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期刊系统

人工智能赋能地方高校新工科物理化学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张衿 潇1, 朱 庆1, 刘勇 平1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地方高校新工科物理化学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全新契机。针对课程存在的地方特色少、交叉融合浅、数智程度低、工程实践弱等多重挑战,本研究以地方高校为例,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改革的路径。通过构建知识图谱、融入地方产业、促进学科交叉和强化工程实践,人工智能可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其在优化教学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提供闭环反馈,以及通过虚拟实验与智能实践平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潜力,为地方高校培养新工科高素质人才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关键词

人工智能;地方高校;物理化学;教学改革;新工科

全文:

PDF

参考

[1]谢幼如, 陆怡, 彭志扬, 邱艺,李成军. 知识图谱赋能高

校课程“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24, (12):

1-7.

[2]杨开城. 教育何以是大数据的[J]. 电化教育研究, 2019,

40(02): 5-11.

[3]伊宸廷.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人才培养的时代意义与实践

路径[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 (12): 49-52.

[4]李艳艳, 叶飞, 章剑波, 程化. “新工科”和“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材料专业物理化学实验改革探索[J]. 广州化工,

2021, 49(23): 166-167.

[5]钟登华. 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3): 1-6.

[6]傅杨武, 胡传波, 陈书鸿. “新工科”背景下的地方院校

物 理 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OL]. 大 学 化

学,1-8[2024-12-2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15.O6.

20241018.1026.010.html.

[7]曹才放,邓庚凤,焦芸芬,陈淑梅,肖燕飞,廖春发. 物理化

学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J]. 高教学刊, 2024, 10(28): 75-78.

[8]李淑艳, 张坤朋, 刘玉玲. 基于 OBE 理念的物理化学课

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 (10): 90-94.

[9]钟珣. 新工科背景下以应用为导向的石油工程《物理化

学》教学改革探讨[J]. 广东化工, 2024, 51(16): 211-212.


(0 摘要 Views, 2 PDF Downloads)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