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麻醉药物对老年患者麻醉复苏安全性的研究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麻醉药物在老年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其对麻醉复苏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恢复质量的影响,为临床麻醉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3年1月到202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的100例老年患者。根据麻醉药物的种类,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新型麻醉药物组(实验组)和传统麻醉药物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为60岁及以上,且具有不同类型的基础疾病。麻醉药物选择与用量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调整,并通过静脉麻醉或全身麻醉的方式实施。数据收集包括麻醉复苏时间(从停药到患者完全清醒),术后24小时内的并发症发生率,麻醉恢复质量评分(Ramsay评分)以及住院时间。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在100例老年患者中,实验组患者麻醉复苏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平均复苏时间为10±2分钟 vs. 14±3分钟,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为15%,对照组为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内,实验组的麻醉恢复质量评分(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2±1.1 vs. 6.4±1.3,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也较对照组缩短了约1.5天(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使用新型麻醉药物可独立降低麻醉复苏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论: 新型麻醉药物在老年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够显著缩短麻醉复苏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并提高麻醉恢复质量。建议在老年患者麻醉管理中,根据个体化评估,考虑使用新型麻醉药物,以优化麻醉效果和提高患者术后恢复的安全性。
关键词
新型麻醉药物;老年患者;麻醉复苏;术后并发症;麻醉恢复质量
全文:
PDF参考
[1]周石洋,杨善彬.新型局部麻醉药物4-甲氧基-N-2-(4-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5(06):93-98.
[2]王斌,刘进.近10年全球新型静脉麻醉药物临床研发动态[J].药学进展,2017,41(08):569-573.
[3]董航,刘杨震宇,李霞,等.麻醉前应用新型抗胆碱药物对失血大鼠肠系膜微循环改变的影响[J].微循环学杂志,2015,25(02):12-14.
[4]蒋太权.新型局部麻醉药物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03):411-413.
(9 摘要 Views, 33 PDF Downloads)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