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治疗青盲用药的规律 ——以《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五官科卷》为例
摘要
证金鉴·五官科卷》中治疗青盲的内服方剂,分别将其中医诊断、方药组成录入 Excel,建立数据库,再对中药名称进行规
范化处理,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 对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功效统计进行分析。使用 IBM SPSS Modeler 18.0 进
行关联规则分析,用 R 语言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共纳入中药处方 36 个,涉及中药 115 味,总用药频次
为 406 次。(2)高频药物:频次排名前五的分别为当归、白芍、地黄、茯苓、熟地黄。(3 中药四气五味:以寒性药物用
药频次最高 147 次(38.6%),五味频次以甘味药物最高,出现 228 次(39.9%)。(3)归经:肝经药物用药频次最高(225 次,
23.0%)。(4)功效:以补虚类出现频率最高(161 次,42.3%)。(5)高频药物关联分析:相关性最高的前 5 位是当归 -
茯苓、当归 - 甘草、当归 - 柴胡、茯苓 - 五味子、当归 - 五味子。(6)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可得到 5 类组方。其中 I 类
方功效为清热滋阴;II 类方功效为补肝健脾;III 类方功效为补肝明目,活血祛瘀;IV 类方功效为开通玄府;V 类方功效为
健脾补气。结论:名医经验治疗青盲以补益肝肾、健脾补血为主要治法。
关键词
全文:
PDF参考
[1]Drakon AK, Kosova JV, Sheludchenko VM, Korchazhkina
NB. Sovremennye sposoby terapii razlichnykh form atrofii
zritel’nogo nerva [Modern treatment of different forms of optic
nerve atrophy]. Vestn Oftalmol. 2021;137(5. Vyp. 2):340-
345. Russian. doi: 10.17116/oftalma2021137052340. PMID:
34669346.
[2] 中国罕见病联盟 / 北京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学会眼科
分会 ,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 . 中国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视神经萎缩诊疗专家共识(2024 年)[J]. 中华眼
科 杂 志 ,2024,60(03):226-233.DOI:10.3760/cma.j.cn112142-
20231225-00308
[3]Wirtschafter JD. Optic nerve axons and acquired
alterations in the appearance of the optic disc. Trans Am
Ophthalmol Soc. 1983;81:1034-91. PMID: 6203209; PMCID:
PMC1312472.
[4] 姚 开 芳 , 窦 报 敏 , 李 艳 伟 , 等 . 针 灸 治 疗 视 神 经
萎 缩 机 制 研 究 进 展 [J]. 针 灸 临 床 杂 志 ,2022,38(10):93-98.
DOI:10.19917/j.cnki.1005-0779.022199.
[5] 蒋鹏飞 , 彭俊 , 彭清华 . 从肝论治目系疾病 [J]. 亚太
传统医药 , 2020, 16(08): 150-151.
[6] 李柏林 , 钟毅恒 , 袁梓朗 , 等 . 视神经萎缩中医治疗
概况 [J]. 实用中医药杂志 , 2022, 38(01): 156-158.
[7] 徐兆辉 . 中医名家治视神经萎缩 [J]. 光明中医杂
志 ,2017,32(9): 1344-1346
[8] 巢元方 . 诸病源候论 [M]. 高文柱 , 沈澍农 , 校注 . 北京 :
华夏出版社 , 2008:185-186
[9] 赵佶 . 圣济总录 [M]. 郑金生 , 点校 . 北京 : 人民卫生
出版社 ,1987: 1925-1931
[10] 张介宾 . 景岳全书 . 下 [M]. 李继明等整理 . 北京 : 人
民卫生出版社 ,2017:608
[11] 吕 成 龙 , 李 会 会 , 史 永 洁 , 等 . 中 药 当 归 现
代 研 究 进 展 及 其 质 量 标 志 物 的 预 测 分 析 [J]. 中 国 中
志 ,2022,47(19):5140-5157.
[12] 郭双岩 , 梁旗 , 吕洁丽 , 等 . 中药当归的药理作用及
机制研究进展 [J]. 新乡医学院学报 , 2023, 40 (07): 678-685.
[13] 任伟钰 , 郑宜鋆 , 张月梅 , 等 . 当归多糖药理作用的
研究进展 [J]. 时珍国医国药 ,2020, 31 (10): 2484-2487.
[14] 姚庄娴 , 袁智宇 , 郭明真 , 等 . 白芍及其药对药理
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43
(05): 109-112.
[15] 黄兴琳 , 杨泽荣 , 李林哲 , 等 . 基于茯苓菌核的三
种药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J/OL]. 中华中医药学
刊 ,1-39[2025-02-0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46.
r.20240703.1728.006.html.
(3 摘要 Views, 2 PDF Downloads)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