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期刊系统

基于校企共建“体育心理工坊”的高职体育心理韧性培育机制研究

陈 果1, 李可 亭2

摘要

“健康中国”与“制造强国”战略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韧性缺失问题,本研究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理念,依托校企共建“体育心理工坊”的创新实践,系统探索高职体育心理韧性协同育人机制。研究发现,传统体育课程在心理韧性培养上存在真实情境缺失、企业参与不足、持续干预缺乏等局限。通过构建包含目标协同、主体协同、过程协同的三维机制,并实施模块化课程开发、沉浸式情境创设、动态化评价创新的实践路径,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场抗压能力、问题解决效率及团队协作韧性。实证数据表明,该模式显著改善了学生实习留任率和职业倦怠感。针对实践中面临的企业参与深度不足、师资跨界能力欠缺、长效保障机制缺失等挑战,提出了强化制度保障、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技术赋能等系统性对策。本研究为高职院校实现身心协同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模型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

高职教育;体育心理韧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育心理工坊;职业教育改革;心理适应能力

全文:

PDF

参考

[1]教育部. 职业教育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3)[R].

2023.

[2]国务院.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

〔2019〕4 号)[Z]. 2019.

[3]林崇德. 心理韧性研究若干问题辨析[J]. 心理发

展与教育, 2023, 39(4): 433-440.

[4]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等. 国家产教融合建设

试点实施方案(发改社会〔2019〕1558 号)[Z]. 2019.

[5]王斌, 马红宇. 心理韧性在竞技体育领域的研究

进展[J]. 体育科学, 2018, 38(7): 77-85.

[6]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数据监测报告(2020-2023)

[DB/OL]. 国家产教融合信息平台.

[7]Masten, A. S. (2015). Ordinary Magic: 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 Guilford Publications.

[8]Fletcher, D., & Sarkar, M. (2013).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 review and critique of definitions, concepts, and

theory.European Psychologist,18(1),12–23.https://doi.org/

10.1027/1016-9040/a000124

[9]Agaibi, C. E., & Wilson, J. P. (2020). Trauma, PTSD,

and resilienc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rauma, Violence,

& Abuse, 21(2), 330-343. https://doi.org/10.1177/1524838

018767932

[10]鲍明晓. 体教融合: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必

由之路[J]. 体育科学, 2020, 40(10): 3-11.

[11]张忠秋. 优秀运动员心理韧性研究[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21.

[12]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W.H. Freeman.


(0 摘要 Views, 0 PDF Downloads)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