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期次
查看或下载完整的期次 |
目录
周 子依
本研究专注于剖析康复治疗实习带教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成效。先深入分析传统实习带教方法在实践能力与独立
思考能力培养上的不足,再详细阐释案例教学法以真实案例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分析讨论的理论基础及独特特点。在康
复治疗实习带教实施层面,详述案例的筛选标准、设计思路及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引导细节。采用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技能观察、
学生问卷调查及带教老师评价等多维度科学评估方式,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案例教学法优势显著,能有效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过也存在案例选择难、教学时间把控不易等问题。本研究为提升康复治
疗实习带教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
哏二 所凹, 杨 正东, 黄 飞, 明 杰, 苏 亚琪, 付 连魁
目的:探究经翼点手术入路动脉瘤夹闭术中行改良潘恩点(Paine point)脑室穿刺术释放脑脊液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方法:选自 2020 年 1 月起至 2023 年 12 月为止,在德宏州人民医院接收神经外科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 116 位病人,其中观
察组68 位病人采用了甘露醇降压和进行改良潘恩点脑室穿刺术释放脑脊液,对照组48 位病患术中只接受甘露醇降颅压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出现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有较高的良好预后比例(91.18%),显著高于
对照组的患者(68.75%),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具有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
生率(20.58%)与对照组相比(52.08%),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病患的平均入院时间(12.7±3.2
天)较对照组(17.9±4.3 天)减少,此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开颅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术中行改良潘恩点
穿刺侧脑室释放脑脊液,可有效迅速地降低颅内压,使脑组织塌陷、张力降低,利于解剖侧裂结构、松解脑池,充分暴露
动脉瘤并夹闭,同时还可以引流血性脑脊液,手术疗效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少。
|
毛 力威, 詹 广生, 周 丹, 曹 婧瑜, 郭 超, 肖 素娟
目的:观察“荥输补泄”针刺法对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偏瘫肢体远端肌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急
性缺血性中风导致的下肢迟缓性偏瘫患者,运用“荥输补泄”针刺法治疗患侧内庭、行间、陷谷、太冲,每穴操作时为
1min;每 5 分钟行针 1 次,留针 30 min,每日 1 次,共 5 次,分别评估患者在治疗前、治疗 1 后、治 5 后的患侧远端肌力。
结果:“荥输补泄”法可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偏瘫肢体远端肌力。
|
马 泽睿, 庞 龙*
本文将报道一例 38 岁的男性患者,其因双下肢无力伴有排便障碍入院。入院后诊断为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合并
脊髓损伤。我们回顾病史发现,该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达到了 41.5,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属于极度肥胖。我们
分析其极度肥胖是 DISH 的重要致病诱因。该患者极度肥胖的体型为我们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也为我们对
此类疾病的诊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周 蕴启, 刘 凌*, 程 平月, 林 灵, 王 鑫一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悬吊训练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3 年 10 月至 2024 年 10 月门
诊收治 48 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4 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
悬吊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每周三次,观察组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一次。疗程
为 4 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得分和改良 HSS 肘关节得分及两
组治疗效果评价。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的疼痛视觉模拟的分布高于观察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对照
组改良 HSS 肘关节评分低于观察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有效率低于观察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悬吊训练对肱骨外上髁炎可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并恢复肘关节功能,提
高康复疗效。
|
杨 世明, 李 明, 张 军, 杨 菲, 张 开明, 徐 建萍
目的 分析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特征,并构建其预后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4
年 6 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 192 例儿童 RMPP 患儿资料,分析其入院时临床特征,并根据自入院开始随访 3 周的疗效评估其
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n=42)与预后良好组(n=149)。比较两组资料,通过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 RMPP 患儿预后不
良的影响因素,并据此建列线图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效能及临床适用性。
结果 儿童 RMPP 多集中于 7-12 岁及 12 岁以上学龄期群体,男、女患病率相差不多,患儿均会出现发热、咳嗽症状;多
数患儿肺部听诊时呼吸音低,并可闻及湿啰音,且肺部影像学表现出大片状实变影及胸膜增厚,部分可出现胸腔积液。与
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皮肤黏膜损害、肺部大片状实变影、胸腔积液占比较高,入院 24h 内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
较低,C 反应蛋白、铁蛋白水平较高(P <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肺部大片实变影、血红蛋白、C 反应蛋白、铁
蛋白水平均可能为 RMPP 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 < 0.05)。基于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绘制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
模型预测患儿预后不良的 C-index 为 0.831,模型具有较理想的预测效能;绘制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
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儿童 RMPP 多集中于 7-12 岁及 12 岁以上学龄期儿童群体,以发热、咳嗽、呼吸音低、湿啰音及胸
部大片状实变影、胸膜增厚为主要临床特征,且以胸部大片状实变影结合血红蛋白、C 反应蛋白、铁蛋白构建的列线图模
型对患儿预后有理想的预测效能。
|
王 靖文, 孙永 红*
肺炎是世界范围内学龄前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近几十年来一直是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细菌、病
毒和非典型微生物在内的各种病原体是导致儿童肺炎的原因。大叶性肺炎系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之一,近年来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多发病、常见病。引起儿童大叶性肺炎的病原学复杂多变,不同国家、
地区,不同时间段的病原学检出率不同,为了给临床医生提供诊疗思路,本文主要对儿童大叶性肺炎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特征进行综述。
|
冯 长梅, 刘 颖, 张 亚娟, 王 伟伟
目的 总结引起免疫受损宿主肺部感染的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性特点。方法 分析 2023 年 -2024 年本院由肺炎克雷
伯杆菌感染所致的肺部感染患者,依据是否免疫受损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 48 例,对照组 30 例,比较两组肺
部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情况,分析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免疫受损宿主所致肺炎的实验室耐药特点。结论 实验组肺炎
克雷伯杆菌耐药性发。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产生 ESBLs 为主,还常伴有白细胞数增高实验组人群常伴有超敏 C 反应蛋白升高、
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异常和凝血功能异常等实验室异常。
|
宋 红飞, 杨 华, 熊 攀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是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
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以及相关临床研究的开展,研究者们逐渐揭示了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形成机制并不断探索其评估方法。
准确评估易损斑块不仅可以帮助预测冠心病的风险,还能为临床干预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本文通过综述目前冠状动脉易
损斑块评估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期望为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评估和风险预测以及冠心病的管理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
洪 维涛, 袁清 华*, 宁 丽冰, 邬 冬玲, 周 小燕
随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渐的增高,特别是缺血性事件发生率的增高,急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康复需求日益突出。
PCI 术后康复是心肌缺血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环节,而呼吸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康复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肺
功能和运动耐力。本文对呼吸训练在急性心肌缺血患者 PCI 术后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分析呼吸训练的不同类型
及其在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探讨了呼吸训练对心肌缺血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积极影响。
|
王 丽, 刘 宇*
目的:探讨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手术室护理对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 70 例接受直肠癌根治术患
者护理,对照组 35 例采取常规护理,分析组 35 例采取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手术室护理,评估护理策略价值。结果:分析
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分析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 < 0.05。分析组并发症发生
率低于对照组,P < 0.05。护理前,两组在心理状态评分互比,无差异性,P > 0.05。护理后,分析组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
对照组,P < 0.05。结论: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手术室护理可有效改善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心理状态,降低
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
吴燚 雯*, 王 振伟, 乔 子婴, 江 淑滢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自 2019 年
8 月至 2024 年 8 月期间发表的关于中药汤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相关文献,运用 Excel、R 语言等软件,统
计文献中出现中药的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对纳入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 共纳入 120 张处方,共
计 137 味中药,使用频次最高的 3 味中药分别为:半夏、杏仁、茯苓,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
归经以肺、肝、脾为主,药物主要功效为化痰止咳平喘类、补虚类和理气类为主。关联规则显示,二阶关联规则支持度最
高的是紫苏子 - 半夏。因子分析得出 4 个公因子,用于治疗 AECOPD 痰浊阻肺、痰饮郁肺兼有表证、痰热壅肺证。结论
AECOPD 中医治疗以标本同治为基本原则,治标以化痰止咳平喘、理气化瘀为主,治本以补养心肺,健脾益肾为主。
|
赵 灿, 康 萍, 黄 蓉, 蒋 维*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择时五行音乐疗法对先兆流产孕妇心理状况的影响,评价干预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 2023 年 10 月 ~12 月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妇二科收治的 76 例先兆流产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8)和对照
组(n=38)。对照组采取五行音乐疗法干预三周,避开巳时(9:00~11:00)和酉时(17:00~19:00)施乐。试验组根据子午流
注择时理论,在巳时施宫调式音乐,酉时施羽调式音乐。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
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血压、心率、专注度、放松度、疼痛评分评估心理状况。结果:试验组 SDS、SAS、PSQI 评分及血压、
心率、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专注度和放松度显著提高(均 P<0.05)。结论:子午流注择时五行音乐疗法可有效缓解
先兆流产孕妇的焦虑、抑郁、疼痛,改善睡眠质量、专注度及放松度,保障母婴健康。
|
姜 爱红
导尿操作是指在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可以成为缓解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潴留的
有效方法。注意排除尿道 3 个狭窄(这三个狭窄的部分位于内尿道口、膜部和外尿道口。)、2 个弯曲(尿道有两种弯曲方式 :
一种在耻骨联合下弯曲,位于耻骨联合下 2 厘米,向前和向上凹陷,包括前列腺起点、膜部和海绵体部,这个弯曲位置是
固定的,不能改变。另一个弯曲是前耻骨弯曲,它位于前耻骨联合下方,在阴茎根部和身体之间向后凹陷)。临床上,通
过尿道 3 个狭窄、2 个弯曲自然隔阻后往往会遇到新的梗阻,出现插管困难情况。
|
王 兰, 吴 志远, 刁 永鹏, 于 浩*
目的:探讨年轻住院医师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防治培训的现状,为今后加强住院医
师规范化培训中的 VTE 防治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2024 年 1 月,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北京医院住院医师展开问卷调查,
统计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VTE 防治培训的主要途径及自我评估情况、VTE 防治培训意愿等。结果: 本研究共搜集 188
位年轻住院医师的问卷,其中男性 111 名、女性 77 名。其中 59% 年轻住院医师 VTE 防治培训来源于临床实践。不到 50%
年轻住院医师明确了解 VTE 具体三要素。仅 8% 能够针对不同人群给予个体化用药方案。绝大部分研究对象愿意主动提高
自己 VTE 防治的知识水平,降低患者 VTE 事件发生。结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加强 VTE 防治的系统性培训内容,强
化年轻医师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有效预防 VTE 事件。
|
朱 燕
目的:探究 ERAS 快速康复护理方式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控制疗效。方法:选取海宁市中心医院
2022 年 3 月到 2024 年 12 月 68 名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入院接受手术。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4 例。对照
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 ERAS 理念下的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术后肩关节功能、肩部疼痛情况、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实施 ERAS 后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显著提升,疼痛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
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 快速康复护理理念提高患者的康复能力满意度、肩关节功能
及降低患者肩关节疼痛,易于在基层推广。
|
刘 静, 赵 蔚, 孙 阳*
目的 探索放疗导致肿瘤微环境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增加的抗肿瘤效应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利用 6 ~ 8 周龄
BALB/C 小鼠皮下接种肿瘤细胞构建动物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2 组:对照组、放疗组;荷瘤第 14-16 天给予肿瘤局
部 8 Gy 放疗,监测小鼠肿瘤大小及生存,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肿瘤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表达。通过构建单侧皮下荷瘤模
型(4T1、CT26)明确放疗后肿瘤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增加抗肿瘤作用;采用免疫组化分析肿瘤组织中 CD31 表达的变化;
采用体外细细胞粘附实验来明确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通过 Western blot 检测内皮细胞上可能上调的分子。结果 基于多瘤
种单侧皮下荷瘤模型重复验证显示放疗后肿瘤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增加(***P<0. 005)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延长小
鼠生存期(*P<0. 05);我们采用免疫组化分析发现,对照组在接种第 24 天对比接种第 14 天,CD31 阳性细胞增加明显
(***P<0.005),而 RT 组在第 24 天肿瘤组织中 CD31 阳性细胞较接种后 14 天变化不大(ns, P > 0.05),还有一个有趣
的发现是在第 24 天 Control 组中 CD31 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高于 RT 组(***P<0.005)。之后我们进行了细胞粘附实验发现,
放疗后的内皮细胞,相比未放疗的内皮细胞,可以黏附更多的嗜酸性粒细胞(***P<0.005)。采用 WB 检测发现放疗后的
内皮细胞可以表达更多的黏附分子 VCAM-1(*P<0.05)。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不仅能够通过直接作用影响肿瘤细胞,还能
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间接影响肿瘤的发展过程,放疗在此起到重要作用,它通过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在肿瘤微环境的聚集,
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过程,并显著延长生存。另外放疗能活化血管内皮细胞上调黏附分子 VCAM-1 的表达,从而招募更
多的嗜酸性粒细胞。
|
郑 喜月, 郭 娇
患者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足底麻木入院治疗,本病例采取中国传统医学针刺放血后得到显著的疗效。中医放血疗
法是通过去除瘀血以促进新血生成改善麻木。本文旨在探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放血疗法治疗足底麻木。未来仍需更多
数据去证实。
|
田 苏艳, 周 阳
心力衰竭标志着众多心脏疾患的晚期阶段,其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主要心血管病
症之一。近阶段,在全球范围内,关于心力衰竭治疗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依据最新发布的指导原则,降低慢性心功能
不全患者(HFrEF)的整体或心血管死亡风险的推荐药物包括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 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以及 SGLT-2 抑制剂,这四种药物组
合被称为“新型四联疗法”[1]。2022 年美国心衰指南与 2023 年 ESC 心衰指南均强调,对于 NYHA 分级为Ⅱ至Ⅳ级且左室
射血分数(LVEF)不超过 45% 的患者,即便已接受标准治疗(GDMT),若近期有心力衰竭恶化的高风险,可以考虑使
用维立西呱以降低住院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 [1]。在新指南中,维立西呱在治疗难治性心衰中的应用推荐级别有所提升,临
床使用态度更为积极。本文对一名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患者在接受新五联疗法治疗后所取得的显著疗效进行了详尽记录。
|
焉 冬梅, 张志 刚*
目的 对比新冠疫情三年来国内外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不同。方法 利用可视化工具 Citespace III 软件,采用
web of science 和中国知网(CNKI)中的数据,整理 2020-2022 年间发表的国内和国际高评分口腔医学文献,定量分析高
频词汇,从研究热点进行比较分析。结论 近三年来国内外口腔医学研究领域均十分重视牙周病学的研究。除此之外,国际
上对于口腔健康、种植牙、干细胞、牙齿缺失关注也较多。国内研究热点相对分散,包括锥形束 CT 的应用,牙种植,口
腔鳞状细胞癌,颞下颌关节等。
|
汪 荣, 林丽 君
生酮、低脂、低 GI 高蛋白饮食作为不同的饮食方案,用于辅助治疗 2 型糖尿病,目前已受到广泛关注。在改善代
谢指标方面,此三种饮食模式表现出不同的作用与效果,大量研究表明,生酮饮食在短期内显著降低体重及血糖,低脂饮
食在改善血脂及心血管疾病方面有良好的表现,而低 GI 高蛋白饮食对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餐后血糖具有积极作用。尽管这三
种饮食模式各其独特的优势,但在临床实践中面临一些挑战,主要是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及长期依从性问题。本文旨在
探讨这三种饮食模式对 2 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机制。
|
刘 继荣, 顾 珊珊
总结 1 例急性脑梗死患儿行导管介入选择性脑动脉溶栓的医护配合及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完善术前凝血、生化、
免疫学、血常规等检查,注意患儿瞳孔及神志变化;根据患儿昏迷评分量表,给予吸氧,约束,生命体征监测;注意尿激
酶与阿替普酶的联合使用时机,用法用量;术后予激素抗炎,鼻饲喂养,降颅压、止血等对症治疗。经过治疗与护理,患
儿住院 11 天后出院,多次复查 MRI 未见颅内出血及脑梗死加重。
|
闫 鹏飞, 宋 翠萍, 王 晓晖, 方晓 亮*
目的探讨通过脐“Ω”小切口治疗婴儿、新生儿先天性肾积水的疗效、安全性及初步经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
我院 2021 年 3 月 -2024 年 6 月经脐“Ω”小切口治疗的先天性肾积水新生儿及婴儿共 32 例临床资料(L22 例,R7 例,双
侧 3 例),记录术前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术前术后肾功能对比、术后积水复发率、住院时
间等数据。结果本次研究的 32 名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无延长切口、增加 Trocar 及改变手术方式,均未留置腹腔引
流管,无术中并发症发生。单侧手术时间 55-70min,双侧 75-80min,术中出血量 1~3ml, 术后住院 3~5d。术后随访 3 ~ 24
个月,除 2 例失访,1 例复发外,其余患儿肾积水均减轻,分肾功能不同程度好转,手术后疤痕隐匿良好 , 家属十分满意。
结论 通过脐部“Ω”小切口行肾盂成形术安全有效 , 可达到良好的美容效果 , 临床上值得推广。
|
侯 常兰, 秦 静, 彭 思佳, 焦 玉梅, 张 金秀, 郭特 鎏*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2022 年 1 月至 2024 年 6 月出生于都江堰首嘉
医院和西部空军医院新生儿黄疸患儿 1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蓝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
础上辅予综合护理干预(水疗、抚触和推拿按摩)。分别观察两组新生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血中 TBIL 值的变化情况。结
果 两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 96.25% 和 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治疗 3 天后血中 TBIL 值比较,观
察组血中 TBIL 值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是有效的方法,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具
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陈 小琦, 赵 明栋
隐球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真菌重点病原体之首,全球范围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肺隐球菌病主要由呼吸
道传播,可扩散至脑、血液等部位,隐球菌脑膜炎是主要致死并发症。近年来,肺隐球菌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因症状和影
像学表现不典型,常被误诊为肺炎、肺癌、结核等,导致高病死率。本文综述其诊疗进展,目的是加深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并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 提高医学水平。
|
敖 志远, 王 伟*
沉香十七味丸是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1988 年版)是由沉香、苦参、诃子、川楝子、栀子、
马钱子(制)、旋覆花、木香、刀豆、丁香、肉豆蔻、草乌(制)、白萝卜干、紫河车(干)、广枣、黑云香、兔心共 17
味药配伍组成的丸剂,镇“赫依”之方。本次考证为该药推广及开发利用奠定研究基础。
|
赵 军, 姜 朝阳, 徐 世红, 徐溶 江*, 张 天焘, 李 绵红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是目前全世界密切关注的影响人类生存及疾病预后的慢性
疾病。现阶段,药物治疗 OP 存在如乳腺分泌物、女性乳房发育、血管扩张、腹痛、头痛、意识障碍等副作用显著等问题,
而应用中医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凸显。近些年来,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
注,本文将补益肝肾中药有效成分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总结对治疗骨质疏松症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进一步阐述了中医肾虚与
OP 的发生机制以及总结补益肝肾中药单体对骨的再生机制。最终防治 OP 方面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
依据。
|
张 柔, 艾 丽, 李永 霞*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OSA) 是常见的睡眠相关障碍,其特征为睡眠期间上气道的周期性塌陷,导致机体间歇性缺
氧,进而影响全身多个系统健康。近年来研究发现,OSA 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动脉高压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关
系密切。然而,临床上常不重视 OSA 带来的影响,导致单一治疗策略效果不佳。本综述基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综合分析
了 OSA 相关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特征、相互作用机制,旨在加强临床相关疾病的综合认识。
|
王 继东, 刘 硕, 季 首璋, 蒲 鑫伟, 张 玉宁, 李钊 伟*
背景: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骨性关节炎这类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疾病近些年不断得到重视,其所有
治疗中手术治疗是这类患者最终治疗方式,单个病损关节的置换技术在西部高原地区已经成熟起来了,但是多个关节的置
换除了本身难度大、风险高意外,加上高原地区高海拔、长期缺氧、寒冷等原因带来风险,使得这类多关节置换手术,尤
其像短期内 3 个及以上关节置换术近些年来高原地区开展的并不多。目的:通过报道本院收治 1 例短期内行双侧踝关节并
右侧膝关节 3 关节置换患者治疗过程,总结治疗经验及手术技巧,用以提供高原地区多关节病变患者的治疗心得和经验,
为高原地区多关节置换术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总结 2022 年 3 月份我院老年创伤骨科收治 1 例晚期重度双侧踝、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的高原地区老年男患者入院完善检查及诊断,经过治疗组多次讨论治疗方案、会诊后,半年内有序顺利对该病
人实施了右膝关节单髁置换和双侧全踝置换术,术后予以预防伤口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控制血糖、指导患肢功能
锻炼等常规置换术后治疗,患者康复出院。结果与结论:经过三次手术后患者关节畸形得到纠正、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术
后关节结构及功能恢复良好,患者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治疗结果表明只要拥有经验丰富和操作的治疗团队,通过制定个体化、
精准化治疗方案,仔细把握治疗的每个环节,即使在高原地区 3 个及以上大关节的置换短期内可以安全的完成。
|
杜 雪梅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照射辅助治疗高脂血症和高粘血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 2021 年 06 月 -2023
年 06 月收治 120 例高脂血症合并高粘血症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做平均分组处理,对照组、观察组各 60 例,
前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后者增加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照射辅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血脂相关指标。结果:观察
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 TC、TG、LDL-C 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更低,HDL-C 有
所上升,且观察组明显更高(P < 0.05)。结论: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照射辅助治疗高脂血症和高粘血症,可明显改善患者
血脂水平,提升整体效果,值得肯定。
|
林 欣蓉, 刘飞 龙*, 王 雪莹, 常 雨旺, 牟悦 铭
目的:通过将三维步态分析技术的运动学捕捉和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数据分类预测结合,划分患者层级并提供相
匹配的治疗方案。方法:卷积神经网络 (CCN) 通过对输入图像进行卷积池化等建立可变形部件模型 (DPM) 实现对人体部
件的识别检测系统。由根滤波器,部件滤波器和滤波器之间相对位置组成,再对卷积网络收集的特征图进行融合,从而提
高识别精度。结果:通过对两种患者的划圈步态,膝关节屈曲,足下垂,胫后肌痉挛,足内翻,肩、肘、内收;下肢的髋
关节伸展、内收并内旋、膝关节伸展、踝关节跖屈、内翻的数据采集,获得的大量恢复数据进行可变形部件模型 (DPM) 分
析,从中识别出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关键因素。结论:三维步态分析技术结合神经网络数据分类预测改善了偏瘫诊断技术存
在的测量精度不足,诊断方式繁琐,医患比例悬殊较大等问题,根据患者情况对康复方案进行及时调整,以期降低二次脑
卒中的概率。
|
马 永开, 马 震*
探讨血清中 TMAVA 在 AMI 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并验证其是否具有对 AMI 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 2023 年 12 月至 2024 年 8 月期间于阜阳市人民医院就诊住院病人 75 例,其中 STEMI 组 30 例,NSTEMI 组 28 例,对
照组 17 例。记录患者入院后一般基线资料,并使用质谱仪测定血清中的 TMAVA 的浓度水平。结论:(1)在 AMI 患者血
清中 TMAVA 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但 STEMI 患者与 NSTEMI 患者血清中无明显差异,提示血清 TMAVA 可能参与
了 AMI 的发生与发展;(2)血清 TMAVA 对于诊断 AMI 具有一定价值,有望能够成为诊断 AMI 的生物标志物。(3)血
清 TMAVA 浓度可能通过影响 LVEF 进一步影响 AMI 患者的预后。
|
康 宏誉
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物的处理是骨科医师面临的常见临床问题,占骨科手术的 5%-15%。关于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物
是否需要常规取出,目前仍无统一标准。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系统综述了四肢骨折内固定物处理方式的研究进展,
重点分析了内固定物取出决策的临床依据、应力遮挡效应的长期影响、取出术并发症的防控策略、微创取出技术的临床应
用以及可降解内固定材料的发展现状。研究表明,内固定物处理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并非所有愈合骨折均需取出内固定物;
内固定物取出后疼痛改善的可预测性有限;应力遮挡效应可导致骨质长期变化,但其临床意义尚存争议;取出术存在再骨
折等并发症风险,尤其是特定部位;微创技术和可降解材料为内固定物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
郝 鹏飞
目的:分析倍他司汀联合甘露醇对眩晕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眩晕综合征患者 40 例,选取起始时间为
2023 年 1 月,截止到 2023 年 12 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0 例,分别给予单一治疗(倍他司汀)及联合治疗(倍
他司汀+甘露醇),针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更高(对照组 60.00%vs 观察组 90.00%)(P
< 0.05);观察组眩晕程度低于对照组 (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更低(对照组 15.00%vs 观察组 5.00%),
但无明显差异 (P > 0.05);观察组干预后各个领域评分更高,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针对眩晕
综合征患者给予倍他司汀联合甘露醇治疗治疗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程度,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
马 军峰, 权 燕敏, 袁 淑怡
本研究比较一体化修复策略与传统分步修复策略治疗手部骨折合并肌腱损伤的临床效果。随机将 120 例患者分为
试验组 ( 一体化修复 ) 和对照组 ( 分步修复 ),评估手术指标、骨折愈合、肌腱功能恢复及手部精细功能。结果显示,试验
组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TAM 评分、Jebsen-Taylor 测试、指掌距及 MHQ 评分等方面均
优于对照组 (P<0.05)。一体化修复策略能有效缩短治疗周期,降低并发症风险,显著提高手部精细功能恢复质量。
|
马 军峰, 胡 小英, 董 玉芬
目的:构建并验证四肢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研究 20S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期间 100 例四肢创伤患者,随访 4 周,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评分系统并进行
ROC 曲线分析;结果:22 例患者 (22.0%) 发生 DVT,发现年龄≥ 60 岁 (2 分 )、ISS 评分≥ 16 分 (3 分 )、制动时间≥ 7 天 (3 分 )、
糖尿病 (2 分 ) 及 D- 二聚体≥ 0.5mg/L(4 分 ) 为独立危险因素。模型 AUC 为 0.876,敏感性 86.4%,特异性 79.5%。按评分
将患者分为低危 (0-3 分 )、中危 (4-7 分 ) 和高危 ( ≥ 8 分 ) 组,DVT 发生率分别为 2.6%、21.4% 和 60.0%,差异显著 (P<0.001);
结论:该模型可有效预测四肢创伤后 DVT 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李 春霞
目的:对比分析非接触式心率呼吸记录仪与睡眠监护仪对心率和呼吸率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验证非接触式记录仪
检测的准确性。方法:招募十位受试者,在卧位的状态下,同时采用多导睡眠仪和非接触式心率呼吸记录仪检测心率和呼
吸率,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无接触式心率呼吸记录仪测量受试者仰卧、侧卧和俯卧姿势的心率和呼吸率,判定其设备的
可靠性。结果:两种测量设备测量的心率和呼吸率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其最大绝对误差均小于 1 次 /min,一致性分析
得出一致性良好。在四种不同睡眠姿势下测得的心率和呼吸率相对稳定,变化轻微。结论:非接触式心率呼吸记录仪测量
心率和呼吸率结果准确且可靠,操作简单无束缚,可临床推广使用。
|
马 丽琴, 刁 士琦, 盖 敬云, 刘 俊俊
目的:了解本地区 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AIDS)在初次抗病毒治疗前出现耐药的情况,即传播性耐药,为新
发感染 HIV 者在选择抗病毒治疗药物时或抗病毒治疗失败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 PCR- 电泳测序法,对 2021 年至 2022
年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的 120 例 HIV/AIDS 血样进行基线 HIV-1 耐药测序检测,根据该 120 人份基因型耐药检测报告,分
析其基因突变位点和耐药类别。结果:120 例中,有 19 例出现传播性耐药现象,占到 15.8%,突出表现在 K103N、V106I、
M184V 位点发生突变;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 17 人,占 89.47%;同时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
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耐药者 2 人;蛋白酶抑制剂类(PIs)耐药者 1 人,且为潜在耐药(P)。与同期的
18 例获得性耐药者相比较,获得性耐药的突变位点更多、耐药率和耐药程度更高。结论:目前初次抗病毒治疗前耐药已经
出现较高比例,尤其是NNRTIs类药物传播性耐药情况普遍,抗病毒药物的病毒有效抑制率和治疗失败势必会受到大的影响,
关注耐药流行形势,积极进行传播性耐药检测,选择敏感药物治疗,才能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这些耐药性突变与抗病毒
治疗的疗效和病毒传播密切相关。本研究为制定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和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
孙 薇, 张 锋, 陈 婉东, 邓 洁, 吴 杏梅
目的:声带沟是一种影响声带功能的病变,涉及声带上皮和基底膜的损伤,导致声带振动异常。本研究旨在评估
BRT 联合日记反馈法在声带沟治疗中的嗓音训练效果,探讨其对改善嗓音质量和患者依从性的作用。方法:研究纳入了
2023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声带沟的 23 例患者,其中男性 12 人,女性 11 人。患者接受了
为期 29 天、共 5 次的嗓音训练。训练前,患者通过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自评,并使用专业设备进行声学分析,包括
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最长发音时间(MPT)三项参数。训练包括呼吸练习、喉肌按摩放松和声带
张力训练,患者需每日记录训练情况。结果:经过嗓音训练,复查频闪喉镜发现声带松弛较前改善,声带张力有所恢复,
发声时声带闭合较前缩小,有效率达 78.26%。嗓音声学分析显示 Jitter 和 Shimmer 值下降,MPT 值增加,表明嗓音的周
期性稳定性和振幅稳定性提高,嗓音粗糙度和波动性减少。训练前后 VHI 评分比较显示显著下降,从训练前的 60.50 降至
29.20,所有维度的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T 联合日记反馈法的嗓音训练对声带沟患者嗓音质量的改
善有积极作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嗓音稳定性和耐力,减少了嗓音的粗糙度和波动性,且患者的依从性对治疗效果有显著
影响。因此,建议将 BRT 联合日记反馈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嗓音康复手段,以改善声带沟患者的嗓音质量和生活质量。
|
温 龑
目的 探讨 CO2 激光与曲安奈德联合局部阻断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EOLP)的治疗结果。方法选择 2023 年 1 月
至 2024 年 12 月访问我口腔医学中心的 56 名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患者,任意分为两组,每组 28 例。治疗组接受 CO2 激
光联合曲安奈德局部封闭,对照组仅接受曲安奈德局部封闭。观察指标包括病损面积、疼痛评分和后期回访复发率,并用
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病损面积、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回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CO2 局部激光照射与曲安奈德联合可有效改善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患者的病损面积、疼痛程度,减少复发率,具有良
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马 泽丰, 席 创珍, 房 晓敏, 买 若鹏, 蔡利 军*
背景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是一种新型内镜下微创脊柱融合手术方式,近几年该术式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
病方面得到应用,但目前关于该手术方式的早期临床疗效、椎间融合及安全性的报道相对较少。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单侧
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
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
年 1 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符合标准的 73 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这些患者按照手术方式
分为两组,其中,ULIF 组 38 例,TLIF 组 35 例。ULIF 组和 TLIF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疾病类型、手术节段、随访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术
中比较指标有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术后比较指标包括术后第一天的引流量和隐性失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术后住院
时间,以及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在疗效评价方面我们使用腰痛和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这三项指标,分别在术前、术后 1 个月、术后 3 个月、术后 6 个月、
术后 1 年时测量并进行比较,在术后 1 年时改良 MacNab 标准评分评价疗效,以及末次随访时使用 Bridwell 椎间融合标准
评估两组患者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与 TLIF 组相比,ULIF 组手术时间更长,但 ULIF 组术中失血量、术后第一天引流量、
术后第一天隐性失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以及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 TLIF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
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腰痛和下肢痛 VAS 评分及 ODI 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在术后 1 月时,ULIF 组腰痛 VAS 评分低于 TLIF 组,
ODI 评分低于 TLIF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组下肢痛 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在术后 3 月、术后 6 月、以及术后 1 年时两组腰痛、下肢痛 VAS 评分及 ODI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术后 1 年时两组 MacNab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ULIF 组和 TLIF 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分别
为 86.8%(33/38)和 88.6%(31/35),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ULIF 组患者在术中及术后均未发
生任何手术相关并发症,TLIF 组有两例术后并发症,其中一例发生了下肢静脉血栓,一例出现了浅表性伤口感染,在术后
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相对于开放 TLIF 手术,ULIF 手术在术中及术后出血、
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早期疼痛和功能改善等多个方面都优于 TLIF 手术;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术过程的优化,手术时间的缩短,
该术式在未来脊柱外科的发展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优势。
|
张 洪杰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脊柱外科于 2023 年 1 月至 2023 年 7 月收治的经皮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患者 120 例,根据性别、年龄和组间腰椎间盘突出
症的平衡可比性原则是使用随机表法将 120 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常规口服塞来昔布
消炎止痛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奄包热敷联合耳穴压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
拟评分(VAS 评分)、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标准(JOA 评分)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前两个组治疗前 VAS
和 JOA 评分之间未观察到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 VAS 和 JOA 评分均比治疗前评分显著改善。观察组的
疼痛比对照组轻,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 JOA 评分改善大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
统计学(p<1.05),观察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组之间无统计学差(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
法都能减轻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但中药热奄包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对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及腰椎
功能及睡眠质量,优于常规治疗,并有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倾向,值得推广。
|
杨 艳艳, 董志 明*
报道1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给予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泵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
患者 52 岁男性,因“间断胸闷气短 1 年,加重 1 周”入院,查血肌酐 768.60umol/L,糖化血红蛋白 10.1%,给予胰岛素泵
联合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血糖控制满意,复查肾功能正常。
|
张 红, 郑 佳连, 卢秉 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导致慢性肝病的最主要原因,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较为确切。近年来多
数学者运用健脾法治疗该病获得较好的疗效,但该治疗思想的作用靶点尚不明确。本文尝试从肌肉线粒体、脾主运化以及
MAFLD 三个方面,中医以及现代医学两个角度分别进行分析讨论,力求为该治疗思想的中医药作用靶点的创新性研究提
供新的理论依据。
|
张 锐
报告 1 例 60 岁男性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冠状动脉巨大血栓(TIMI 0 级)患者,因高血栓负荷选择延迟介入
治疗(发病后 13 天行球囊扩张),联合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及利伐沙班(初期低分子肝素钙 0.6
ml q12 h,后调整为 15 mg/d)三联抗栓方案,1 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示血栓完全吸收,TIMI 血流恢复 3 级,左室射血
分数(LVEF)由 51 % 提升至 78 %。本案例提示高血栓负荷患者延迟介入联合强化抗栓治疗的有效性。
|
宋 增强, 王 冬梅, 周 超凡
证型是对罹患疾病后某个特定阶段的人体反应的概括,辨证论治是传统中医诊治疾病的方法和工具,具有显著的
中医学特色。但是这种方法关注的是阶段而不是全过程。从疾病发生发展方面来看,对疾病本身的认识也不足。辨证论治
的方法有明显的局限性。周超凡教授在临床实践中针对疾病与人体两个角度立法处方,倡导首先辨病,结合辨证的“病证结合、
病证互参”认识方法,并提出针对疾病的截断治疗以及针对人体机能的扭转调衡。病证圆融、截断扭转的思维发展和创新
了中医传统理论、对实现中医药学融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大有助益。
|
王 秀娟, 周 云平
目的 基于 ABC-X 理论探讨膀胱癌患者术后创伤后成长(PTG)的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 2024
年 7 月后收治的 127 例膀胱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中文版家庭抗逆力评估问
卷、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压力知觉量表在出院前、术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进行重复测量,选用 Mplus8.0 建立无
条件增长混合模型的方法。结果 膀胱癌患者术后的 PTG 呈先下降后上升的二次增长趋势;膀胱癌患者术后 PTG 变化趋
势的影响因素:人口学变量和疾病相关资料不会影响 PTG 的变化趋势(P > 0.05);家庭抗逆力的变化速度会影响 PTG
的变化趋势(β=-0.167 和 -0.371,P<0.05);恐惧疾病进展的变化速度会影响 PTG 的变化趋势(β=-0.031 和 0.233,
P<0.05),压力知觉的变化速度会影响 PTG 的变化趋势(β=-0.314 和 0.497,P<0.05)结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学变
量和疾病相关资料对 PTG 影响较小,家庭抗逆力、恐惧疾病进展、压力知觉的变化速度会影响膀胱癌患者术后 PTG 的变
化趋势。
|
李 孝勤, 崔玉 霞*
目的 探究肺实变与支气管肺炎在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 PLR)、CRP, 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25 羟基维生素 D(25-hydroxyvitamin D ,25-(OH)D)、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病原菌之间的差异。
方法 选取 2023 年 5 月至 2024 年 6 月入住贵州省人民医院的 4359 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再根据肺实变与否,分为肺实变组
(n=1365)与肺炎组(n=2994)。分析两组在 WBC、NLR、PLR、CRP、LDH、25-(OH)D、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
病原菌之间的差异。 结果 肺实变组与肺炎组在 WBC、NLR、CRP、LDH、25-(OH)D、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 0.05),与 PLR 之间无明显差异(P > 0.05)。肺实变组中无感染者占比 17.58%,单纯病毒
感染者占比 12.60%;单纯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infection,MP)感染者占比 39.05%;单纯细菌感染者占比 8.50%;
病毒 +MP 感染者占比 6.59%;细菌 +MP 感染占比 6.08;细菌 + 病毒 +MP 感染者占比 2.05%;病毒 + 细菌感染者占比 7.55%;
肺实变组中病毒感染中以鼻病毒感染常见,占比 29.77%,其次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占比
19.08%;细菌中以肺炎链球菌常见,占比 41.52%,其次流感嗜血杆菌,占比 34.85%。肺炎组中无感染者占比 25.99%,单
纯病毒感染者占比 31.46%;单纯 MP 感染占比 8.85%;单纯细菌感染者占比 11.66%;病毒感染 +MP 感染者占比 3.27%;细
菌 +MP 感染 2.04%;细菌 + 病毒 +MP 感染者占比 0.97%;病毒 + 细菌感染占比 15.76%。其中病毒中以 RSV 感染常见,
占比 30.95%,其次鼻病毒感染,占比 22.71%。细菌中以肺炎链球菌感染常见,占比 36.44%,其次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占比
22.49%。 结论 1、肺实变组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NLR 及 CRP 上高于肺炎组;2、肺实变组在 25-(OH)D、LDH
及 WBC 上低于肺炎组;3、肺实组与肺炎组在 NLR 上无明显差异;4、肺实变组中以 MP 感染常见,单纯 MP 感染者占比
39.05%,混合 MP 感染者占比 14.72%。病毒感染屈居第二位,以鼻病毒感染常见,其次 RSV 感染。5、肺炎组中以病毒感
染常见,以 RSV 感染常见,其次鼻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位列第二位,其中以肺炎链球菌感染常见。6、肺实变组及肺炎组
在细菌感染者上均以肺炎链球菌感染常见,流感嗜血杆菌其次。
|
杨 鑫, 彭 卫红, 陆 进, 周 世勇
胃十二指肠溃疡伴急性穿孔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胃后壁溃疡伴急性穿孔则相对少见,相关文献报道亦较少。由
于胃后壁的特殊解剖结构,穿孔发生后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确诊断存在较大困难,容易导致病情延误。尽
管胃后壁穿孔的临床表现隐匿,但其并发症通常较为严重,且预后较差,因此大多需要急诊手术干预以改善病情。本文结
合 1 例胃后壁溃疡伴穿孔患者的诊治过程,探讨其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现总结报道如下。
|
邓 慧敏
目的:探讨肝功能、自身抗体相关指标联合应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诊断工作中的实际价值。方法:研究组自
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对照组病毒性肝炎患者均接受肝功能及自身免疫相关指标检测,对比各项指标检测情况。结果:两组
ALT、AST 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 ALP、GGT 水平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 P<0.05;研究组 ANA、AMA、
AMA-M2 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 P<0.05。结论:应用肝功能、自身抗体相关指标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具有
重要的临床意义。
|
陈 晓东
目的:探究视力训练仪对青少年的假性近视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23 年 6 月 ~2023 年 10 月我院接
诊的假性近视患者 60 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于复方门冬维甘滴眼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视力训练仪进行训
练治疗,测定治疗前、治疗 2、4 个月后对照和观察组的双眼视觉功能、正相对调节量、裸眼视力、屈光度、视觉感知和视
觉疲劳情况。结果:治疗 2 和 4 个月后,观察组的裸眼视力分别为 0.75±0.05、0.81±0.04,明显(P < 0.05)高于对照组
(0.66±0.06、0.69±0.06),屈光度分别为 0.05±0.05、0.06±0.48,显著(P < 0.05)高于对照组(0.04±0.55、0.053±0.51),
正相对调节量分别为 -1.98±0.07、-2.51±0.24,较对照组(-1.62±0.10、-1.78±0.11)明显(P < 0.05)升高,视觉感知
和双眼视功能明显改善,其中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差异(P < 0.05),且治疗 2、4 个月后观察组的
视力疲劳评分 6.88±0.47、3.79±0.77 显著(P < 0.05)低于观察组(7.56±1.24、5.33±0.28)。结论:视力训练仪训练治
疗能够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改善正相对调节量和视觉感知功能,降低视觉疲劳,能够有效的治疗假性近视从而
预防真性近视。
|
高 学斌, 武 将, 李 楷*
长新冠综合症是一种复杂的多系统疾病,其免疫机制与器官损害密切相关。本文探讨了免疫异常在长新冠中的作用,
以及其对心血管、呼吸、神经、肾脏和肝脏等系统的损害。研究表明,免疫细胞功能障碍、细胞因子失调和自身免疫反应
在疾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CD4 和 CD8 T 细胞的异常反应可导致炎症、组织损伤和细胞因子风暴等病理现象。
深入研究免疫机制与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长新冠的病理过程,并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方向。
|
周 怡, 杨 婷, 王 燕, 彭 诗棋, 马利 红*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对(PICC)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3 年 1 月 -2024 年 12 月我院
收治的(picc)肿瘤患者 110 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静脉血栓预防护理、针
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受试者不良情绪、自我护理能力、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健康行为。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均有静
脉血栓发生情况,对照组发生 6 例(10.91%),研究组发生 1 例(1.82%),研究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
抑郁和焦虑两种不良情绪评分较对照组分别降低约 22.51% 和 18.48%(P < 0.05);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 < 0.05);
健康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约 9.66%(P < 0.05)。结论:系统性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 PICC 患者血栓风险,提
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患者就医情绪,具有较显著临床推广价值。
|
许 荣学, 苏立 惠*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食管癌的治疗仍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除手术外还有化疗,放疗,免
疫治疗,中医中药及对症维持治疗等方式。因食管癌发病早期无症状或症状较轻,故多数患者发现食管癌时以为晚期,从
而错失手术时机且存在严重的吞咽困难。食管支架不仅能很好的解决患者的进食困难问题,还能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保
证营养,为食管癌的后续治疗提供有力的保障。
|
朱 年鑫, 章 静*
总结一例关节置换术后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关节疼痛合并窦道患者护理的经验分享。护理要点
如下:实时监测微生物培养,定制个性护理方案,加强感染治疗;动态实施抗凝方案;加强导管护理;患者住独立病房,
协同康复科,加快康复进程。经过 2 次手术的治疗,长达 53d 的护理,患者康复出院。总结:在医疗护理实践中,面对多
重抗药性微生物感染的患者,实施护理工作极具挑战性且细节繁多。这类病例的处理,要求制定专属的护理计划,并与医
疗队伍紧密协作,对患者状况进行全方位监控。在日常护理环节,必须重视个人卫生习惯的加强,严格执行隔离规定,以
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接受全面而有效的治疗。
|
刘 妙鸽, 张 爱萍, 吴 秋香, 兰 晓娟, 林 萍萍
目的:1 例急性心梗支架术后一个月内再次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救治成功的护理体会和患者 18 天后死
亡的原因分析。方法:通过个案研究、MDT( 多学科 ) 讨论、追因分析患者整体救治及护理过程。结果:患者入院后经快
速识别进入胸痛中心,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启动医速达,多学科协作,严密监测病情,及时实施急诊抢救及经皮冠状
动脉介入(PCI)救治,患者救治成功出院,由于患者遵医行为差,相关知识缺乏,患者出院后 18 天死亡。结论:实施胸
痛中心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提高患者 PCI 手术救治的成功率,但对此类患者要加强健康宣教、实施延续性、以家庭康复
为中心的个性化护理,对救治成功出院后监督遵医行为对 PCI 术后患者的生命维持有促进作用。
|
李 玲
目的:了解合肥市肥东县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患病情况,分析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的相关因素及其对生长发
育的影响,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 2022 年 4-6 月合肥市肥东县 145 所托幼机构进行口腔
检查的 25 362 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小、中、大班儿童的乳牙龋齿率、乳牙龋齿颗数、乳牙龋均和患者乳牙龋
均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5 362 名学龄前儿童中,
乳牙患龋齿儿童 8 853 名,乳牙龋齿率为 34.9%;男、女童乳牙龋齿率分别为 33.7% 和 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小、中、大班儿童乳牙龋齿率分别为 25.5%、36.7% 和 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随着年级升高乳牙龋齿
率呈上升趋势(χ2 趋势 =490.631,P<0.001);学龄前儿童乳牙龋均为 1.39±3.493,患者乳牙龋均为 3.98±4.965;小、
中、大班儿童乳牙龋均分别为 0.92±2.919 、1.5 1±4.200 和 1.70±3.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小、中、大班患
儿乳牙龋均分别为 3.61±4.874 、4.13±6.110、4.05±3.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最终纳入回
归相关因素 8 项,其中地区分布(OR=2.136,P<0.001)、幼儿园性质(OR=0.881,P<0.001)、班级(OR 中 =0.452,
P<0.001;OR 大 =0.773 ,P<0.001.)、性别(OR=1.115,P<0.001)、身高评价(OR 矮身材 =0.577,P=0.021)、身高 /
体重评价(OR 消瘦 =0.723,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高,随着年级的增长呈上升
趋势;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与性别、城乡分布、幼儿园性质相关;乳牙龋齿严重者影响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定期开
展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健康教育,通过家、校、医三方结合,提高家长和儿童对乳牙龋齿危害性的认识,引导儿童养成良
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