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解读《李尔王》的身份认同
摘要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作为英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最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在他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戏剧作品,其中更是以四大悲剧为甚。《李尔王》作为四大悲剧之一,叙述了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意欲把国土分给三个女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面貌。长久以来,国内外学者分别从文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但少有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镜像阶段理论”作为拉康理论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我形成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为支撑点,旨在从“他者”角度解读李尔王悲剧产生的原因,进而找回李尔王对自我的身份认同。
关键词
镜像阶段理论;他者;李尔王,身份认同
全文:
PDF参考
[1] 李毅 . 自我认识的局限——论莎士比亚悲剧《李尔王》[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5):97-101+235.
[2] 梁俊青 . 论李尔王性格的发展(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05):44-45.
[3] 李静 . 迷失的“自我”——拉康镜像理论之维下的自我建构 [J]. 名作欣赏,2021(21):124-126.
(63 摘要 Views, 464 PDF Downloads)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