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期次
查看或下载完整的期次 |
目录
何 礼勤, 谢凤 连*, 李 婷, 杨 小烂, 蔡 凤银
总结 1 例儿童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T/ 髓系)高危合并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的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帮助。护理要点:护士协助医师进行跨医院的多学科会诊(Multidisciplinary consultation,
MDT)查房,采用多学科护理会诊形式,针对患者制定了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治疗、病情监测、注意观察用药不
良反应等;目标导向镇静、心理护理;用药 3 天后情绪平稳,8 天后出院,出院后给予个体化指导及延续性护理(微信随访),
构建家属协同护理模式;随访 2 年,患者骨髓移植后口服抗免疫药物,目前抗免疫药物用量已经减量至 1mg,胃口、睡眠
情况良好。
|
李 代花, 侬 顺美, 张 爱丹, 苦 智萍
总结了 1 例急性会厌炎合并呼吸心跳骤停致缺血性脑病伴频繁抽搐、深昏迷 1 月余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 :
严密监测病人生命 体征变化,备好急救物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急救处理及相关症状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变化 , 积极
抗感染、营养支持、镇静治疗;做好呼吸道的管理 , 包括及时吸痰、呼吸机管理;评估患者抽搐的频率 及持续时间;镇静
药物剂量的控制;正确评估病情。同时做好心理支持 , 提供最大化的人文关怀和个性化的优质护理。经过 1 个月的精心治
疗与护理 , 病人意识转清醒,行康复治疗,3 个月后患者康复出院。
|
董 钰源, 王 启萍, 杨 会梅, 何 芳, 黄 欣
经过 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的大流行,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研究中有了更多有效的方法。
机械通气是治疗 ARDS 患者不可或缺的手段。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可以有效降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
伤(VILI)的发生率,包括呼吸机各种模式的选择、参数的设置,针对不同的患者,实现个性化的设置;还包括药物的使用,
用神经肌肉阻滞剂来消除人机对抗,提高治疗率;以及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俯卧位通气(PPV)、体外二氧化碳清除(ECCO2R)、
一氧化氮吸入(iNO)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益处;除此之外,患者成功脱
机后的肺康复治疗也显得尤为重要。根据近几年关于 ARDS 的研究,提出十大黄金法则供治疗机械通气的 ARDS 患者参考,
提高患者的预后。
|
陈 靖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指导干预,探究该护理模式干预的效果和优势。方法:
样本抽取节点为 2024.03-2025.03,构成来源为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收录样本为 40 例,红蓝球法随机拟定 2 组,
随机并对比组间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各项营养学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社会支持评分以及自我管理行为
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施行个体化护理指导干预,
与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其能够达到比较明显的护理效果,能改善患者营养学指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社会支持
评分有积极的作用。
|
赵 林菊, 罗 节梅, 楚 艳芳
慢性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医疗系统造成长期负担,是影响
人民健康和死亡的首要原因。中医护理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慢性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展现出显著优势。
本文从中医护理理论入手,探究中医护理技术在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与实施,分析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中医
护理在慢性病防治中的规范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
陈 舒雅
目的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受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为降低治疗中的负面影响,本研究
采用中医特色护理结合穴位贴敷疗法,探讨其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功能改善及安全性指标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120 例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 60
例实施标准化护理方案,观察组 60 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护理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研究过程中详细记录两组
患者的临床数据,重点比较不同护理方案对疾病转归的影响。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在临床疗效、心理状态评估、症状缓解时
间、肺功能参数变化、生存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
性(P<0.05)。结论 中医特色护理结合穴位贴敷疗法能有效提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临床推广应用价
值显著。
|
潘 立子
本研究探讨了中药封包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证双下肢水肿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通过对 1 例 64 岁男性患者的
护理实践,总结了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等方面的体会。结果显示,患者双下肢水肿显著减轻,乏力
症状缓解,睡眠质量改善,血压控制良好。护理团队通过心理疏导、饮食指导、中医特色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显
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研究认为,中药封包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肾阳虚证水肿具有显著疗效,护理工作在
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高 雅, 程 欣*, 严 小纪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居民健康意识的持续增强,以及各类慢性病的发生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
护理需求日益增长。然而传统的社区服务卫生中心护理面临资源有限、服务效率低、健康监测不足等挑战。近年来,人工
智能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能力,已在疾病预测预防、临床辅助诊断、患者健康护理等方面取得了广泛应用,
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理质量提升提供了新路径。
|
王 莹, 李 月娟, 朱 丽丽, 杜 磊, 丁 翔宇
目的 : 综述儿童肥胖预防及管理相关文献最新进展,了解儿童肥胖管理策略。方法 : 查询儿童肥胖相关文献:中
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关于儿童肥胖预防及管理的相关文献,关注儿童肥胖的预防及
管理方面的研究。结果 : 从儿童肥胖的评估与初筛、膳食方案、身体运动、日常生活、家庭社会支持等方面总结 , 循证儿童
肥胖的管理策略。结论 : 儿童肥胖预防及管理结合医疗条件、患儿意愿等情况 , 进行针对性调整,以循证实践的方法解决儿
童肥胖问题。
|
高 楠楠, 孙 如霞
本研究旨在探讨八段锦锻炼对新冠肺炎患者康复期身体健康的影响。通过对一组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进行八段锦
锻炼干预,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八段锦锻炼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肺功能、心肺耐力及整体生活质量。本研究为新
冠肺炎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手段 , 并为八段锦在康复医学中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韩 雪
目的 探讨基于风险因素管理的专项强化强化手术室护在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选定
2022 年 4 月 ~2023 年 4 月来我院进行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患者 63 例的护理资料。经过纳入及排除标准,以随机抽取方式将
其划分为对照组与风险强化组(n=42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风险强化组采用基于风险因素管理的专项强
化干预方式。结果 对比两组调查数据后发现,在护理质量情况中风险强化组患者的护理意识(8.760.65)、护理关怀(8.911.12)、
手术室环境(11.150.41)、无菌消毒(9.230.19)、安全管理(9.240.51)等 5 个维度的护理评分及总体质量评分(9.460.37)
均明显高于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风险强化组手术室并发症发生率为(1.51%)人数仅为 1 例,
而使用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2.12%)并且出现 8 例患者发生并发症,且 (P < 0.05);风险强化组的患者
护理满意度为 95.24%,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 69.05%。风险强化组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远远高于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
组,(P < 0.05)。结论 基于风险因素管理的专项强化干预可促进前列腺患者电切术中应用效果,减低患者术中风险,减少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电切术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程度,综合护理价值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袁 慧敏, 赵 文雯, 黄 金枢, 靳 祥云, 由 建辉
目的 探讨夫妻支持应对在脑卒中患者配偶婚姻质量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选取 2023 年 10 月 -2024 年
5 月在某三甲医院就诊的 220 例脑卒中患者配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Lock-Wallace 婚姻调适测定、二元应对量表和创
伤后成长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婚姻质量、夫妻支持应对分别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r=0.613;
r=0.779),夫妻支持应对与婚姻质量呈正相关(r=0.539)。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婚姻质量通过夫妻支持应对间接预测创伤
后成长(β=0.298)。结论 婚姻质量和夫妻支持应对对脑卒中患者配偶创伤后成长起积极促进作用,夫妻支持应对在婚姻
质量和创伤后成长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
王 玉霞, 白 晓丽, 冉 启果, 虞 荣泽, 房立 岩*, 倪 月
目的 对比分析头部按摩操联合耳穴埋豆干预前后患者疲劳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变化,为中医临床护理提供指导,
以促进患者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并减轻家庭社会负担。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临床研究设计,将 60 例符合入组标
准的脑卒中后疲劳(PSF)患者按 1:1 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 例)与对照组(30 例)。对照组给予耳穴埋豆护理,观
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头部按摩操干预,疗程 30 天。采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
QOL)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前疲劳严重程度总分数为 44.60±4.32,FSS 评分为 4.90±0.59,生活质量总分为
117.87±11.4, 干预后分别降至 28.17±3.23、3.13±0.36,生活质量提升至 153.13±12.93。对照组干预前疲劳严重程度总分
数为 42.93±3.70,FSS 评分为 4.80±0.43,生活质量总分为 118.67±15.41,干预后分别为 32.80±6.16、3.76±0.28,生活质
量提升至 142.93±15.64。观察组在缓解脑卒中后疲劳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且在干预一个月后,
观察组疲劳严重程度总分数为 25.03±3.29,FSS 评分为 2.78±0.37。对照组疲劳严重程度总分数为 32.60±3.70,FSS 评分为
3.62±0.30,干预后一个月两组 FSS 总分及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部按摩操联
合耳穴埋豆可有效缓解 PSF,提升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且联合疗法效果优于单一耳穴埋豆,为中医护理干预 PSF 提
供了临床依据。
|
肖 黎
目的:以家庭核心照护理论为框架,系统研究恶性梗阻性黄疸 PTCD 带管患者的出院适应过程,为构建科学化延
续护理指导框架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通过现象学质性研究范式,对 2024 年 6-12 月期间在武汉某三甲医院胆胰外科完成
治疗的 13 例 PTCD 带管出院病例开展深度半结构化访谈,研究团队运用 Colaizzi 七步法对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分析与主题凝
练。结果:基于家庭中心理论框架,凝练出三个核心维度:①疾病适应阶段呈现多重心理负荷,包括治疗依从性认知偏差、
预后不确定焦虑、医疗器械依赖引发的躯体完整性认知失调;②信息需求阶段突出知识获取困境,表现为专业医疗信息不
对称与健康指导路径单一化;③家庭协作阶段体现角色重构需求,涵盖自我照护效能提升诉求及家庭支持系统协同运作期待。
结论:PTCD 带管患者的出院适应呈现动态发展特征,建议临床团队需实施个体化心理干预方案,构建家庭 - 医疗协同管
理模式,完善基于家庭支持网络的延续护理机制。
|
乔 秀芹, 秦寒 枝*, 徐 瑞芸, 凌 艳
目的 探讨岗位前移工作模式在加急手术器械消毒供应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前移至手术室,进
行手术器械回收、分类、预处理工作。比较岗位前移前后加急手术器械包再处理耗时、器械清洗质量、手术室护士预处理
器械时间、手术室人员的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前移后,单个加急手术器械包再处理耗时由(191.37±25.32)
min 降至(173.64±15.58)min;器械清洗合格率目测法从 94.33% 上升至 98.67%,ATP 生物荧光检测法从 93.33% 上升至
97.00%;每台手术节约手术室护士预处理器械时间(7.94±3.49)min;手术室人员的满意度评分从(87.81±4.24)分上升
至(94.05±2.83)分。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前移工作模式可缩短加急手术器械的处理时间,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节约
手术护士下台预处理器械时间,对于落实消毒供应中心优质护理服务有重要意义。
|
成 桂芬
急诊护理作为现代医疗体系中应对突发病情、危重患者和高压力工作的前沿阵地,其团队协同能力的优劣直接影
响医疗救治效率和病患生存率。本文围绕急诊护理团队协同能力的核心要素,深入剖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并从组织架构优化、
人员培训强化、信息流通机制建设以及绩效激励导向等方面提出系统性提升策略,旨在为构建高效协同的急诊护理团队提
供理论支持与实践路径,推动急诊护理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
任 青路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对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采用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 2024 年 1 月至 2024 年
12 月收治的 80 例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患儿作为本报告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 例,常规护理)和实验组(40 例,
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情况(FEV1、VC、MMEE)、满意度、出院 3 个月内再次感染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情况对比差异并不明显,但护理后对照组患儿各项肺功能情况与实验组相比较差(P < 0.05),
见表 1;对照组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67.5%)明显低于实验组(90%),且 P < 0.05,见表 2;实验组患儿在出院 3 个
月后再次感染次数(2.12±1.13)次与持续时间(2.64±1.52)d 均优于对照组(4.25±2.28)次、(5.73±3.15)d,且 P < 0.05,
见表 3。结论: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临床护理,能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肺功能,促进症状恢复,提高满意度,具有
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叶 再燕, 徐 婷婷, 罗 洪晨, 杨 袁媛, 容 伊萍, 王 成娜
目的:在目前已有的一次性压脉止血贴的基础上,对其止血棉、敷布以及其包装条件进行优化设计,并观察新型
一次性无菌止血贴在静脉采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3 年 7 月 ~2023 年 12 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门诊需要进行静脉采血的 50000 例相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五组,各 10000 例,对照组 1 采用干棉签止血,
对照组 2 采用止血贴 1,对照组 3 采用止血贴 2,对照组 4 采用止血贴 3,观察组采用止血贴 4,对五组受试者针刺口发生
出血、皮下瘀血、过敏、皮下血肿的情况进行了比较,从而逐渐探索出适合采血后贴压止血的止血贴。结果:止血后,对
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受检者发生针刺口出血、皮下瘀血、过敏、皮下血肿、敷贴滑脱等发生情况,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并
将止血贴 4 命名为新型一次性无菌止血贴。结论:止血贴 4(即新型一次性无菌止血贴)的止血效果更强,出现皮下瘀血、
过敏、皮下血肿的概率低。
|
王 雪
目的 探讨对参与基础护理技术教学的护理专业学生采取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2022 年 4
月 -2024 年 12 月。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两个研究小组,研究对象共 90 例,对照组学生应用常规的教学方法,观察组则
应用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结果 观察组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成绩均更高,考核成绩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参与基础护理技术教学的护理专业学生采取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显著提升效果,值得推广。
|
樊 慧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路径在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为术后康复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
取我院 2023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收治的 80 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明显
低于对照组(5.0%vs.20.0%,P<0.05);护理满意度为 92.5%(37/40),高于对照组的 75.0%(3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路径可显著加快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进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
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鲁 婷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策略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患者情感需求、信息需求与支持需求;建立医
患信任沟通机制,整合家庭 / 社会资源。效果 :提高治疗依从性,通过情绪调节间接改善生理指标稳定性。结论:通过系
统梳理了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研究的核心要素,其分析显示:通过整合医患沟通、家庭支持与社会资源的多维度干预,能形
成连续性的心理支持网络。研究特别强调了系统化护理方案对生理 - 心理双重改善的协同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可操作
的路径框架。
|
林 锦纯
目的:分析麻醉苏醒护理用于老年肿瘤全麻术患者中的效果,及对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于 2024 年 1 月 -2024
年 12 月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肿瘤患者中筛选 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全身麻醉,以抽签法随机均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麻醉苏醒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案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苏醒后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
(P < 0.05);苏醒期,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各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 < 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指标
各项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 < 0.05),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在老年肿瘤全麻术患者中实施麻
醉苏醒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还可以促进患者苏醒、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效果较为理想。
|
丁 选, 于俊 娟*
对脑卒中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现状、测评工具及驱动力影响因素等 3 各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脑卒中
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关注,为临床干预及促进脑卒中患者健康促进行为提供参考依据。
|
敖 浩竣
本文旨在探讨苜蓿中营养成分对人体肠道健康的积极影响,并对苜蓿在肠道健康方面的作用进行健康评估。通过
分析苜蓿中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阐述其对肠道蠕动、肠道菌群平衡、肠道炎症等方面的作用机制。
|
张 睿博, 谢 琴*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血流限制联合运动训练(BFR-ET)在康复领域的应用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
Web of Science、PubMed 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以“血流限制训练”“脑卒中”“康复”“blood flow restriction”“stroke”
“rehabilitation”等为关键词,回顾文献,重点叙述了 BFR-ET 在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探讨其潜在机制。结
果 BFR-ET 在低强度训练下可模拟高强度训练效果,显著促进肌肉力量和功能恢复,改善心血管功能,调节自主神经系统,
且具有较高患者接受度。结论:BFR-ET 在脑卒中康复中展现出显著临床效应,未来研究应进一步验证其长期疗效,优化
个体化方案,提升应用安全性和疗效。
|
计杨 金慧
目的探讨预康复理念肺癌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的评估。方法选取十堰市国药东风总医院心胸大血管外科 2022 年 9
月至 2023 年 8 月收治的 60 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病人作为对照组 , 开展常规术前护理 ; 选取了 2023 年 9 月至 2024 年 8 月
收治的 63 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设为预康复组。将两组的干预时间设定为患者入院 24 小时至术前 1 日,比较两组的
生活质量以及 6 分钟步行距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 预康复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 ,6 分钟步行距离较长 , 且组间差异也均
具有统计学价值 (p<0.05 或 p ﹥ 0.001)。结论通过将预康复理念引入到肺癌患者中,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
意义 , 有必要在临床中加以重视,得到进一步推广。
|
黎 娜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患者术后意识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其护理流程中的关键问题,通过优化护理流程提升护理效率
与患者预后质量。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收治的 120 例颅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
不同护理流程分为对照组与优化组各 60 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响应时间及患者
护理满意度。结果:优化组在意识评估及时性、护理响应速度、不良事件控制和患者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基于流程优化理念构建的意识障碍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护理干预的规范性与效率,提升
患者术后恢复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吴 菊香
目的:观察高流量湿化氧疗护理在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中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 2024 年
1 月至 2025 年 1 月期间,于我院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依据严格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 100 例存在呼吸困难症
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氧疗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实施高流量湿化氧疗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呼吸困难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氧疗护理在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方面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频率,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应用。
|
卢 俊
目的:设立并验证一种针对鼻综合整形患者围术期的心理弹性干预机制,提升心理适应水平与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7 月至 2024 年 7 月在我院行鼻综合整形术患者 40 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 2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重构、情绪调节训练和社交支持等心理弹性干预。通过 CD-RISC 和 SAS 量表评估心理状态。
结果:干预组术后第 7 天 CD-RISC 评分为(72.6±5.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2.3±6.4)分;SAS 评分为(42.1±4.6)分,
低于对照组(51.4±5.3)分;满意度总分为(25.9±2.0)分,高于对照组(21.6±2.4)分(P 值均< 0.01)。结论:该干预
模式可切实提高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程度,存在临床应用意义。
|
白 琳, 张 艳赏, 叶 建亚, 刘 贵香, 张 忠霞
目的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初步探索《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模式,融入思政元素,实现“立德树人” 的目标。 方
法 分别从“组建课程团队”、“深挖课程思政元素”、“编制教学大纲”、“开展教学设计”、“编写总结教学案例”、“改
革评价方式”这六个方面来构建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模式。 结果 构建了课程思政视域下医学高校妇产科护理
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模式。结论 该教学模式能提高学提升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政素养。
|
白 晓丽, 张 鹤立, 刘 兰群, 房立 岩*, 王 玉霞, 倪 月
目的 探讨子午流注择时循经平衡火罐疗法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 PSF)患者的临床改善
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7 月—2024 年 6 月住院的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 5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
29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单纯留罐疗法,干预组实施子午流注择时循经平衡火罐疗法。干预前后采用疲劳严重
度量表(FSS)评估两组患者疲劳程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 FSS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干预后,
两组 FSS 评分均显著降低(P < 0.01),且干预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01),疲劳改善率达 96.6%(对照组
为 65.6%)。结论 子午流注择时循经平衡火罐疗法可更有效地改善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患者的疲劳症状,建议进一步探索其
远期干预效果。
|
郎 成璐, 李 蓓蕾, 王 晓琴
目的:探讨计划行为理论下的专项延伸护理在外周血管介入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在 2022.12-2024.12 期
间所收治的 66 例外周血管介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外周血管介入患者的自我效能、自我护理能力、并发症发生、
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自我效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
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数据表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专项延伸护
理将能增强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早日出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