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期刊系统

头体互助电针联合主被动协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 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程 少民

摘要

目的:探讨头体互助电针联合主被动协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
者随机分成电针组30例、康复组30例、电针康复组30例。电针组以患者头针及上肢穴位电针治疗,康复组以患例上肢“机
器人”辅助康复治疗再主动康复训练治疗,电针、康复组以上述两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共21天,
观察伤口的疗效,主要观察指标为Fugl-Meyey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U-FMA)和Brumnsfrom等级情况,结果:三组
经述治疗后,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3.3%,康复组有效率为86.7%,电针康复组有效率为100%,电针康复组总有效显著高
于其他两组的有效率(P<0.01),同时电针康复组(U-FMA)和(WMFT)评分均优越于其他两组(P<0.01),且电针
组也优越于康复组(P<0.01)。结论:头体互助电针联合主被动协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上肢运动障碍效果显著,值得
推广。

关键词

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头针互助电针;主被动康复训练;临床研究

全文:

PDF

参考

[1]中华神经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许光旭,高晓丽,陈文红,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的敏感性及实用性[J],中国康复,2001,16(1):18-19

[3]黄晓林,燕铁斌,康复医学[M],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26-128。

[4]许光旭,高晓丽,陈文红,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的敏感性及实用性,中国康复,2001,16(1):18-19

[5]韦冰心,刘国成,曾鉴源,头针运动针刺联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

40(2):368-374。

[6]张绍华,王玉龙,章春霞等,主动式头针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及易于,焦虑状态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

44[7]:659-667。

[7]徐传伟,刘华,李敏,等,互动式头针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3):11-13。

[8]吴明莉,冯晓东,白艳杰,等,基于 QJI 技术观摩互动式头针对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失语症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

与康复杂志,2020,42(4):325-327。

△孝感市科学技术局 2024 年度孝感市自然科学计划项目(XGKJ202401007)

*湖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立项项目 ZY2025L124。


(0 摘要 Views, 0 PDF Downloads)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