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文化视域下手语翻译现状的审视和突围
摘要
聋人文化以手语为基石,体现了其独特的身份认同和社群价值。随着国际公约和各国无障碍立法的不断推进,手语翻译成为了聋人社会参与的关键桥梁。然而,目前在实践中,专业人才的匮乏、技术工具与文化适应性的冲突、以及社会认知的片面化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从聋人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其发展逻辑。本研究突破了传统语言学的框架,从跨学科的视角揭示了手语翻译在文化中介中的角色,并提出了以聋人文化赋权为核心的优化策略,以促进教育、司法等领域的实际平等,并推动社会从“无障碍辅助”向“文化共生”转变,进而促进一个多元包容的生态系统的构建。
关键词
手语翻译;聋人文化
参考
[1]魏燕珂. 跨文化视域下高校聋人课堂手语传译问题研究
[D].辽宁师范大学,2021.DOI:10.27212/d.cnki.glnsu.2021. 000630.
[2]周玲岚. 人工智能时代残疾人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 教
育教学论坛, 2024, (17): 52-55.
[3]周翟,黄丽娇.两种认知模式下我国聋人文化问题探讨[J].
绥化学院学报,2019,39(07):24-27.
[4]孟繁玲,关雪松,王俊珍.基于实践的手语翻译问题与解决
途径——关于第七届世界手语大会手语翻译问题的反思[J].现
代特殊教育,2015,(04):68-72.
[5]冯泽华. 我国手语和盲文的法律地位:发展进程与制度
进路[J]. 人权, 2021, (05): 131-147.
[6]侯文龙, 范娇娇, 王显豪. 手语传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 3(12): 112-113.
[7]政策文件与国际公约《第二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
动计划(2021-2025)》.
[8]《国家通用手语水平等级标准及测试大纲》.
[9]中国手语翻译师资格认证文件
[10]《残疾人保障法》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