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期刊系统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护理对泌尿系感染预防的作用探讨

王 莹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个体化饮水计划联合导尿时机指导在神经源性膀胱间歇导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聚焦于脊髓损伤后患者膀胱功能重建的关键环节,探索该护理干预对残余尿量控制、膀胱顺应性维持、感染预防以及生活质量改善的实际成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24年1月至2025年5月期间入院的4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均为明确脊髓损伤所致。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标准间歇导尿护理方案。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引入精细化管理措施,依据个体尿动力学参数、饮水反应能力及生活模式设定日常液体摄入计划,结合功能训练帮助患者掌握膀胱充盈识别技巧,从而科学判断导尿时间点。干预周期设为12周,分别于前后评估残余尿体积、膀胱安全容量、泌尿系感染次数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结束后,实验组的平均残余尿量为48.1m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2.4ml。膀胱安全容量在实验组提升至378.4ml,高于对照组的305.2ml。感染事件方面,实验组报告3例次,较对照组9例次呈下降趋势。生活质量评分提高了22.5分,相比对照组的10.8分改善幅度更为显著。上述指标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该护理干预在各维度均具积极效果。结论:将饮水管理与导尿时机识别纳入间歇导尿护理流程,可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前提下,优化尿路动力学状态,增强膀胱储尿与排尿功能,显著降低感染风险。患者主观体验亦因自主性增强而改善,生活质量随之提升。此种策略突破了传统护理对被动执行的依赖,为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提供了更具前瞻性的护理路径。未来应考虑将该模式与移动健康技术融合,以提升患者居家管理的持续性与依从性。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间歇导尿;生活质量

全文:

PDF

参考

[1]刘小菁,欧阳青,吴建芬.间歇性导尿技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36):

52-54.

[2]陈思思,徐磊.全程管理模式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中的效果[J].沈阳医学院学报,2023,25(05):498-501.

[3]张晨艳,高杰.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困难评估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4,19(06):

335-337.

[4]李小梅,陶明,李茜茜,等.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构建[J].护理学报,2024,31(22):

61-66.

[5]刘奕彤.基于膀胱容量压力测定结果的间歇性导尿护理在老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4,40

(30):140-142.

[6]白晋锋,李国庆,钱会,等.容量管理联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华养生保健,2024,

42(12):59-62.

[7]林倩倩,卢国连,刘承梅.基于时机理论的延续护理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天津护理,2023,31

(05):529-534.


(0 摘要 Views, 0 PDF Downloads)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