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朱 婧涵, 周 鑫, 陶 广航
早期负重训练在骨折术后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逐步施加负荷,能够加速骨愈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增强肌肉力量以及改善步态和平衡能力。负重训练的实施,需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康复进度以及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设计。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负重对骨骼的生物学机制有积极影响,能够促进骨密度的恢复,减少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本文重点探讨了早期负重训练对骨折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并结合临床研究与实践,提出了相关实施建议。
|
张 涛, 王 静, 张 元, 王 静东
目的:讨论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行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6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是否改善分为改善组34例、非改善组34例。记录两组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改善情况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或剥脱术、股浅静脉重度返流、股静脉重度返流、腘静脉重度返流、术后大隐静脉曲张VCSS评分均与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改善情况独立相关(P<0.05)。结论:手术方式、术前股腘深静脉返流程度、术后VCSS评分与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改善情况有关,临床可据此对患者术后股腘深静脉返流改善情况进行预测,从而指导手术精准干预,减少手术创伤。
|
金 欣
卵圆孔未闭(PFO)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其发生率较高。在成年人的人群中,尽管大多数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但PFO却与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偏头痛及其他系统性疾病(如晕厥、栓塞事件等)密切相关。传统的诊断方法,如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和右心声学造影(ASCE),虽然被认为是诊断PFO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侵入性和操作局限性,往往限制了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双源冠脉CT(CCTA)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PFO的诊断中逐渐展现出重要价值。CCTA通过无创的方式能够清晰地显示心脏结构,包括卵圆孔未闭的具体解剖特征和血流分流情况,且在对比增强下能够提供精确的心脏解剖信息。研究表明,CCTA在PFO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在不同的临床情境下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此外,CCTA相较于传统的TEE和ASCE,具有操作简便、患者耐受性好、无需特殊准备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接受侵入性检查的患者。特别是在急性脑卒中的评估中,CCTA能够快速、有效地完成PFO的筛查,为后续的治疗决策和干预提供重要的参考。因此双源冠脉CT作为一种新兴的影像学技术,不仅能够提高PFO的诊断准确率,还能在临床实践中提供便捷、安全、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刘 泉
目的:观察在种植牙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引导骨再生技术的作用。方法:选择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扎兰屯市人民医院种植牙患者70例,按照随机抽样分组方式将纳入病例均分2组,1组进行常规种植牙治疗(35例,对照组),另外1组则在种植牙治疗基础上运用引导骨再生技术治疗(35例,观察组)。针对两组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牙槽骨宽度、牙槽骨密度、牙周组织恢复情况以及种植牙美观程度等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牙槽骨高度、牙槽骨宽度、牙槽骨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牙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探诊深度,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种植牙美学评分,观察组治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种植牙患者开展 引导骨再生技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牙周健康水平,提升种植牙美观度,并降低恢复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
朱 倩倩
目的:分析套扎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胃肠道息肉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胃肠道息肉患者共120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以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套扎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总有效率、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套扎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胃肠道息肉的疗效确切。
|
周 平, 武 哲, 张 云云
目的:探讨分析血栓四项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的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23年5月-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患者43例以及恶性肿瘤未发生静脉血栓患者43例,分别为实验组、对照组,均采用血栓四项进行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栓四项指标。结果:两组实验人员的血栓四项指标差异明显(P<0.05)。结论:血栓四项是诊断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的重要手段。
|
张 琳, 杨 宏伟
目的 探讨并分析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上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140例接受诊断的患者中,运用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两种方法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并通过病理结果进行效果分析。结果 在经阴道超声诊断中,病理阳性127例,病理阴性2例,诊断准确率96.42%;而经腹部超声诊断中,病理阳性94例,病理阴性8例,诊断准确率68.57%。在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方面,经阴道超声均明显优于经腹部超声。结论 与经腹部超声相比,经阴道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更具优势,诊断效果更准确,特异度和灵敏度更高。因此,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推荐使用经阴道超声。
|
张 静
目的:探讨间歇人工膨肺吸痰技术在促进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肺康复中应用效果。方法:对神经重症单元收住的80例气管插管或切开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对照组(40人)和观察组(40人)。对照组给雾化、排痰、翻身扣背、口腔护理等常规气道护理+肺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肺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间歇人工膨肺吸痰技术,通过对比两组相关临床检测指标,包括治疗后5天的痰液清除效果、平均日吸痰次数及痰液量;治疗1周后VAP发生率;肺不张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总天数;ICU住院时间,评价改善机械通气患者肺功能,预防肺不张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两组肺部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更明显,观察组对于痰液的清除、肺不张的预防效果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5天后,观察组自主排痰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1周观察组肺部渗出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同时对比两组在ICU的住院时间,和在肺炎上的治疗费用,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神经重症患者大部分存在意识障碍且长时间卧床,其肺功能及身体其他机能差,不能较好地通过自主咳嗽、变换体位等方式来进行排痰,从而其出现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人工膨肺吸痰技术(MHS)弥补了常规吸痰过程中,负压抽吸时引起的小肺泡不张及低氧血症等缺陷;“膨肺”使原有塌陷萎缩的肺泡得以扩张;吸呼之间形成的气流差,促进痰液向中心大气道转移,有利于痰液吸出,使得氧合指数上升,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肺功能。该研究统计结果显示,人工膨肺吸痰技术能更有效地将深部痰液排出,促进肺泡扩张,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血氧饱和度,有效促进神经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肺康复。
|
王 望姣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化护理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纳入80例急诊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每一组均分配40人。以常规护理为对照组,临床路径化护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满意度、呼吸机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数据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临床路径化护理用于急诊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临床护理效果确切。
|
李 园园, 李 永庆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的精准营养支持策略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使用不同营养支持策略,最后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变化和免疫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及体重指数在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较快,T细胞亚群水平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在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精准营养支持策略在aGVHD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恢复,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
董 彬
目的:分析讨论磁致伸缩牙周治疗仪与超声治疗仪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3.01-2024.12所接收的40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磁致伸缩牙周治疗仪治疗)与对照组(超声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牙周指标[治疗后1个月牙周附着水平(7.14±0.33)mm,牙周袋探诊深度(7.32±0.51)mm,松动度(1.41±0.52);治疗后3个月牙周袋探诊深度(3.13±1.04)mm,松动度(0.83±0.34)]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出血菌斑指数[菌斑指数(0.86±0.42)分,软垢指数(0.95±0.33)分,龈沟出血指数(1.02±0.41)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风险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于牙周炎患者的治疗选择磁致伸缩牙周治疗仪效果更好,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
孙 莲
目的:研究妊娠早期妇女尿碘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选医院2023年9月-2024年10月收治的500例期间接收诊治的妊娠早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妇女均接受尿碘检验和甲状腺功能检验,分析不同尿碘水平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结果:低尿碘水平妇女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高于正常水平和高尿碘水平(P<0.05);低尿碘水平妇女FT3、FT4和TSH水平均低于正常水平和高尿碘水平(P<0.05);妊娠早期低尿碘的尿碘水平与FT3、FT4、TSH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低水平的尿碘和高水平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呈现正相关,提示临床重视碘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维持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导妇女保持正常的碘元素水平。
|
高 春来
目的:探讨小针刀疗法对膝关节疼痛的改善效果及安全性,并与传统针刺疗法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小针刀疗法)和对照组(传统针刺疗法),每组39例。治疗周期为4周,每周2次。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4周评估VAS评分及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的PRI、PPI、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用SPSS 26.0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后1周和4周的VAS评分(2.5±0.8)显著低于对照组(4.8±1.0)(P<0.001);实验组治疗后1周和4周的SF-MPQ评分(PRI:8.5±2.1,PPI:1.8±0.4)显著优于对照组(PRI:12.5±2.7,PPI:2.5±0.5)(P<0.001)。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10%,P<0.05)。结论:小针刀疗法可显著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疼痛复杂性和强度,且安全性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
韩 文雯, 陈 红利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口腔医学领域的数据特征建设逐渐成为提高诊疗质量和科研效率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口腔医学数据特征的重要性、特征建设的内容与方法进行阐述。
|
李 翀
目的:研究膳食营养干预结合不同孕周胰岛素应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9月—202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膳食营养干预结合不同孕周胰岛素应用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水平、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膳食营养干预结合不同孕周胰岛素应用可较好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优化妊娠结局,达到顺利分娩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童 戬, 韩 红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逐年攀升,威胁人类健康。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s)作为人体必需脂肪酸,在机体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与NAFLD关系错综复杂。阐述N-6 PUFAs来源、代谢途径、生物学功能,剖析其在NAFLD发病机制各环节,包括脂质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中双相作用,探讨基于N-6 PUFAs干预策略为全面理解两者关联及NAFLD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
徐 嘉敏
目的:探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见性护理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抽选院内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病例,2023年1月-2024年6月,电脑系统随机抽选下分组,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0例,实施预见性护理的研究组50例,对两组护理所得不同结局对比与分析。结果:研究组下肢各静脉血流速度结果相对对比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研究组下肢DVT、肿胀以及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程度,相对较高(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可有效调节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预防下肢出现DVT、肿胀等,并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较高。
|
刘 家家, 王 新兰
目的:评估对存在跌倒风险的患者应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结构化护理方案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在2024年1月-10月期间治疗的住院患者6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结构化护理方案,评估两组的跌倒风险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护理组的跌倒风险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护理组的跌倒防范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和护理前(P<0.05)。结论:对存在跌倒风险的患者应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结构化护理方案可以明显减少跌倒问题的发生,丰富患者对于跌倒防范知识的知晓水平,表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
|
范 宜华
目的:分析奥氮平的用药教育对住院患者依从性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期间医院精神科收治的84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借助计算机随机抽选法将84例病例分为两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奥氮平治疗,对照组住院患者实施专门的奥氮平用药教育,标准组住院患者仅提供标准用药指导,比较两组住院患者的症状评分、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对药品知识的知晓率、用药依从性、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结果:经干预后,对照组住院患者的各项症状评分、认知功能各项评分均优于标准组患者,均P<0.05;对照组住院患者对药物知识的知晓率(100.00%)、用药依从率(95.24%)均显著高于标准组(73.81%)、(80.95%),P<0.05;对照组住院患者的用药合理性(97.62%)、用药安全性(97.62)均明显高于标准组(71.43%)、(85.71%),P<0.05。结论: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积极开展奥氮平用药教育,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推荐。
|
朱 冬梅
目的:探寻理想的先兆流产孕妇护理方案,着重分析渐进式情绪放松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2023.5-2024.8,择取病例为先兆流产孕妇,共计100例,结合在院期间所用护理方案分组,进行常规护理的50例孕妇归纳至对照组,联用渐进式情绪放松训练的50例孕妇归纳至观察组。结果:比较两项不良情绪评分、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评分、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可见两组差异(P<0.05)。结论:先兆流产孕妇实施渐进式情绪放松训练,可减少不良情绪,提高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应用价值显著。
|
冯 丹丹, 李 倩
目的:探讨急诊脑卒中患者应用行为决策护理措施干预对神经功能与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从医院选取出60例急诊脑卒中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行为决策护理,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急诊急救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相比对照组降低,且急救指标优于对照组,预后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脑卒中患者通过行为决策护理措施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急救救治效果,改善肢体功能。
|
周 杰, 王 文燕
目的:分析妊娠期子宫瘢痕情况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发生子宫破裂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10月医院收治的6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根据其妊娠结局是否发生子宫破裂进行分组,其中未破裂组42例、破裂组18例。搜集其妊娠期时临床资料,分析子宫破裂发生与妊娠期子宫瘢痕情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孕妇妊娠早期时的子宫瘢痕纵切、横切厚度相比,差异性均不大(P>0.05)。破裂组孕妇妊娠晚期时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明显要比未破裂组小(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是否发生子宫破裂与其妊娠早期子宫瘢痕厚度并无很大关联,但与妊娠晚期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有显著关联,可据此预测子宫破裂的发生。
|
由 天宇, 方 哲
随着心脏瓣膜病病因学的改变及缺血等因素导致继发性瓣膜病发生率的增加,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方法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目前为止,手术治疗仍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其中,经导管瓣膜病介入治疗成为心脏疾病研究的前沿领域,临床的迫切需求推动了相关器械与技术的发展,使得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不断扩大。同时,药物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旨在以相关瓣膜病管理指南和专家共识为依据,对二尖瓣反流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简要综述。
|
赵 继梅
目的:探讨与分析对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宣教的过程中选择AIDET沟通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1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沟通模式,研究组:采取AIDET沟通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护患的信任度、焦虑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护患信任度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焦虑程度显著更低(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讲,在给予健康宣教的过程中,联合采取AIDET沟通模式,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预后的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促使患者对医护人员建立信任,并且还能提升护理的满意度,其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进一步加以推广与使用。
|
祝 馨
目的:评估个性化护理策略在管理特应性皮炎长期瘙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88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实验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接受基于患者个体特点设计的个性化护理策略。两组患者干预周期均为12周,研究过程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瘙痒程度,记录经皮水分流失(TEWL)和皮肤水分含量以评价皮肤屏障功能,检测血清炎症标志物(IL-4、IL-13、IgE)以反映炎症状态,同时以DLQI和PSQI量化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睡眠状况。数据采用t检验和χ²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实验组在干预后瘙痒评分(VAS)显著降低,皮肤屏障功能显著改善,TEWL和皮肤水分含量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标志物(IL-4、IL-13、IgE)水平显著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生活质量评分(DLQI)和睡眠质量评分(PSQI)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P<0.001)。研究结果表明,个性化护理策略在控制瘙痒、恢复皮肤屏障、缓解炎症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结论:个性化护理策略通过多维度干预改善了特应性皮炎患者的核心症状及生活体验,研究提示,针对瘙痒这一核心问题设计的护理措施能够优化皮肤生理状态,更能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为特应性皮炎的护理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
杨 璐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并评估针对性干预策略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4 年 1 月至 2024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100 例 COPD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策略,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组在多项生活质量评估指标上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 COPD 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制定并实施综合干预策略,能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张 哲, 武 萌萌, 沈 彦如
目的:分析脑梗死病人在静脉溶栓过程中配合使用人文关怀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80例脑梗死静脉溶栓病人进行数据分析,选取时间在2022年3月-2024年11月,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组40例。研究组在治疗过程中配合使用人文关怀,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配合使用常规护理,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比较对照组,研究组的血管再通、BI、Fugl-Meyer、自我效能、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更高,吞咽功能障碍、肺炎、NIHSS、并发症均显著更低,入院到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显著更短,平均住院花费显著更少,P<0.05。结论:脑梗死病人在静脉溶栓过程中配合使用人文关怀的效果理想。
|
王 欢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行针刺干预对神疲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1月至2024年10月为研究周期,选取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对应常规治疗和针刺治疗,收集治疗结果数据比较分析。结果:组间数据比较,治疗后研究组在神疲乏力评分、恶心和呕吐情况以及中医症候积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针刺应用于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治疗中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神疲乏力、恶心呕吐以及手足综合征等症状,为中医治疗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缪 文龙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2023年5月-2024年5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选取70例。采用随机方式将这些患者均分至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方法分别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保守治疗。评估治疗后两组骨折愈合效果,记录两组骨折愈合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测评两组治疗前后的日常活动能力。结果 研究组骨折愈合优良率较高,和对照组形成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期间并发症总体发生率较低,和对照组形成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评分均有升高,研究组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和保守治疗相比,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可加快骨折的愈合,并降低骨折愈合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效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建议临床对这一治疗方法广泛应用及推广。
|
张 园园
目的 观察对于急性盆腔炎患者给予腹腔镜联合抗生素治疗所达到的效果。方法 以13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生素治疗,研究组则给予腹腔镜手术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以上各项指标在组间形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盆腔炎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联合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能够更快地改善患者的各种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赢得患者的满意。
|
陈 昕, 纪 伟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临床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脊柱关节病的一种,主要侵犯中轴骨骼(骶髂关节和脊柱),还可出现关节外改变。高球蛋白血症是一种血液疾病,其特征是人体中球蛋白的含量过高,主要以免疫球蛋白(Ig)增高为主。AS患者可伴有Ig水平的升高,且合并高球蛋白血症的AS患者疾病活动度可能更高,更容易出现髋关节的受累、合并肾脏损害、产生疲劳,导致预后不良。目前针对AS合并高球蛋白血症的文献较少,治疗上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主要在治疗AS本病的同时,降低球蛋白水平,进而达到控制病情和减轻症状的目的。本文大致梳理了AS合并高球蛋白血症的相关研究,希望提高风湿免疫科医生对于AS患者Ig水平的重视,为治疗提供一个方向。
|
张 亮
目的:分析吸入性乙酰半胱氨酸肺泡灌洗对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重症肺炎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抽取58例患者,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的参与对象,研究时间从2022年5月开始,直到2023年5月结束,基于抽样调查法,将58例患者等量均分为两组,29例患者为参照组,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实验组计入29例,给予吸入性乙酰半胱氨酸肺泡灌洗疗法,评估两组肺功能指标水平、炎症相关指标水平、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后,参照组肺功能指标水平与实验组相比,显示实验组肺功能指标水平更高,P<0.05;两组炎症相关指标水平对比,实验组数据结果优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有效性为86.21%,实验组有效性为96.55%,组间对比有突出性差异,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吸入性乙酰半胱氨酸肺泡灌洗治疗,能够显著减轻机体内的炎性反应,提升肺功能指标水平,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
|
蔡 教斌
目的分析骨科运动医学在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膝踝骨创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筛选我院88例的肩膝踝骨创伤患者,全部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具体时间在2023年9月-2024年9月之间,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而研究组为骨科运动医学干预。结果研究组肩膝踝功能恢复更好(P<0.05);研究组VAS和FMA评分更好(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更高(P<0.05)。结论骨科运动医学在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膝踝骨创伤患者中的效果更好,可以尽快恢复其关节功能,改善运动能力,减轻疼痛程度,并提高生活质量,应该推广。
|
张 园园
目的 分析产科子宫出血的病理及相关因素。方法 以本院产科2023年5月-2024年5月收治的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选取60例。全部患者均已接受子宫切除手术,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子宫出血的病理及相关因素进行查找。结果 在子宫出血的病理分析中,12例为宫缩乏力,28例为胎盘因素,9例为子宫切口感染,11例为其他因素。出血量>3500mL时,占比较高的为胎盘因素。子宫切除指征分析中,胎盘因素和宫缩乏力为占比比较大的两个因素。最终分析发现,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早剥、宫缩乏力为对子宫切除有显著影响的因素。结论 对产科子宫出血的病理及相关因素加以明确,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临床实践中,应重视对产科子宫出血病理的研究。
|
张 维微
目的 探讨老年人口腔修复的特点、需求及有效的修复策略。方法 选取 2023 年 1 月 1 日 - 2024 年 12 月 30 日期间我院收治的 70 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 35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修复方法,实验组采用综合优化修复策略,对比两组修复效果。观察指标包括修复满意度、咀嚼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 实验组在各项观察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人的口腔修复特点与需求制定个性化综合修复策略,可有效提高修复效果,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
李 霞
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影响女性生殖功能和代谢。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PCOS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旨在探讨PCOS患者的代谢特征,并评估不同临床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记录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腰围等基本信息,以及月经情况、不孕年限等病史信息。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结果:PCOS患者的代谢特征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血脂异常等高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与对照组相比,PCOS患者的FPG、FINS、TC、TG、LDL-C和HDL-C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PCOS患者的代谢特征以胰岛素抵抗和高糖、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临床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代谢状况和生殖功能。其中,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性干预手段;药物治疗则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未来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PCOS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林 美虾
目的:评价苗药外敷对于急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AML)痰热蕴结证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3年8月间院内收入的98例AML(痰热蕴结证)患儿,随机法分组,第一组49例,选择苗药外敷治疗;第二组49例,选择常规药物治疗。结果:第一组的总有效率高出第二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第二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直肠淋巴结直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第一组的直肠淋巴结直径均小于第二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第二组(P<0.05)。结论:苗药外敷治疗能够改善AML(痰热蕴结证)患儿的治疗功效,尽快促进症状缓解,且能有效缩小直肠淋巴结的具体直径,具有较高的用药价值。
|
方 大正, 郑 德玉
目的:探讨耳穴穴位注射治疗重症哮喘的有效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西医常规治疗,应用机械辅助通气并且配合平喘、化痰、补液等等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对照。治疗组加用耳穴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之后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相关指标的变化,以评估该疗法的有效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h、PaO2、PaCO2、SpO2、R具有明显的差异,哮喘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穴位注射能够提高重症哮喘常规疗法的疗效。
|
姚 君燕
目的:探讨常规检验及血液生化检验的糖尿病检出率与血液生化检验血糖、血脂指标分析。方法:选择我中心于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内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在我中心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尿常规检验及血液生化检验。对两种检验方式的糖尿病检出率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水平、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进行对比和评估。结果:血液生化检验组的糖尿病检出率93.33%(56/60)显著高于尿常规检验81.67%(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生化检验在糖尿病的检出率上优于常规检验,且能直观反映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为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指导。
|
潘 虹
目的:探讨细菌感染性疾病联合应用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验的价值。方法:纳入对象疑似发生细菌感染性疾病并配合医院采集血样检查,于2023年8月-2024年10月入院,共计100例,所采集血样常规处理后实施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检验,统计单一检验结果、联合检验结果,计算不同检验方式的检验效能,评价联合检验辅助临床鉴别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价值。结果:单一检验、联合检验的阳性、阴性检出率比值是(P>0.05),单一检验、联合检验的三项效能比值是(P<0.05)。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健康正常受检者的各项检验数值比值是(P<0.05)。结论: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可辅助临床识别细菌感染性疾病,且检验效能突出,操作简单便捷,应用价值显著。
|
田 生兰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是一种使用超高频超声波对眼前节组织结构进行实时动态观察的先进技术,该技术在睫状体检测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本文总结了近年来UBM在眼睫状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并对与UBM相关的多种新技术进行了分析。
|
康 凯林
目的:分析CT结合DR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意义。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DR、CT检查。对比DR、CT单独检查及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1)病理性诊断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确诊周围型肺癌患者68例,占比85.00%(68/80)。68例患者中,病理分型为鳞癌、腺癌、支气管细胞癌、小细胞未分化癌、腺鳞癌分别为21例、19例、8例、10例、10例。(2)DR检查结果显示,80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中,52例患者确诊;CT检查结果显示,80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中,71例患者确诊;DR联合CT检查结果显示,80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中,75例患者确诊。DR联合CT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均高于DR、CT单独检查结果,P<0.05。(3)相较于病理检查,DR单独检查诊断鳞癌、腺癌、支气管细胞癌、小细胞未分化癌、腺鳞癌符合率分别为76.19%、52.63%、62.50%、80.00%、90.00%;CT单独检查诊断鳞癌、腺癌、支气管细胞癌、小细胞未分化癌、腺鳞癌符合率分别为90.48%、84.21%、75.00%、90.00%、90.00%;联合检查诊断鳞癌、腺癌、支气管细胞癌、小细胞未分化癌、腺鳞癌符合率分别为100.00%、94.74%、87.50%、100.00%、100.00%。联合检查诊断不同病理类型符合率均高于DR、CT单独检查结果,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中应用CT结合DR,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李 慧芳
目的:探析梅毒检验假阳性及假阴性原因调查及影响因素。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本中心2022-2024年接受梅毒检验的受试者600例为目标,对受试者检验结果出现假阳性、假阴性几率进行总结分析,并分析其出现原因与影响因素。结果:600例标本之中,出现假阳性标本6例,出现假阴性标本10例,检验结果出现错误几率为2.67%;假阳性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包括试剂因素、标本因素以及检验方法因素;假阴性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包括标本因素、检验方法因素等。结论:梅毒检验中受多种因素影响,易出现假阳性与假阴性的情况,应积极采取控制措施,提高检验质量与准确性,为后续疾病预防、管理以及治疗提供支持。
|
刘 雄欣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对伤口造口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择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接诊伤口造口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优质护理),各40例,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及情绪状态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伤口造口患者,建议实施优质护理,以此可以促使患者的身心状况得到改善,减轻患者的机体不适及负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患者对护理服务较为满意,依从性良好,可进行普及推广。
|
熊 飘飘
目的:探讨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全程护理路径对多囊肾腹膜透析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23年4月至2024年5月,将纳入的62例多囊肾腹膜透析患者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构建并应用全程护理路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的Kt/V值、nPCR水平更高,营养指标改善更明显,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护理路径对多囊肾腹膜透析患者具有显著的综合干预效果。通过提升透析充分性、改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风险及增强患者满意度,该护理模式为优化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
朱 婧涵, 段 孟飞, 马 莉莉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对医疗效果至关重要,滥用抗生素已成为公共卫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护理干预在抗生素合理使用中的作用,探讨了护理干预的实施策略和显著效果。通过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加强团队协作、持续监测与评估等措施,护理干预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降低了耐药性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研究表明,护理干预在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为抗生素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
夏 耀青
目的:分析血液净化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血液净化患儿为对象,均需采取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比效果。结果:研究组舒适度、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通常需选择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而期间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所以需强化护理干预,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可以保证置管效果,维持患儿身心健康,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
詹 娟, 陈 晓雪, 陈 为娟, 黄 朵朵, 李 冬梅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预见护理照看下的康复情况与护理满意度。方法:在医院2023年10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处理,将基础护理作为对照组的干预措施,观察组则提供预见护理,比较双方心理状态、康复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焦虑以及抑郁评分均在对照组之下,观察组代表身体康复的6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代表身体康复的日常生活能力强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也在对照组之上。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休养的过程中,基于患者病情以及康复期可能遇到的问题,制作相对齐全以及完善的护理计划,对所有护理干预内容进行精细化的调整,促使每项护理措施均在患者症状改善中发挥作用。患者在预见护理下,情绪处于稳定水平,身体恢复速度变快,所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鲜少发生护患纠纷。
|
刘 倩
目的:评估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修复过程中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生理和心理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入院的3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例。对照组与常规护理为主,实验组则进行创面护理、营养支持、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的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修复中的效果显著,能够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感染风险,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
邓 香兰
目的:分析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0月100例小儿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的患儿,按照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好,可以减少婴幼儿腹泻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提高家长满意度。
|
李 美子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延续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使用不同护理模式,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康复效果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护理模式通过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和定期随访等综合措施,显著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
宋 菲
目的 探讨医学整形手术后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为优化整形术后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 2023 年12 月至 2024 年 12 月期间行医学整形手术的 10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恢复满意度、伤口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在各项观察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医学整形手术患者的恢复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对整形术后护理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冯 玲凤
目的:探讨个体化抗凝护理策略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出血风险、脑卒中及血栓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本院接受抗凝治疗的老年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精准化抗凝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在临床指标上的表现。结果:实验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P<0.001),其中按时服药率、持续服药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漏服次数减少。出血事件发生率在实验组低于对照组(10.0% vs 2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2)。实验组脑卒中及血栓事件发生率较低,缺血性卒中和系统性栓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在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01),满意率增加,不满意率降低。实验组再住院率下降(10.0% vs 20.0%),但统计学分析未见显著性差异(P=0.470)。结论:优化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依从性,改善护理满意度,并可能降低出血及血栓相关再住院风险。尽管部分临床终点事件的统计学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护理干预的积极作用仍值得关注。后续的研究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个体化护理在老年房颤患者长期抗凝治疗中的价值。
|
赵 华平
目的:研究颈动脉超声技术在诊断心血管高风险人群中的应用价值及重要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我中心120例心血管高危患者作为对象,依据超声结果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差异,将患者划分为三组,每组40例:研究A组患者的IMT小于1mm,研究B组患者的IMT介于1mm至1.5mm之间,而研究C组患者的IMT则超过1.5mm。对全部患者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深入探讨了该检查的诊断效能与价值。结果:对比收缩期峰值流速与搏动指数的数值,研究A组的参数显著低于研究B组,而研究B组又低于研究C组,此差异在统计学上呈现显著性(P<0.05)。然而,在舒张末期流速和阻力指数的对比分析中,三组间参数的差异并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P>0.05)。此外,在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上,研究A组的发生率最低,研究B组次之,研究C组最高;同时,在对比三组危险因素的水平时,研究A组最低,研究B组居中,研究C组最高,这些差异同样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心血管高危群体,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手段,能够助力患者及早发现潜在的血管病变,从而为其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此检查方法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价值与重要性。
|
张 璐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中的必要性及其有效干预措施。方法:研究纳入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波动幅度、心率变异性、炎症因子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及抑郁和焦虑评分,探讨心理护理的作用。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系数显著降低,心率变异性指标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显著下降,显示全身炎症状态得到有效缓解;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患者在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等维度的改善尤为显著;抑郁和焦虑评分显著下降,心理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中具有重要意义,能改善患者的生理指标、缓解心理问题,为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
许 敏帆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3.09-2024.09于本院行腹腔镜手术的68例结直肠癌患者,经编号、奇偶数划分处理,将所得组别命名为对比组(34例、常规护理)、探究组(34例、手术室护理)。针对低体温预防等效果开展分析。结果:探究组患者手术时长、肠道恢复用时、住院天数均更少,术中及术毕鼻咽温度变化幅度更小,寒战发生率(5.88%)相较于对比组(20.59%)更低,患者满意度(97.06%)相较于对比组(85.29%)更高,(P<0.05)。结论:针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为其实施手术室护理,能够促进低体温预防效果的加强以及康复进程的加速,实现满意度的增加。
|
王 凤
目的 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心理应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使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最后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应激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SR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吴 丽美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期间接受临床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9月-2024年9月我院收诊的老年ACS患者88例,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比组(44例)及综合组(44例)。参比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给予综合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6 分钟步行距离水平(6 Minute Walk Test,6MWT)、不良心血管事件(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ACE)发生率及遵医嘱配合行为达成率。结果:综合组护理后的6MWT水平均明显长于参比组的6MWT水平;综合组患者的ACE发生率(2.27%)明显低于参比组患者的ACE发生率(18.18%);综合组的遵医嘱配合行为达成率均明显高于参比组的遵医嘱配合行为达成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PCI治疗期间接受综合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提升其遵医嘱配合行为达成率,从而帮助ACE的有效预防,明显提升其6MWT水平,心功能得到明显恢复,推荐使用。
|
王 晓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提升TAVR术后老年患者自理能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TAVR术的老年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在术后采取不同护理模式,最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自理能力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TAVR术后老年患者的自理能力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并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
|
刘 莹, 刘 茵茵, 丛 春萍
目的:探析综合护理策略在膝关节军事训练伤术后疼痛控制与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以80例膝关节军事训练伤术后患者为目标,2023年1月-2024年7月,随机数字表法下分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干预,研究组40例则实施综合护理策略,对比分析两组疼痛程度、关节功能恢复等着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并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则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并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研究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则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膝关节军事训练伤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策略,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所具价值显著。
|
田 姿
目的:探索个性化护理方案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设计前瞻性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88例心律失常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采用基于患者具体状况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统计学视角下对比两组在关键临床指标上的表现。结果:实验组在心率变异性(SDNN和RMSSD显著提高)、QT间期及离散度(显著缩短)、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显著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提升)及六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显著增加)上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方案为心律失常的管理提供了新的临床路径,体现出从单一治疗模式向综合干预转变的优势,满足了患者的个体需求,也在多维度上改善了治疗结果,为心律失常护理领域提供了更优实践参考。
|
吕 健
目的:晚期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预见性护理分析。方法:本次研究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合计有76例,患者均属于晚期癌症对象。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对比患者护理结果。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的综合护理满意率较高、并发症例数较少。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舒适度和希望水平提升,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经过预见性护理,晚期肝癌患者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结果较好,表现为生活质量提升,负面情绪缓解,并发症例数少等,值得推广。
|
李 永庆, 李 园园
目的 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早期排异反应的循证护理干预与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采取不同术后护理干预措施,最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异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与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异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出院时的血象恢复情况也更为理想,康复速度较快,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早期排异反应防治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降低排异反应的发生率,还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
杨 大惠
目的 观察对消化道早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实施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确定好研究内容后选取确诊的消化道早癌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病例,且在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时间内就诊。为了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及真实性,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采取分组的方法进行对比,其中37例患者分入对照组中,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另外的37例患者则分入研究组中,对其实施精细全面的护理配合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涉及的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在内镜中心的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及在内镜中心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分析对比三个评分指标得出,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得出,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各项指标经过分析后得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消化道早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给予科学化的护理配合措施,利于获得良好的效果,可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改善其不良情绪及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赢得患者的满意,可推广应用。
|
刘 婷婷
目的 分析小儿斜视矫正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对患儿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使用不同围术期护理方法,最后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时间和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包括拆线时间和恢复视力的时间。观察组患儿恢复更加迅速,P<0.05。观察组患儿的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术期全过程护理对小儿斜视矫正术的恢复效果和患儿依从性均有显著促进作用。
|
杨 喜娟, 李 文博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文护理关怀对经腹腔镜手术术中并发症的影响。选取 2023 年 12 月至 2024 年 12 月期间 120 例接受经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6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人文护理关怀。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显示,实验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人文护理关怀能够有效降低经腹腔镜手术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
|
付 蓉
目的:探讨针对心肌病患者的运动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78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参考组与实验组,各39例。参考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运动康复护理。统计学比较两组的关键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在LVEF提升、6MWD增长、NT-proBNP降低和HRV优化方面均明显优于参考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系统化运动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提升其运动耐量,并降低炎症及慢性心衰相关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岑 晓珠
目的:研究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CNP)的效果。方法:纳入2022.11-2024.11于本院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采用数字表分组方式,将其设置为对比组(33例、常规护理)、探究组(33例、临床护理路径)。针对应用效果开展分析。结果:探究组患者住院天数更少,肩关节功能评分更高,焦虑、抑郁、疼痛评分均更低,患者满意度(96.97%)相较于对比组(81.82%)更高,(P<0.05)。结论:针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CNP的实施,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效果的提升及周期的加速,对患者疼痛、负性心理情绪起到积极缓解作用,实现满意度的提升。
|
张 鑫
目的:探究人文关怀护理在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老年白内障患者60例,运用抽签法为参照组(n=30,常规护理)、实验组(n=30,人文关怀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护理前、护理后心理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负性情绪评分、生活质量对比均未体现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负性情绪评分、生活质量与参照组相比较低(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与参照组相比较低(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的开展,其效果较显著,患者治疗期间负性情绪较前得以缓解,促进其治疗配合度,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得以提高,值得应用。
|
王 鑫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胃炎护理期间开展心理护理的优势。方法:选取60例在本院治疗慢性胃炎的老年患者,随机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入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较短,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心理护理的实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进程。
|
南 燕
目的:探索早期护理干预在缩短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周期中的作用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基础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的早期护理干预。通过对重要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两组在护理效果上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干预后,LVEF显著提高,NT-proBNP水平大幅下降,HRV参数改善,6MWD显著增加,CRP水平明显降低,各指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证实早期护理干预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自主神经调节能力、运动耐力及炎症状态,为缩短康复周期提供了明确依据。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改善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功能、自主神经调节能力和运动耐力,明显降低了心脏压力负荷和炎症状态,在缩短康复周期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效果。此护理模式通过精准聚焦关键指标,为患者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支持,体现出护理干预在现代医学康复体系中的重要价值。
|
王 巧燕
目的:分析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纳入2024年1月-2024年6月时间段内于我院就诊的2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综合护理,对照组间血糖水平。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析,护理前无异P>0.05;护理后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将个体化综合护理施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对患者的血糖有显著的降低效果,护理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
井 翠萍
目的:探讨老年房颤患者在长期抗凝治疗中的居家护理管理对用药依从性和临床效果的影响。通过细致观察和数据对比,为优化患者的长期治疗方案提供新的视角和依据。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确诊的40例老年房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则采取长期抗凝治疗的居家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抗凝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结论:老年房颤患者在长期抗凝治疗中引入居家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其用药依从性,降低治疗相关风险,优化整体治疗效果。
|
龚 兴媛, 董 文静, 李 倩, 周 恩会, 李 玉玲, 王 丽华
目的:评价公立医院推行预住院模式的效果。方法:某公立医院于2024年6月开始推行预住院模式,评估推行前(2024年1月至6月)、推行后(2024年7月至10月)四个科室的效率指标与技术水平指标。结果:在出院人数与床位使用率的增幅层面,中医肛肠科增幅率最高,胃肠外科的增幅率最低,但四个科室的出院人数与床位使用率均有增长。在床位周转次数层面,中医肛肠科增幅最高,肝胆外科的增幅最低。预住院模式推行后,中医肛肠科与院本部妇科的平均住院日短于推行前,时间消耗指数小于推行前,P<0.05。不同科室的择期手术术前等待时间对比于推行前有缩短,但研究样本量少,推行前后对比均无差异(P>0.05)。结论:预住院模式能够提高公立医院的出院人数,提升床位使用率与周转次数,同时可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降低时间消耗指数,对于择期手术术前等待时间具有一定的缩短作用。但预住院模式在推行期间存在风险因素,需加强流程管理,增加医患沟通频率,以提高其推行效率。
|
李 娟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护士应用层级培训模式+目标管理法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围绕消化内科护士培训开展,时间节点是2023.09-2024.08,将层级培训模式+目标管理法作为研究方向,分析该培训模式前后护士相关能力的变化。结果:组间数据比较,培训后的护士满意度调查问卷考核成绩、综合能力评分以及培训模式满意度均优于培训前(P<0.05)。结论:层级培训模式+目标管理法为临床护士培训提供新选择,利于消化内科护士提高的理论成绩、临床实操成绩及综合能力,同时获得更好的护理体验,可进一步推广。
|
宋 倩倩
目的:观察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接受酪酸梭菌活菌散协同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22年9月~2024年9月之间,本院收诊的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47例,随机区分参比组(23例)及协同组(24例)。参比组患儿予以基础治疗;协同组予以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协同醒脾养儿颗粒治疗。比对其病证消退用时、不良反应率、应用效率。结果:协同组的病证消退用时均明显短于参比组;协同组的不良反应率(4.16%)明显低于参比组(26.08%);协同组的药物应用效率(95.83%)明显高于参比组(69.5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协同醒脾养儿颗粒治疗,更利于帮助患儿加速病证消退,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药物应用效率与安全性共同保障,推荐使用。
|
梁 福, 金 红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血液循环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 高而引起的疾病,其病因包括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结节性毒性甲 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等[1]。甲亢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内分泌性疾病,其 在治疗上以抗甲状腺药物(ATD)作为首选。本例患者在确诊 Graves 病 1 个月后 发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此类病例报道极少,现对该患者进行讨论,报道如下。
|
欧阳 惠华
目的:对19例重症药疹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深入探究其临床特征、治疗手段及护理干预举措,剖析不同护理措施对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进而为临床诊治与护理该类病症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择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07月期间收治的19例重症药疹患者,全面回顾其病历资料,涵盖一般情况、用药过往、疾病类别、临床表征、治疗流程以及护理措施等方面。设定皮疹消退时间、黏膜损伤修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作为观察指标,同时运用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予以分析处理。结果:经剖析发现,不同类型的重症药疹在皮疹消退时间、黏膜损伤修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呈现出明显差异,且在落实针对性护理措施后,患者各项恢复指标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优化改善。结论:重症药疹病情严峻且繁杂,全方位明晰其临床特点并施行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推动患者康复进程意义重大,能够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给予极具价值的指导与借鉴。
|
张 莉莉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片在急诊高血压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0至2025至1月收治的30例高血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方式进行组别划分,确保每组15人,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20mg剂量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尼莫地平片40mg的方案开展治疗,并对比两组治疗有效性、安全性,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h、2h、3h后的心率与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60.00%;治疗后观察组血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从各项数据对比结果可见两组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未见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实施40mg尼莫地平片治疗方案的效果较为理想,能够保证患者心率的稳定,且血压逐渐接近有效达标值,具有在急诊高血压患者中推广的价值。
|
崔 晓娟
糖尿病属于临床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是目前全球病发率最高的慢性病,全国目前现有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8.2亿人,而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3亿人,是全球糖尿病病发率最高的国家。糖尿病与患者的血糖、血脂和新陈代谢相关,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体。由于糖尿病具有治疗周期长、治疗难度高等特点,需要患者进行长时间血糖控制,并对自身生活习惯、运动习惯和饮食习惯加以改善,从而避免血糖升高,因而导致治疗难度非常大,患者往往难以根治。临床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措施为药物干预,而由于糖尿病的病症表现、病情发展和治疗方式不同,因而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种类也非常多,针对各类糖尿病药物的特点和代表药需要糖尿病患者加以学习,从而根据自身情况科学用药,为患者自身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保证。糖尿病药物的分类及代表药有哪些?下文将对此展开论述。
|
陈 思杏, 黄 伊婕, 余 秀梅, 黄 颖, 徐 荷棱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健康教育视频联合正性暗示对牙科畏惧患儿全麻围术期焦虑的缓解效果,以期为优化牙科畏惧患儿全麻围术期护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在我院行牙科全身麻醉治疗的100名牙科畏惧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联合健康教育视频及正性暗示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通过改良耶鲁围手术期焦虑量表(mYPAS)评估患儿等候时及诱导时的焦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在等候时及诱导时的mYP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具体而言,研究组等候时的术前焦虑评分为(32±12.206),诱导时焦虑评分为(40.4±8.680);而对照组等候时的术前焦虑评分为(52.5±12.627),诱导时焦虑评分为(71.9±16.534)。这表明健康教育视频联合正性暗示能有效减轻牙科畏惧患儿全麻围术期的焦虑情绪。结论:健康教育视频联合正性暗示作为一种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牙科畏惧患儿在全麻围术期等候时及诱导时的焦虑水平。
|
王 琴, 申 丽桃, 张 海伟
目的:对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方法:纳入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通过Cochrane风险偏移评估工具进行评价方法学质量,运用RevMan5.3进行对纳入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RCTs研究,总样本量981例。Meta分析显示: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前庭性偏头痛在临床总有效率、眩晕残障量表评分义、中医症状评分、治疗期间发作次数、复发率等方面较单一西药治疗更具有优势。结论:临床运用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较单纯运用西药治疗更具有优势。
|
王 永伏
目的:分析炙甘草汤加减辅助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接受医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2022年7月~2023年7月)当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为了进一步分析不同药物下治疗效果有差异性,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和炙甘草汤加减辅助治疗,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状态、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观察组比对照组少,QRS波时间、PR间期比对照组短,P<0.05;胸痛胸闷、气短乏力、心烦失眠观察组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有效率高,P<0.05;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于患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而言,在治疗的期间应用炙甘草汤加减辅助治疗可有效缓解其心律失常等症状反应,同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治疗效率,对患者疾病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应用和宣传。
|
孙 健, 程 伟, 穆 敬平, 张 敏, 何 绣芳, 陈 佳佳
目的探讨中药在泌尿外科疾病治疗中的科学监管效果。方法筛选我院84例的泌尿外科疾病患者,所选时间段在2023年10月-2024年10月之间,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监管,而研究组为药学指导监管。结果研究组不合理用药情况更少(P<0.05);研究组满意度较高(P<0.05);研究组生存质量更高(P<0.05)。结论中药治疗泌尿外科疾病中配合科学药学指导的监管效果理想,能有效控制不合理用药出现,提高满意度,改善生存质量,应该推广。
|
刘 伟建, 吴 佳昕, 刘 慧, 邹 云龙
目的 通过对江西省发布的12份有关中医药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政策文件的政策工具进行深度分析,探讨各政策的侧重点与不足之处,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方法 对江西省2018-2024年发布的12份有关中医药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政策文件为对象,进行通读,编码,运用内容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对政策工具进行分析,并构建二维分析框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111个政策编码中,供给型政策依赖过大,需求型严重应用不足,运行周期维度中,起始期政策工具运用过多。结论:应提高对需求型政策工具的应用,适当降低对供给型政策工具的应用频率,优化政策工具周期的分布。
|
李 晨
目的:探究在老年患者慢性疾病管理中应用中医辨证施护的特点与优势。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老年慢性病患者,时间段为2023年6月-2024年6月,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两组,分别接受日常护理管理、强化中医辨证施护。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的理论考核评分、护理能力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的自护能力评分、护理管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慢性疾病管理中,应用中医辨证施护后可以大幅度提升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并增强患者自身的自护能力,进一步获得患者及家属的广泛认可。
|
饶 攀国, 郭 锐
现如今留置导尿管已经成为各类手术的常规操作,但术后留置导尿管会引起一系列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道疼痛、尿频感、尿急感,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这一类临床症状称之为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atheter-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CRBD)。在麻醉苏醒期患者往往会疼痛难忍烦躁不安,它可加重术后疼痛,导致手术切口裂开出血、尿道损伤出血等发生,降低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延长其住院时间。近年来,CRBD的防治已变成热点之一,本文就各类防治措施与其作用机制进行概述。
|
徐 非, 孟 丽丽, 李 雪
重度子痫前期属于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常导致孕妇多器官功能损害,引发多种与妊娠相关的健康问题,对母婴双方的生命安全构成严峻挑战[1]。尽管当前医学界在探索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上尚未达成共识,缺乏直接的特效治疗药物,但临床护理干预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尤为凸显,成为维护母体与胎儿健康、优化预后结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次研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以及文献查阅分析重度子痫前期护理模式及内容对母婴解决的影响,为临床护理选择提供方向,同时也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重要参考与借鉴,具体如下:
|
孙 重阳, 郑胜 哲通
帕金森病(PD)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侵袭中老年人,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攀升。PD患者不仅受运动症状困扰,还常伴有多种非运动症状,极大地降低了生活质量。本文全面综述了PD患者的综合管理策略,涵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干预及护理等多个方面,旨在为提升PD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
任 彦
本文聚焦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医疗设备调配中心的设备选取问题,深入探讨优化思路与策略。在梳理公共管理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当前医疗设备选取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实践案例,提出基于公共管理理论的优化策略,旨在为提升医疗设备调配效率与效果、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
陈 姗姗, 嵇 艳双, 王 万霞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在临床较为多见,也被称为妊高征,这是妊娠期孕妇出现概率较高的并发症的一种。对于中重度的患者来说,疾病对孕妇本身及胎儿都会带来显著的生命威胁,疾病死亡风险较高。因此,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完善各项护理措施,可以更好地对孕妇及胎儿的健康安全加以保障。为此,本文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可以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及参考。
|
李 默涵, 金 顺花
本文讲述了晚期直肠癌免疫治疗结合新辅助放化疗的临床研究进展。阐述了其理论基础,详细介绍了多项临床研究的方案、结果及安全性,探讨了相关生物标志物,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奚 瑶, 王 奔
纤支镜检查是一种重要的临床诊断手段,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清晰的影像信息,进而帮助医生做出更加准确的诊断。但该操作具有一定的侵入性,在检查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因此,在检查期间为了确保操作顺利进行,应实施全面的舒适护理干预,关注患者的身心需求,为其提供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从而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及耐受性,增强整个检查过程中的舒适感。具体包括术前的环境护理、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心理上的支持与干预,并在术中给予陪伴,确保纤支镜检查顺利完成。本文对舒适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