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期刊系统

“医-养-社”三圆互交养老志愿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实证

陈 镜宇, 胡 钰涵, 郭 翔宇, 周 苗苗, 郑 春梅, 马 俊

摘要

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97亿,占总人口的21.1%,我国已正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已成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养老志愿服务作为社会主义养老服务的重要补充,构建“医-养-社”三圆互交养老志愿服务模式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医-养-社”三圆互交养老志愿服务模式以传统文化为引领,倡导养老服务思想与目标的公益性,促成养老服务主体与资源的整合性,实现养老服务内容与功效的融合性,通过“医(医疗照护)”“养(生活照料)”“社(精神照应)”的三圆互交良性循环,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特色的养老志愿服务共同体,能革新养老志愿服务模式、丰富养老服务内涵和提振养老服务质量。

关键词

老龄化;养老志愿服务;传统文化;三圆互交

全文:

PDF

参考

[1]魏礼群.中国式现代化与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J].社会保障评论,2023,7(6):3-6.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N].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04/16/content_5383270.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N].https://www.mca.gov.cn/.

[4]林闽钢.论我国社会养老服务的公益性及实现途径[J].人口与社会,2014,30(1):7-11.

[5]刘佳敏.社会养老服务多元供需主体间交互行为关系研究——基于演化博弈理论[D].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

[6]刘婧娇,于然.协同治理视域下社区居家养老协同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05):109-115+155.

[7]冯志强.二圆互交和三圆互交理论模式及其应用[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5,28(6):504.

[8]何阳.异地养老的文化困境及消解--以中国传统养老文化为切入点[J].广西社会科学,2016(6):202-206.

[9]蒋军成,钱宇桐.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养老服务供需耦合路径研究[J].决策与信息,2023,(05):76-85.

[10]姚虹.理论认知、实践困境与发展路径:农村互助养老研究综述[J].社会保障研究,2023,(06):101-110.

[11]蒲新微,张馨康.从增量到提质:智慧养老服务的运行困境与推进路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1(05):41-48.

[12]冯运红,李小平,胡德华,等.医养结合模式下中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策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1):2444-2447.

[13]李玮,林伯海.利己与利他关系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53-58+84.


(6 摘要 Views, 23 PDF Downloads)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