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期刊系统

矮小症中西医病因的研究进展

张 海梅, 陈 辉*

摘要

矮小症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西医因复杂,涉及遗传、内分泌、代谢、营养、慢性疾病、心理社会因素等。常见的病因有特发性矮小(ISS)、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家族性矮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早熟等。心理社会性矮小和睡眠、运动不足也会影响儿童生长。中医认为矮小症与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脾胃虚弱、心肝血虚、五脏不足、少阳胆气失调、阳气不足及情志不畅等因素密切相关。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矮小症患儿身高及生活质量方面展现出潜力,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其机制并优化治疗方案。

关键词

矮小症;中医病因;西医病因;研究进展

全文:

PDF

参考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沈永年,王慕逖.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06):428-30.

[2]刘应科,张知新,魏飞跃.“矮小症”命名考[J].中医药文化,2012,7(03):30-1.

[3]孙越,李元霞.矮小症的影响因素及治疗进展[J].临床医学进展,2022,12(2):

[4]张建.关于中医学“矮小症”的定义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03):213-4.

[5]王巧红.儿童矮小症病因及临床诊治研究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26):49-52.

[6]马佳.基于GIS技术的中国矮小症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7]颜丽娟,龚岱,文湘兰,etal.株洲地区6~12岁儿童矮小症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生物学杂志,2022,10(04):292-6.

[8]刘芳,卫海燕,苏爱芳,etal.河南省3~18岁儿童矮小症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22,26(02):265-9.

[9]黄少君.深圳市坪山区儿童矮小症的患病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21.

[10]陈显军,杨琍琦,刘德云等.安徽省三个城市儿童矮小症患病率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4):

[11]武苏,汪素美,朱子阳等.2132例矮小症患儿病因及骨龄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5,33(8):

[12]彭丽君,肖小兵,等黄.286例儿童矮小症的病因分析[J].海南医学,2024,35(23):

[13]刘峻峰.某市农业地区389例儿童矮小症病因与治疗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6(04):390-2.

[14]应艳琴,梁雁.儿童特发性矮身材的遗传学机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3,38(11).

[15]李彦晓,陆文丽,王歆琼等.3例ACAN基因突变致矮小症病例家系分析及文献复习[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23,22(5).

[16]蒋芬,陈伟楚,何春霞.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血清IGF-1、皮质醇、hGH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1,32(2).

[17]段娟.儿童矮小症的中医临床辨治思路[J].四川中医,2022,40(10).

[18]陈祺,宣桂琪.宣桂琪辨治特发性矮小症之精粹[J].江苏中医药,2011,43(4):17-8.

[19]王倩,张雯,刘岩,etal.基于“少阳主骨”理论从少阳防治儿童矮身材刍议[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10):1057-61.

[20]冯斌,郑宏,郑春燕,etal.《黄帝内经》扶阳思想在儿童矮身材诊治中的运用[J].中医研究,2022,35(05):13-7.


(0 摘要 Views, 0 PDF Downloads)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