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期刊系统

针药联合治疗脾虚肝旺型小儿眨眼疗效观察

李 丹凤, 刘 莹莹, 贾 永梅

摘要

探析针刺联合中成药疗法对脾虚肝旺证型儿童眨眼症状的临床干预效果。 方法:运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把纳入的对象为符合脾虚肝旺型眨眼诊断标准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对象分为平行对照的两组:对照组(n=30)给予保和丸口服治疗,治疗组(n=30)在相同中成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睛明、太阳、太冲等穴位的针刺干预方案。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持续观察3个疗程后两组患儿的眨眼频次、中医证候积分、眼部症状评分以及泪膜破裂时间(BUT)的变化。结果:(1)眨眼频次:两组干预前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后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Z=-3.65,P<0.01)。(2)中医症候积分:两组干预前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后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Z=-6.65,P<0.01)。(3)眼部症状评分:两组干预前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后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Z=-3.63,P<0.01)。(4)眼部症状评分:两组干预前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后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Z=-5.39,P<0.01)。(5)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0.0%)优于对照组(73.3%),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11.945,P<0.01)。结论:针对脾虚肝旺型小儿眨眼的临床,针药联合治疗相较于常规治疗,疗效较为显著。

关键词

脾虚肝旺型;小儿眨眼;针药联合

全文:

PDF

参考

[1]朱莺.健脾柔肝法治疗小儿眨眼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11):1571-1572.

[2]彭振亚,张光荣.从脾主静论治小儿眨眼症[J].江西中医药,2018,49(05):49-50.

[3]安喜艳,苏九妹,高军.分析225例儿童异常瞬目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J].国际眼科杂志,2020,20(7):1283-1285.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9.

[5]赵家良,黎晓新,董冬生,等.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炎症和非感染性眼前段炎症的临床评价[J].眼科研究,2000,21(6):560-564.

[6]李清雅,刘莹莹,张风梅.张风梅运用目劄方治疗小儿目劄经验[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24,34(04):346-349.

[7]周晓昱,祁宝玉,苏艳,等.祁宝玉基于“脾常不足,肝常有余”辨治小儿目劄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1,55(11):39-41.

[8]王觉,张倩,刘安国,等。基于“目为宗脉之所聚”理论探讨针刺调气明目治疗弱视[J/OL].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6[2025-02-22].

[9]程媛媛,宫嘉.保和丸配合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4,40(03):419-420.


(1 摘要 Views, 6 PDF Downloads)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