团队的连贯护理服务,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研究显示,该模式能
增强大脑活动,调节认知相关基因表达,改善血糖控制,从而提升患者的记忆、注意力和执行功能。未来研究将聚焦于
优化干预策略,探索其在更广泛人群中的适用性,以实现更有效的长期认知改善和生活质量提升。
|
施 文凤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其β-HCG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取我院2023年1月-2024
年1月间异位妊娠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病例,根据临床研究需要随机分为参照组(腹腔镜手术)和研究组(甲氨蝶呤联合
腹腔镜手术),观察治疗效果差异性,列举临床患者治疗有效率、β-HCG水平变化、输卵管复通率、患者满意度等相关
数据,通过收集数据并比对差异,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统计并对比两组临床数据,治疗有效率见参照组低于研究组数
据(P<0.05);患者β-HCG水平变化,治疗前两组无差异性(P>0.05),治疗1d-治疗1周,β-HCG水平均见参照组高
于研究组数据(P<0.05);患者输卵管复通率,输卵管通畅率参照组低于研究组数据(P<0.05),输卵管通而不畅及输
卵管不通者参照组均高于研究组数据(P<0.05);患者满意度见总满意率参照组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 异位妊
娠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显著降低β-HCG水平,提高了输卵管再通率,降低输卵
管通而不畅及输卵管不通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理想,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
赵 国华
目的:探究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随机平分成对
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行常规医院管理和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护理质量
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提升管理
质量。
|
艾合买提· 艾尼娃, 郝 琦, 刘 娟, 邓 芳
目的:探究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对牙周病患者前牙美学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抽选出2022年6月~2024年12月在本 院接受治疗的牙周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入院时间分组,分对照组(23/1~23/6,n=20)、观察组(23/7~ 24/3,n=20)。对照组予以牙周基础治疗(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观察组予以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基础 治疗+口腔正畸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指标、美学效果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牙周探诊 深度、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齿松动度、患牙前牙覆盖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舒 适度、功能性、美观性、便捷性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牙周正畸 联合治疗牙周病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前牙美学重建,具有显著作用,值得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